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小雨在清晨的微光中闪烁,初次落在树叶上便能听见声音。
雾气交织时,雨点滴落地面;遇到逆风,又旋转着随云飘散。
它暂时给柴门和篱笆添上了湿润的色彩,轻轻地沾湿了鸟兽的群体。
麝香山被雨水笼罩了一半,到了正午时分,山景还未完全显露分明。
《晨雨》是唐代诗人杜甫于767年创作的五言律诗,押文韵,作于今重庆奉节县。全诗以清晨微雨为对象,紧扣“晨”“小”二字展开描写,展现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
诗歌首联从听觉切入晨光雨声,颔联以“雾交”“风逆”刻画雨丝动态,颈联描绘雨润草木、鸟兽安闲的静谧画面,尾联延伸至远山朦胧的时间推移。诗中运用“暂起”“轻沾”等精准动词突出雨的轻柔,“折”字则动态凸显风力。作品通过视听转换与时空交叠手法,正面实写微雨形态,突破杜甫惯常的题外笔法,将自然生机与生活意趣相融,体现其对万物深挚的审美感知。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繇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