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赋

唐代杜甫

当九秋之凄清,见一鹗之直上。以雄才为己任,横杀气而独往。梢梢劲翮,肃肃逸响;杳不可追,俊无留赏。彼何乡之性命,碎今日之指掌。伊鸷鸟之累百,敢同年而争长?此雕之大略也。

若乃虞人之所得也,必以气禀玄冥,阴乘甲子;河海荡潏,风云乱起;雪冱山阴,冰缠树死。迷向背于八极,绝飞走于万里。朝无所充肠,夕违其所止;颇愁呼而蹭蹬,信求食而依倚。用此时而椓杙,待弋者而纲纪;表狎羽而潜窥,顺雄姿之所拟。欻捷来于森木,固先系于利觜;解腾攫而竦神,开网罗而有喜。献禽之课,数备而已。

及乎闽隶受之也,则择其清质,列在周垣;挥拘挛之掣曳,挫豪梗之飞翻。识畋游之所使,登马上而孤骞。然后缀以珠饰,呈于至尊。抟风枪累,用壮旌门。乘舆或幸别馆、猎平原,寒芜空阔,霜仗喧繁。观其夹翠华而上下,卷毛血之崩奔;随意气而电落,引尘沙而昼昏。豁堵墙之荣观,弃功效而不论。斯亦足重也。

至如千年孽狐,三窟狡兔;恃古冢之荆棘,饱荒城之霜露。回惑我往来,趑趄我场圃。虽有青骹载角,白鼻如瓠;蹙奔蹄而俯临,飞迅翼而遐寓。而料全于果,见迫宁遽;屡揽之而颖脱,便有若于神助。是以哓哮其音,飒爽其虑;续下鞲而缭绕,尚投迹而容与。奋威逐北,施巧无据;方蹉跎而就擒,亦造次而难去。一奇卒获,百胜昭著。夙昔多端,萧条何处。斯又足称也。

尔其鸧鸹凫鶂之伦,莫益于物,空生此身。联拳拾穗,长大如人。肉多奚有,味乃不珍。轻鹰隼而自若,托鸿鹄而为邻。彼壮夫之慷慨,假强敌而逡巡。拉先鸣之异者,及将起而遄臻。忽隔天路,终辞水滨。宁掩群而尽取,且快意而惊新。此又一时之俊也。

夫其降精于金,立骨如铁;目通于脑,筋入于节。架轩楹之上,纯漆光芒;掣梁栋之间,寒风凛冽。虽趾蹻千变,林岭万穴;击丛薄之不开,突杈丫而皆折,此又有触邪之义也。

久而服勤,是可呀畏。必使乌攫之党,罢钞盗而潜飞;枭怪之群,想英灵而遽坠。岂比乎?虚陈其力,叨窃其位,等摩天而自安,与抢榆而无事者矣?

故不见其用也。则晨飞绝壑,暮起长汀;来虽自负,去若无形。置巢嶻嵲,养子青冥。倏尔年岁,茫然阙庭。莫试钩爪,空回斗星。众雏傥割鲜于金殿,此鸟已将老于岩扃。

白话译文

正当深秋清冷的季节,一只大雕冲天而上。它自负材具非凡,横穿寒秋独来独往。劲健的毛羽,发出肃肃的声响,刹那间邈远难寻,轻俊的身姿,无容欣赏。那个不知何处的生命,今日碎裂在它的指掌。那些鸷鸟即使数以百计,岂敢与它同日而语,一争雄长?这是的大致情况。

至于虞人要捕捉大雕,节令须在严冬,阴气随着岁时而至。河海汹涌,风云四起,大雪封闭,群山暗晦,层冰纠结,树木冻死。大雕迷失四面方向,停止了万里高飞。白天没有食物充肠,夜晚找不到原来住地。凄厉呼叫而相当困顿,觅取食物确实要有凭依。在这个时候打桩设网,待大雕到来以罗网捕取。放出驯化的鸟儿并暗中窥探,顺应着雕的动意。大雕迅捷地飞出丛林,于是先用利嘴袭击。虞人见雕腾跃飞扑而神情激切,打开罗网而心中欢喜。献纳珍禽的赋税,数目足够才能完毕。

