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娃宫怀古

唐代皮日休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白话译文

美人的艳骨已经化成兰麝之土,当年的宫墙依旧压着层层石崖。

弩箭台因受风雨侵蚀坏了箭头,香径中的泥土冲散露出古玉钗。

砚沼池里如今只有溪鸟在洗浴,响屟廊中徒然让山中野花掩埋。

麋鹿的确在姑苏台上漫游闲荡,应该为当时伍子胥预言而伤怀。

词句注释

  1. 馆娃宫:越王勾践献西施,吴王夫差于灵岩山建馆娃宫以居,有琴台、西施洞、响屧廊、浣花池、玩月池、吴王井和划船坞等遗址。灵岩山寺即馆娃宫遗址。
  2. 艳骨:女人之身骨。此指西施。兰麝土:言泥土如兰麝。兰麝:兰与麝香。指名贵的香料。
  3. 弩台:弩箭发射台。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六·湖州》:“昔乌程豪族严白虎于山下垒石为城,与吕蒙战所。今山上有弩台、烽火楼之迹犹存焉。”金镞:金属制的箭头。清张养重《板子矶》诗:“荒城草长埋金镞,废垒沙深卧铁衣。”
  4. 香径:苏州胜迹采香径的省称。采香径为香山旁的小溪,春秋时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5. 砚沼:又称上方池,在灵岩山顶。一说即玩花池。溪鸟:一作“山鸟”。
  6. 屟廊:亦作“屧廊”,即响屧廊,一作鸣屧廊。春秋时吴宫廊名。屟是木板拖鞋。吴王夫差命人将廊下的土地凿成瓮形大坑,上面用厚木板覆盖辅平,让西施和宫女穿上木鞋在上面行走,铮铮有声,所以取名响屟。今苏州灵岩寺圆照塔前有一个小斜廊,就是其遗址。空信:一作“空任”。
  7. 姑苏麋鹿:相传春秋时伍子胥劝谏吴王不要好大喜功,虚耗国力,侵略他国,招来外患。吴王执意不听,伍子胥就叹息说:“我现在就已经看到麋鹿在姑苏台游荡。”意即吴国即将灭亡,姑苏台就要成为麋鹿漫游的荒凉之地。姑苏:指姑苏台。《国语·越语下》:“吴王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姑苏。”韦昭注:“姑苏,宫之台也,在吴阊门外,近湖。”
  8. 怆怀:悲伤。唐李益《城西竹园送裴佶王达》诗:“怆怀非外至,沉郁自中肠。”

作品赏析

此诗首联“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二句设定了全诗的场景:吴王夫差曾为西施筑馆娃宫,如今西施已故,宫殿成为遗迹。诗的开头就定下了全诗怀古伤今的基调。

颔联“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二句从驽台、香径两个有代表性的遗迹来描写馆娃宫古迹的现状。“逢金镞”,“露玉钗”或出于艺术虚构,并非实有其事。“驽台”、“香径”、“金镞”、“玉钗”这些意象显示出昔日的繁华,也表现了当时吴宫生活的奢靡。而“坏”、“销”二字则突出了如今的破败景象,表明即使再繁华奢靡,也已经是过眼云烟,就如一场空梦。

颈联“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二句承上联,选取砚沼、屟廊两个典型遗址,进而描写其它古迹的现状。这里的“只”、“空”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感伤之意。

尾联“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二句运用“荒台麋鹿”这一典故,追怀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谏言,吐露朝代兴废、世事无常的感慨。

作为一个品性高洁的文人,皮日休对西施还是比较同情,比较包容的。在这首七言律诗中,作者面对吴国王宫废墟,抒发了思古之幽情,比较含蓄、隐蔽地表达了对西施的同情。此诗借古讽今,对历史作出了沉痛的评价和反思,认为西施是个没有选择、只能充当政治牺牲品的女子,对她的悲剧表示了深沉的感叹。

创作背景

馆娃宫,春秋时期吴宫名,是吴王夫差建造的宫殿,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宫以西施得名。吴王夫差作宫于砚石山以馆西施。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夫差和西施的故事,见《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吴败越后,相传越王采用大夫文种的建议,把苎萝山“鬻薪”女子西施献于吴王,“吴王悦”。伍子胥力谏,吴王不听。后越师袭吴,乘胜灭了吴国。七律《馆娃宫怀古》是皮日休任苏州刺史从事时所作。

名家点评

  •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九佳韵窄而险,虽五言造句亦难,况七言近体。押韵稳,措词工,而两不易得。自唐以来,罕有赋者。皮日休、陆龟蒙《馆娃宫》之作,虽吊古得体,而无浑然气格,窘于难韵故尔。
  •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列为前实后虚体。周珽曰:通篇典实感慨。第“弩台”、“香径”、“砚沼”、“屧廊”四平头,用不觉其病矣。“逢金镞”、“露玉钗”,亦无中生有,形容故宫景物零落入细。
  • 清代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金镞”、“玉钗”,怀古不粘不脱,必以吴越事实之,真笨伯矣。
  • 清代朱三锡《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朱东岩曰:一起劈云:“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读之真可为英雄下泪也。

猜你喜欢

韩碑

唐代 • 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清代 •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吴山图记

明代 •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诉衷情·琵琶女

宋代 • 苏轼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皮日休
简介描述:

皮日休(约838—约883年),字袭美,一字逸少,曾居襄阳鹿门山、号鹿门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晚唐诗人、文学家。咸通八年(867年)进士及第,历任苏州从事、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黄巢称帝后,任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年),黄巢败亡后,皮日休下落不明。

皮日休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他的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同情民间疾苦之作,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著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