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多年交游彼此相亲相随,辞别众友心中若有所失。
此行远去有如东泻之水,水既东流哪有西归之日。
无情苦雨彻夜滴沥空阶,拂晓时分灯光暗照离室。
相对而悲各自停杯罢饮,未知何日有谈心促膝时。
这首诗通篇在写一个“悲”字,但这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衬托人的依恋之情,那种悲的气氛渲染得越足,这种依恋之情就越突出,感情的分量就越重。
开头四句,一气呵成。开头一句写与朋友多年相处,一个“共”字,可以知道这相处是多么合契,也隐含有一种追忆和怀恋之情;第二句一转,“一旦辞群匹”,一旦和这群相处多年的朋友离别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那种感受已可想而知,更何况岁月悠悠,似东流之水,而又“未有西归日”,这种忧伤的心情就愈甚了。不难体会出诗人情感的递进是很有层次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这两句,历来得到诗评家们的赞赏,是“一诗之骨”。本来与群朋喝酒话别,该是挺热闹的,但现在连雨滴台阶的声音都很清晰,可见大家都没说话,此时大家的心情,正像夜雨空阶那样,显得那么凄冷、寂静。朋友惜别叙谈一直到亮,马上就要分手了,那种离别悲伤的黯淡情绪紧紧地攫住大家,此时诗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这两句诗人很巧妙地把浓浓的情融进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情景交融的意境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有了这两句,后两句“收”就显得自然熨贴:“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因不知何时能相会而悲,因悲而罢酒,互相倾诉着各自别离的情怀,人物的情态犹在眼前。还值得一提的是,“何时共促膝”句与前面的“未有西归日”句在抒发的情感上是一致的,但程度是不同的。前一句更多的只在“常理”上的悲,多年的朋友要分别,而且不知何时再相见,这悲是人所共有的,而后一句,是朋友在一起话别了一个通宵之后,马上就要分手了,一种失落感马上就会引起“何时同促膝”的感叹,这是切肤之悲。诗到此戛然而止,但诗的意绪却仍缭绕不绝。
诗中表现了何逊对老朋友热烈真垫的感情。其中“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成为后来广泛传诵的名句。
何逊曾作庐陵王记室,庐陵千军府设在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此诗当作于赴江州时,是写他赴任前与故友夜别时的情景。考何逊从镇江州,共有两次:第一次在天监九年(510年)六月,建安王萧伟出为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何逊仍从掌书记。第二次在天监十六年(517年)六月,庐陵王萧续出为江州刺史,何逊以记室复随府江州。不久即去世。据诗意推测,此诗当作于第一次从镇江州时。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悴憔文园病起。
停嘶骑、歌眉送意。记晓色、东城梦里。紫檀晕浅香波细。肠断垂杨小市。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