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宵

唐代杜甫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白话译文

高高的西阁高至百寻,半夜独自漫步于雕花的窗户之下。

流星划过水面,留下一道道白色的光影;月亮落下,水边的沙地也变得虚幻而浮动。

幽鸟知道选择良木而居,巨鱼也想到深水中潜游。

亲朋好友遍布五湖四海,但在这战乱纷飞的年代,却很少能收到他们的书信。

词句注释

  1. 寻:古代长度单位。一般为八尺,也有说六尺或七尺为一寻的。
  2. 中宵:中夜,半夜。
  3. 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4. 亲朋:亲朋好友。
  5. 满天地:到处。
  6. 兵甲:泛指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7. 书:书信。

作品赏析

《中宵》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年)寓居夔州西阁时创作的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深夜独步西阁的场景,通过“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等意象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借“幽鸟择木”“巨鱼潜波”的自然现象隐喻战乱年代个体寻求安身立命之地的渴望。尾联直抒胸臆,以"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反映安史之乱后亲友音书断绝的社会现实。

猜你喜欢

登襄阳城

唐代 •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临行与故游夜别

南北朝 • 何逊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宋代 • 辛弃疾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

自要溪堂韩作记,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

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宋代 • 晏几道

手捻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玉兰

明代 • 文徵明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杜甫
简介描述: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