念奴娇·断虹霁雨

宋代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白话译文

八月十七日,同诸位青年从永安城楼步行到张宽夫园中赏月。恰好有名酒,于是用金质莲花杯招待众位客人。有一位客人叫孙彦立,擅长吹笛子。我就提笔写下这首长短句,一气呵成,不加修改。

雨过天晴后,一道彩虹出现在天边,晴空万里,好似女人漂亮的眉毛一样的山峦经过雨水的洗礼,如同披上了翠绿的服饰。月亮中的桂树枝繁叶茂,谁能说今晚的月色不亮呢?晴空万里之下,唱歌人在哪儿?原来她正驱使着这一轮明月在夜空中驰骋。清冷的月光,为了谁将这坛美酒映照?

我的身边围绕着一群年轻人,我们在微微清冷的晚风中,沿着幽静的小道,走到林木葱郁的张园一边畅饮美酒,一边谈笑风生。让我们将手中雕铸成金荷叶一样的酒杯斟满,尽管距离家乡很远,不过,能够把酒言欢的时刻真的好难得。我一生充满风风雨雨,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最喜欢聆听临风的竹笛。孙郎听见我的夸奖后微微一笑,随即吹出的笛声更为悠扬动听。

词句注释

  1.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双调一百字,上阕四十九字,下阕五十一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2. 永安城楼:戎州(今四川宜宾)南北城楼。诸生:一作“诸甥”。此据《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改。黄庭坚诸甥洪朋、洪刍、洪炎、徐俯,皆能诗,而黄庭坚戎州诗未及诸人。
  3. 张宽夫: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4. 金荷:金质莲花杯,泛指名贵的酒杯。
  5. 文不加点:谓不须修改。
  6. 断虹:一部分被云所遮蔽的虹,称断虹。
  7. 山染句:谓山峰染成青黛色,如同美人的长眉毛。
  8. 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扶疏:繁茂纷披貌,意为枝叶繁茂。
  9. 姮娥:月中女神。汉时避汉文帝刘恒讳,改称嫦娥。一轮玉:指圆月。
  10. 醽醁:酒名。湖南衡阳县东二十里有酃湖,其水湛然绿色,取以酿酒,甘美,名酃渌,又名醽醁。
  11. 老子:老夫,作者自指。
  12. 临风笛:一作“临风曲”。
  13. 坐来:马上。霜竹:指笛子。《乐书》:“剪云梦之霜筠,法龙吟之异韵。”

作品赏析

此词以豪健的笔力,展示出作者面对人生磨难时旷达、倔强、豪放、伟岸的襟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

词的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词人不说“秋空净”,而曰“净秋空”,笔势飞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清的动态感。“山染修眉新绿”,写远山如美女的长眉,反用《西京杂记》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的故典,已是极妩媚之情态,而一个“染”字,更写出了经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命力。词人由天际画秋,展示出一幅高旷的极富色彩感的仲秋景象,衬托出作者快意的情怀。

接着写赏月。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三个问语如层波叠浪,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嫦娥驾驶玉轮是别开生面的奇想。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栖”“嫦娥倚泣”的形象,此处作者却把她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解放出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旧典翻新,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富有豪迈的诗情,非大手笔不能为也。

下面,转而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用散文句法入词,信笔挥洒,写洒脱不羁的词人,后面跟着一帮子愉快的年轻人,正在张园茂密的树林中蹓跶。“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离家万里,难得有今宵开怀畅饮。举起酒杯时,忽然,在词人心灵上掠过一抹阴影,流露出一种身世之感,但这只是一刹那,个性倔强的词人感到此时能和青年朋友们共饮,难得一欢。他不肯沉吟,马上把笔调一转,振作精神,以豪迈刚健之气高唱道:“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行文至此,起伏跌宕,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这三句是此词最精彩之处。《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庾亮在武昌时,于气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楼游赏,庾亮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老子,犹老夫,语气间隐然有一股豪气。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这句话意味深长,似在隐指自己漂泊颠踬的一生,然而这算不了什么,自己生平最爱的就是那种高亢激越的旋律。“最爱临风笛”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这里的“笛”字,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谓“泸、戎间谓笛为独,故鲁直得借用”。黄庭坚是依戎州方音押韵。有些本子改作“曲”字,以求完全合于本韵,但是在文意上则嫌稍隔一层。

最后一笔带到那位善吹笛的孙彦立:“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孙郎感遇知音,喷发奇响,那悠扬的笛声回响不绝。以声结情,使人神远。

这首词通篇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词中出现的形象如断虹、秋空、万里青天、明月、森木等等,大都是巨大的、色彩鲜明的,其本身就具有一种高远的意境。在这首词中没有落木萧萧的衰飒景象,而是表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派。词中写游园、饮酒、听曲,也都自有一种豪气充斥其间。笔墨淋漓酣畅,颇见作者洒脱旷放的为人,《宋史》本传说:“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这首词正是他这种豪放性格的生动写照。正如东坡之有赤壁词,山谷也在这首词中真实地写出了他自己。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年间,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改移地处西南的戎州安置。据任渊《山谷诗集注》附《年谱》,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八月十七日,黄庭坚与一群青年人一起赏月、饮酒,有个朋友名叫孙彦立的,善吹笛,月光如水,笛声悠扬。于此情此境中,黄庭坚援笔写下这首词。一说作于元符元年(1098年)八月十七日。黄㽦《山谷先生年谱》卷二十七有元符重九日登永安门题名,末署“责授涪州判驾戎州安置黄庭坚鲁直书”。