等到养鸟官闽隶接收了雕,则拣选其中仪态清俊者,置放皇家苑圊。闽隶牵动拘系它的绳索,剪束它赖以翻飞的劲羽,直到游猎时懂得听从使唤,然后置之马背,让它独自飞翔。再用珠玉加以装饰,呈献给皇帝。让它从枪剑丛中乘风直上,在猎场施展威风。天子车驾或是抵达行宫,射猎原野,深秋的草地空旷无边,鲜明的仪仗队喧腾不止,只见大雕环绕旌旗忽上忽下,猎物毛羽飘洒,鲜血崩流。大雕惬意地闪电似的落下,卷起漫天尘沙,白昼也显得昏暗。它无意于万众围观的荣耀,舍弃功劳而不愿称道,这也是值得称道的。

至于多年妖狐,具备三个巢穴的狡兔,倚仗着古墓上荆棘丛生,饱餐废墟的露水,迷惑往来行人,徘徊在人家园地。虽然青胫之鹰爪上套着骨角,白鼻之鹰肥如葫芦,时而迫近狂奔的野兽俯视,时而展翅迅飞而远瞩。尽管预料稳操胜券,发觉逼近猎物岂能有所畏惧,但是屡屡抓取都被逃脱,就像它们有神帮助。于是大雕放声长鸣,振奋精神,接着离开臂鞲缭绕腾空,却盘旋不下,仍然神态安闲。尔后奋起神威追逐逃敌,旋展巧技而无需凭依。奔亡者刚一失足就被擒捉,仓促之下难以逃离。一施奇巧突然抓获猎物,连连取胜功绩显赫。妖狐狡兔往日机诈多端,今日寂寞凄凉又在何地。这又是值得称道的。

那些鸽鸹、野鹏,水鹏一伙飞禽,无益于事物,徒有躯体,俯啄遗穗,体大如人,肉多有什么用处,味道不值得珍贵。它们轻视鹰隼而神态自若,依托大雁结为近邻。它们如同壮士一样意气激昂,却远离强敌止步不前。大雕意欲摧折其中首先呜叫的特异者,刚刚飞起就迅速到达,忽然又远飞天外,终于离开水边。岂是袭击群鸟而尽数捕获,不过是暂求快意以惊奇动人。这又是一时的美事。

雕是金的精灵降世,骨头像钢铁铸成,眼睛与大脑相通,长筋直入骨节,落在高高的柱子上,纯黑如漆,乌光闪亮;腾跃在梁柱之间,寒风凛冽。脚趾千般移动,遍及林间岭上万孔洞穴,扑击久久封闭的林莽,触及树木权而全都折断,又有着冲击邪恶的意义。

大雕长期服事辛劳,可使众鸟畏服。一定能让乌鸦一伙强取豪夺之徒,停止抢掠而偷偷飞走;枭一类怪异之辈,想到它的非凡气概就立即坠落。岂能和那些空自施展力量,徒然占据高位,一样摩云高飞却只求自我安适的黄鹄、以及只能突过榆树而无所事事的学鸩相提并论呢?

所以,它如果不被重用,则白天翱翔在险峻的山谷,晚上停立在长长的江岸。来时虽然自视甚高,离去时又好像没有形迹。在高崖上安置巢窝,在高空抚育子孙。年光迅速,朝廷遥远,不能一用钩抓,一任斗转星移。许多小鸟在金殿分食鲜肉,而大雕却已老死在山窟。

