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
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
秦国咸阳宫殿丛集盛多,如山之高峻插天,按照六国的样式建造殿屋,把六国的美人钟鼓放置在里面。
只是因为当初天帝宴请秦穆公时自己醉了,就胡乱把秦地赐给了穆公,不关涉秦地所固有的山河之便。
首二句“咸阳宫阙郁鹾峨,六国楼台艳绮罗“,均是写实。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官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秦统中国后,大肆营造宫室,著名的“阿房官“便是这样的产物。尽管秦国拥有地势高峻的“宫阙“和艳于绮罗的“六国楼台“,但因为它毕竟是掠夺人民的财产肆意建造的。因此“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不堪其压榨与掠夺的人民终于“揭竿而起“,推翻了他们残忍的统治,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无论是六国的灭亡,还是秦国的推翻,都是因为他们“日益骄固“而自食其果。诗人在这里明言泰国“宫阙“和“六国楼台“的艳于绮罗,实质是在暗示他们难以逃脱的灭亡命运,这是一层;既然六国与秦国的大建宫室难逃其灭顶之灾,那么,唐敬宗的大建宫室也同样不会有好结果的,这是第二层。如果说第一层意思是作为唐敬宗的一面历史镜子的话,那么第二层的弦外之音,简直就是在向唐敬宗发出严重警告,诗人的此番苦心,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这就是此诗的含蓄蕴藉、“用意深微“之处。
后二句“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这里,诗人是在暗里忠告唐朝君主,切莫走秦朝掠夺人民财产的老路。倘若不信,重蹈秦国灭亡之覆辙,即使有象秦地那样坚固险要的山河也是无救的,哪怕是皇权神授也是没有把握的。后来,黄巢起义攻入长安,正应了诗人的逻辑推论。在这里,诗人不说秦王的残暴和昏聩,更不说唐敬宗的巧取和豪夺。而只是说天帝之“醉“,错赐秦地,但等天帝一醒,天帝又要收回原来的赐予的土地。再说,“醉“酒的时间过程毕竟是短暂的,这就意味着秦王占有山河的时间也是不会长久的。一个“醉“字,包蕴着深刻的警策之意,给人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想象余地。
此诗专咏古事,发人所未发。含蕴深折,寄讽深婉,立意精深, 构思巧妙,达到了寓讽于史事之中,寄意于言语之外的艺术效果。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唐敬宗宝历(825年—826年)年间,朝廷大建宫室,耗资颇巨,收刮钱财,民冤鼎沸,与诗人同时的杜牧曾作《阿房宫赋》以讽之,诗人李商隐也作《咸阳》一诗以讽之。
《咸阳》与《阿房宫赋》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失为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杰作,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直到现代文学家鲁迅作诗时还常化用其句。例如《无题二首》“大江日夜“的“六代绮罗成旧梦“,即暗用“艳绮罗“句;又《无题》“大野多钩棘“的“下土惟秦醉“,即暗用“当时天帝醉“句。由此可见,《咸阳》一诗确有较高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姑熟再见胜之,次前韵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浥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卢橘熟。贵似荔枝来。
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秋醅。试呼名品细推排。重重香腑脏,偏殢圣贤杯。
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共何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
嗟往事,空萧索。怀新恨,又飘泊。但年来何待,许多幽独。海水连天凝远望,山风吹雨征衫薄。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