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我兄的诗酒文章堪继陶渊明君,初试锋芒治理中都天下闻名。
我与你在东楼喜奉兄弟连枝之会,又即将在南陌凄清作别如落叶分飞。
城角渌水明澈照映着秋日,海上青山浩淼隔断了暮云。
我愿不辞一醉,与你共同留住今夜的月光。只痛惜明朝雁行中断,我将要离群孤飞了。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中都李县令兄弟般的诗酒欢会及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诗人面对东楼宴会,即景抒情,把离愁别绪写得感人至深。
首联应酬寒暄,歌颂了中都李县令诗、酒如陶渊明,闻名天下。颔联扣题,为全诗纲领,写与友人相聚万分欣喜,却又要分别,表达了表示难舍难分的心情。颈联言东楼宴饮从昼至暮,将别情寓于写景之中,含蓄蕴藉。中间两联扬抑互见,正反相衬,点染离情,深化别绪。“东楼喜奉”“城隅渌水”两个出句说的是良机幸逢,景鲜物明,为之正面扬;但是“落叶分”“隔暮云”两个对句却极写满地落叶、暮云遮山的景象,为之反面抑。喜中有哀,乐极生悲,情景比照,愁在其中。尾联言高会入夜不散,其所以如此眷恋不舍,正为“连枝”之爱,异于寻常。诗人以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把离情别绪推向高潮,层层递进,步步紧逼的章法可谓高明。
这首诗虽属七律,但三四句平仄不谐,两次失粘。诗人生在近体诗格律已经形成的盛唐,写律诗而不很注意格律,或许是因为他才气、情意横溢,拿起笔就缚不住了。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这年秋天,李白将要离鲁南游,临行前与中都县令相别而作此诗。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行行独出故关迟,南望千山无尽期。
见舞巴童应暂笑,闻歌蜀道又堪悲。
孤城晚闭清江上,匹马寒嘶白露时。
别后此心君自见,山中何事不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