词句注释

  1. 九秋:九月之秋。
  2. 鹗(è):雕。
  3. 横:充满。杀气:秋天肃杀之气。
  4. 梢梢:象声词,形容雕翅掠空的声音。翮(hé):羽茎。
  5. 肃肃:象声词。
  6. 杳(yǎo):飘忽不见踪影的样子。
  7. 俊无留赏:形容雕动作迅捷神速,使人无暇细看。
  8. 鸷(zhì)鸟;猛禽。
  9. 虞(yú)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圃、田猎的官,负责驯养猛禽。
  10. 玄冥:玄冥是孟冬之神,气禀玄冥意为禀受冬神的寒气。
  11. 阴秉甲子:一年中的阴寒季节。甲子指日期。
  12. 荡潏(yù):汹溃起伏。
  13. 冱(hù):冻结。
  14. 迷向背:分不清南北阴阳。
  15. 绝飞走:飞禽走兽绝迹。
  16. 违:离开,错过。
  17. 蹭蹬:困顿。
  18. 依倚:徘徊不去。
  19. 椓杙(zhuó yì):捶钉小木桩,用于张网捕雕。
  20. 弋(yì)者:猎人。纲纪:结网。
  21. 表狎(xiá)羽:设置诱饵。狎羽,驯养狎熟的禽鸟。
  22. 拟:预定,预计。
  23. 欻(xū)捷:迅捷。
  24. 觜(zī):鸟喙。
  25. 腾攫(jué):雕落网后挣扎挠抓之态。竦(sǒng)神:敬畏,神情肃然。
  26. 课:赋税。
  27. 闽隶:官名,掌役畜养鸟。
  28. 清质:形态清秀。
  29. 周垣(yuán):设在宫殿外围的机构,这里指皇家苑囿。
  30. 拘挛(luán):痉挛,抽搐。掣曳(chè yè):牵引。
  31. 豪梗:豪放倔强。
  32. 畋(tián)遂:打猎、郊游。
  33. 孤骞(qiān):离傲的样子。
  34. 至尊:皇帝。
  35. 抟(tuán)风:乘风而上。枪累:篱笆。
  36. 旌(jīng)门:皇帝出游,旌旗排列如门,称旌门。
  37. 乘舆(yú):皇帝的车驾。
  38. 霜仗:如霜雪一般发亮的仪仗。
  39. 翠华:翠羽装饰的旗帜。
  40. 毛血:被雕击杀的鸟兽的毛与血。崩奔:四散纷飞。
  41. 引:卷起,带起。
  42. 豁:开,冲开。堵墙:围观的人群像堵墙一样。荣观:荣耀壮观的景象。
  43. 回惑:迷惑。
  44. 趑趄(zījū):犹豫不前。场圃(pǔ):打场种菜的地。
  45. 骹(qiāo):指胫骨下段。
  46. 瓠(hù):指瓠籽。
  47. 蹙(cù):踢。
  48. 遐寓:从远处望。
  49. 遽(jù):窘迫。
  50. 哓哮(xiāo xiāo):凄厉的叫声。
  51. 飒(sà)爽其虑:神情矫健。
  52. 续:接着。缭绕:盘旋。
  53. 容与:从容。投迹:止步不前。
  54. 蹉跎(cuō tuó):失足,摔倒。
  55. 造次:仓猝。
  56. 鸺鸹凫鹆(xiū guā fú yù):几种禽鸟的名称。
  57. 联拳:一个接一个的样子。
  58. 逡(qūn)巡:迟疑不前。
  59. 拉:摧折。拉先鸣之异者:攻击首先鸣叫的凡鸟。
  60. 遄臻(chuán zhēn):迅速跑掉。
  61. 掩群:一网打尽。
  62. 快意而惊新:因新奇刺激而感快意。
  63. 降精于金:是说雕是五行中金气之精华的化身。傅玄《鹰赋》:“受金刚之纯精。”
  64. 目通于脑:写雕眼之有神。
  65. 筋入于节:写雕爪之劲健。
  66. 趾蹻(qiāo):踪迹。趾,脚趾;蹻,草鞋。
  67. 丛薄:草木丛生之处。
  68. 呀畏:赞叹敬畏。呀,一作“吁”。
  69. 乌攫(jué):乌鸦一类的鸟。
  70. 钞盗:抄掠。
  71. 枭怪:猫头鹰之类。
  72. 枪榆:冲到榆树上。《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73. 嶷嵘(róng):高峻。
  74. 阙庭:宫廷。
  75. 割鲜:分割美味。
  76. 岩扃(jiōng):山洞。