名家点评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山谷云:八月十七日,与诸生步自永安城,入张宽夫园,待月。以金荷叶酌客。客有孙叔敏,善长笛,连作数曲。诸生曰:“今日之会乐矣,不可以无述。”因作此曲记之,文不加点,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云。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鲁直在戎州,作乐府曰:“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予在蜀,见其稿。今俗本改“笛”为“曲”以协韵,非也。然亦疑笛字太不入韵。及居蜀久,习其语音,乃知泸、戎间谓“笛”为“独”,故鲁直得借用,亦因以戏之也。
  • 宋·罗愿《新安志》卷十:鲁直在洛时,歙人祝颀,字有道,因知命以识鲁直,及谪黔中,有道访之,鲁直为书帖云:“凡士大夫胸中,不时时以古今浇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又赠以词,所谓“长杨风桃青骢尾”者也。鲁直八月十七日夜张宽大园待月有词云:“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蜀人记“笛”音如“牍”故用之。尝书一本赠颀,今俗本改“笛”为“曲”,非也。颀藏鲁直文稿三枚,率以速纸百幅为之,改窜甚多。

猜你喜欢

上瑕丘韦明府启

唐代 • 骆宾王

宾王启:侧闻戢翮触笼,负垂天而影;伏枥羁蹄,望绝尘而足。故以游莲遇絏,悟宋王于婴罗;在藻迷波,顾蒙庄于煦辙。是以临淄遣妇,寄束縕于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于赵相。

伏惟明府公缔址琼峰,灵岳蔽丹霄之景;图基珠浦,神流沃清汉之波。玉札飞文,综宏词于楚傅;金籯缉艺,味雅道于扶阳。孕兰畹而生姿,沣灞锺高门之庆;产铜溪而写锷,荆蓝资象德之祯。幼辨羝羊,演飞龙之秘策;夙谈孔雀,对家禽之丽词。赤野浮炫价之光,珠胎莹色;丹穴陪来仪之迅,凤彩含姿。灵襟转璧,绚逸照于兰池;神府惊苹,韵清音于桂浦。谈丛散馥,韫馀气于九兰;笔海飞涛,骇洪波于八水。绾铜麟甸,制锦凫郊;化洽下车,恩孚揽辔。德声含咏,仁风飘十地之雄;道化编谣,惠露洒三天之渥。狎中牟之驯稚,岂惧骁媒?惊重泉之瑞鸾,非关照舞。虽则尘飞范甑,垂银有结绶之华;而乃调理宓弦,烹鸡屈函牛之量。加以招携白屋,劝诱青衿,遂使漱流逸客,望骥足以云蒸;栖泌遗才,款龙门而雾会。

某纬萧末品,拾艾幽人。寓迹雩坛,挹危直之秘说;托根磬诸,戢战胜之良图。幸以奉训趋庭,束情田于理窟;从师负笈,私默识于书林。至于九流百氏,颇探其异端;万卷五车,亦研其奥旨。将欲优游三乐,负杖以终年;栖迟一邱,鸣弦而卒岁。谅以糟糠不赡,甘旨之养屡空;箪食无资,朝夕之欢宁展?是以祈安阳之捧檄,似毛义之清尘,思鲁国之执鞭,蹈孔圣之馀志。属以蛩秋应节,雁序戒时,飙金将露玉共清,柳黛与荷缃渐歇。实含毫振藻之际,离经析理之期,不揆雕朽之材,窃冀迁乔之路。辄期泛爱,轻用自媒。傥荆璞无见致疑,夜光不逢桉剑,则沉骸九死,终望衔珠;殒首三泉,徒希结草。载尘清瞩,影外惭,冒渎威严,循心内骇。谨启。

忆江上吴处士

唐代 •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鹧鸪天·西都作

宋代 •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云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蟾宫曲·赠名姬玉莲

元代 • 徐再思

荆山一片玲珑。分付冯夷,捧出波中。白羽香寒,琼衣露重,粉面冰融。知造化私加密宠,为风流洗尽娇红。月对芙蓉,人在帘栊。太华朝云,太液秋风。

念奴娇·插天翠柳

宋代 • 朱敦儒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黄庭坚
简介描述: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以谪仙自称,世称金华仙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中国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自幼聪颖好学,记忆力惊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调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尉知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元丰八年(1085年)庭坚为承议郎,参加校定《资治通鉴》,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哲宗时元祐八年(1093年),黄庭坚进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1094年),知宣州(今安徽宣城)、鄂州(今湖北武汉)。章惇、蔡卞劾其所修实录多诬,遭贬谪。同年底,被贬为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别驾,安置在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崇宁二年(1103年),朝中形势又大变,诏令销毁“三苏”、秦观、黄庭坚的文集。同年十一月,被除去官衔,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州市)。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黄庭坚在饥寒交迫中凄凉离世,享年61岁。

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其作思路有迹可循,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早年以文章诗词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以杜甫为宗,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著作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山谷词》)。黄庭坚“涤亲溺器”的感人孝行,被载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而世代传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