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议佐百姓诏

两汉刘恒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白话译文

近来连续几年作物欠收,又有水灾旱灾和疾病成灾,我非常担忧啊。我愚而不明,不知道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我想,我的政策有过失因而执政有过错吗?是天道有不顺、地利或许没有得到、人事大都失去了和睦、鬼神被遗弃没有祭祀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养官的俸禄是不是太多了,没用的事是不是做得太多了?为什么民众的粮食会匮乏呢?

计算(一下)田地没有更少,统计民众人口没有增加,按照人口来算田地,那比古人还有多余啊,但吃的东西非常不足的,它的根源在哪里呢?难道是百姓从事商业损害农业的地方很多,还是做酒浪费的谷子很多,禽畜吃掉的粮食很多吗?大大小小的道理,我没能明白它的主要原因,要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们讨论这个问题,有可以帮助百姓的办法,用心大胆地广开思路,不要有所隐瞒!

词句注释

  1. 间:近、近来。
  2. 比:连续,频繁。
  3. 登:作物的成熟和收获。
  4. 咎:灾祸、祸根,也可引申为过失。这句是说,不明白它的祸根所在。
  5. 度:量,计算,此处为丈量土地。
  6. 末:古有士、农、工、商的顺序,商排最末尾。有轻视商的意思。
  7. 蕃:繁多。
  8. 醪:酒。靡:浪费。
  9. 六畜:即马、牛、羊、鸡、犬、豕。
  10. 义:道理,意义。
  11. 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这里是以禄俸为职务的代称。
  12. 博士:秦及汉初立博士,掌管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到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此后博士专讲经学传授,与文帝、景帝时的博士制度有区别。
  13. 率意:竭尽心意。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全文共分四段:首段说明忧虑民生的日益困苦。二段从朝廷行正和官吏方面设想民困的原因。三段从民情习俗方面设想民困的原因。末段令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等仔细讨论,不可以隐讳。通篇辞、意委婉,官式文书而如话家常,流露在字裏行间的爱民之心,特别感人。汉文帝刘恒是封建社会中一位比较能体贴民间疾苦的皇帝。

猜你喜欢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清代 • 纳兰性德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黄头郎

唐代 • 李贺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水弄湘娥珮,竹啼山露月。

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

浣溪沙·宿孟津官舍

金朝 • 元好问

一夜春寒满下厅。独眠人起候明星。娟娟山月入疏棂。

万古风云双短鬓,百年身世几长亭。浩歌聊且慰飘零。

赤枣子·风淅淅

清代 • 纳兰性德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征夫

唐代 • 杜甫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路衢惟见哭,城市不闻歌。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

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刘恒
简介描述: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第四子,母为薄姬。汉朝第五个皇帝。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陈豨叛乱被镇压,刘恒被封为代王。后跟母亲在封地居住。刘邦逝世后,政权一度被吕太后控制,刘邦的其他儿子纷纷被杀,刘恒因为僻居远方,且谦恭谨慎,别人看其没有竞争皇位的可能,侥幸活了下来。吕太后死后,元老勋臣们平定“诸吕之乱”,把刘恒推上皇位。即位后,刘恒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业,劝课农桑,减轻田租、赋役和刑狱,废除肉刑,改以宫刑;取消过关用传(符证)制度,方便行旅往来和商品流通,并弛山泽之禁,促进盐铁业发展。又采纳贾谊、晁错等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以巩固中央集权。后元七年(前157年)元月,刘恒死于未央宫,葬于霸陵。

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励精图治、宽仁节俭、爱民重农,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汉景帝时期合称“文景之治”。但另一方面,刘恒恢复夷三族令,将新垣平灭族,成为了政治论议中的坏典型;同时迷信鬼神,宠溺宦官,纵容宦官乱政;又因宠爱邓通一改节俭作风,甚至放弃盐铁官营与铸币权,助涨了地方豪强势力、加剧了土地兼并与贫富差距,导致诸侯国经济实力大增,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了隐患。

刘恒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