作品赏析

此赋以“横杀气而独往”言之勇、以“杳不可追,俊无留赏”喻之疾、以“降精于金,立骨如铁,目通于脑,筋入于节”状之威塑造了一只失意而不失志的劲雕,可谓字字如金,令人拍案。作者在这只雕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情感,从雕现到雕隐,时时喻己,处处寄志。

全赋分为八层。第一层以写实之笔略述雕之俊异,喻士之负有雄才。“当九秋之凄清,见一鹗之直上。以雄才为己任,横杀气而独往。梢梢劲翮,肃肃逸响;杳不可追,俊无留赏。”开篇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幅勇悍绝伦的雕像图。第二层借言取雕于“愁呼”,“蹭蹬”之时,暗喻取士当于困顿窘迫之际。第三层言雕先调习而后可试,喻得士当先养而后可用。第四层以雕可逐灭孽狐、狡兔,喻负有奇才之士方能剪除国之巨奸。第五层言雕不击凡鸟,喻土不与庸才之人争能。第六层借雕以强健之力勇于触邪,喻士以凛然正气敢于斥奸。“夫其降精于金,立骨如铁;目通于脑,筋入于节。架轩楹之上,纯漆光芒;掣梁栋之间,寒风凛冽。”赋中短短片言,又再展雕之威凛神韵,令人叹止。第七层言有雕之飞翔,而枭怪之鸟藏匿,喻正人之士得用而小人之奸必去。第八层借离不得识终将茫然而去,喻士不得用必悲伤潜身。

全赋一波三折,深沉雄浑,悲壮激昂,写雕言己,喻志抒情,铺写详尽而章法井然,描绘生动而形神毕现,从观雕、得雕、试雕、任雕及弃雕之中,尽言取士之法,育人之道,任才之效,笔力苍劲,精神悲壮,在结构、排布上,留有明显的雕琢痕迹,在语言上避免模仿汉赋那种呆板句式,而以散文的笔法御领全篇,句式或四四相俳,或六六成偶,灵活舒展,在骈丽之中,又寓古文之气,虽有雕琢之笔,却又绝不失风骨之力,毫无靡繁之气,读来使人为之振奋。

此外,此赋全篇俱属比喻。正是这种比喻,形成此赋的结构独特性,即不像作者的三大礼赋那样,模仿汉赋,铺陈名物,而是着墨于雕,立意于志,以意御文,层层相扣,段段紧关,结构严谨简练,一气呵成。

创作背景

此赋大约作于天宝十年(751年),创作此赋前,作者三进其赋而不见重用,而其他文学诸士早已是侍立于“金马玉堂”上的人物,便自觉才学空负,壮志难酬,抑郁,苦闷之心自不待言。在《进雕赋表》中,作者说:“臣以为雕者,鸷鸟之特殊,博击而不可当。岂但壮观于旌门,发狂于原隰,引以为类,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也。臣窃重其有英雄之姿,故作此赋。”当时作者年已四十,正是困守长安、求仕无门的时期,而唐玄宗日趋腐化,奸佞得志,朝政败坏。于是作者用雕凶威勇猛,博击妖孽,驱逐乌枭的英雄之姿,象征贤臣的正气高节,雄才大略,以表达其扫荡群丑、重振朝纲的政治主张。

名家点评

  • 清代仇兆鳌:①全篇俱属比喻,有悲壮之音,无乞怜之态,三复遗文,亦当横秋气而厉风霜矣。(《杜诗详注》)②咏物题作赋,若徒然绘影描神,虽写真曲肖,终觉拘而未畅。惟含寓言于正意,感慨淋漓,神气勃然,斯为绝构。阅《雕》、《狗》二赋,觉《鹦鹉》、《鹪鹩》诸作,不能专美于前矣。(《杜甫全集》)

猜你喜欢

调笑令·边草

唐代 •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悼诗

五代 • 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朦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杜甫
简介描述: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