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湖平春水

宋代周邦彦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白话译文

春天的湖水平如明镜,菱荇缠绕在船尾。眼前绿意盎然,水雾迷蒙,扑入游人的衣襟,轻轻拍着桹,水里的游鱼都避让开来。傍晚潮水来临,淹没曲折绵延的岸沙。四面环绕着青山。云霞渐渐升起。飞鸟从这重叠的山峦经过。

周郎兴致闲适,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落日晚霞使得水滨之地更显艳美,自由自在地划船桨,意犹未尽。与吹箫弄笛的美人共游,也比上这番,为什么呢?在这云烟雾气当中,独独偏爱故乡莼羹的美味。

词句注释

  1. 蓦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心月照云溪”、“弄珠英”。双调八十二字,前后段各九句、三仄韵。
  2. 菱荇:泛指水草。菱:一种浮水水生草本植物。荇:荇菜,一种浮于水面的白茎紫叶的水草。萦:缠绕。
  3. 空翠:指带露的草木的叶子又绿又亮,像是要滴下水来。王维《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4. 拊:拍,击。桹:捕鱼时用以敲船的长木条。潘岳《西征赋》:“纤经连白,鸣桹厉响。”李善注:“桹,高木也,以长木扣舷为声……所以惊鱼,令入网也。”
  5. 迤逦:曲折绵延。没:淹没。
  6. 鸟度屏风里:化用李白《清溪行》诗:“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屏风,喻重叠的山峰。
  7. 周郎:作者自称。逸兴:清雅闲适的兴致。王勃《滕王阁序》:“遥吟俯畅,逸兴遄飞。”
  8. 黄帽:指头戴黄帽的船夫。《汉书·佞幸传》:“邓通……以棹船为黄头郎。”侵云水:指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
  9. 媚:娇媚,这里是艳美的意思。沧洲:水滨之地。
  10. 棹:船桨。泛一棹:指用桨划船。夷犹:徜徉,从容不迫、自由自在的意思。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11. 玉箫金管:管乐器的美称,也指吹箫弄笛的美人。李白《江上吟》诗:“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12. 莼羹美:指隐居的乐趣。典出《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字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而归。”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景兼抒情的小词。词的开头就紧紧扣住题目从大处落笔,“湖平春水,藻荇萦船尾”,点明词人此时行舟于平镜一般藻荇漂浮的春水之中。应该注意的是,作者选取的不是万紫千红、鸟啭莺啼的春景,而是春光正艳、别有情趣的水乡泽国。一个“萦”字,加强了物态的真实感,突出了水乡春浓的特征,还寓情于物,暗示出词人思绪依依萦绕于春水平湖。略写之后,词人进一步细写眼前所见:“空翠扑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 ”水色一派澄澈,青碧晶莹,舟行其中,扑面而来,涤荡尘俗。周邦彦化用王维的诗句,表现了他寄意山林的乐趣。“游鱼惊避”,体现了湖景灵动而富有生机。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晚来潮上”,湖水拍打着岸边沙土,湖岸曲折绵延,青山四倚,风景由近及远,词人笔下的画面如同一幅晚来春江山水图。“云渐起,鸟度屏风里”一句给这幅美景上添色几笔,一派闲云野鹤的归隐意趣在笔下栩栩呈现。

词的下片多处用典,并将典故融于情境之中。“周郎逸兴”,周邦彦曾以周郎自喻,此句一语双关,既用周瑜的风流形象,也在照应他这次的出游。黄帽青鞋,持双桨泛舟夕阳,是十分的闲适。“侵云水”、“媚沧洲”,词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傍晚的湖景描写的更加生动,也体现了他心情的愉悦。“泛一棹”,词人意犹未尽,于是联想到那些吹奏“玉箫金管”的美人,一边是华丽的乐器、美艳的女子,一边却是黄帽青鞋的朴素游客;隔开华美世俗与清淡自我,此番意趣两两对比,他更愿意拿着一根船棹,泛舟湖上。在这首词的最后,词人交代了此次游湖的心意,点出他人生境界的追求——“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全词用语雅致,情景并茂,于美景闲情描写当中流露出词人归乡隐居之意。

创作背景

从词中流露的不再迷恋功名,而要回归自然的情绪,以及“夷犹”一语所表现出“用舍行藏”的心态来看,这应是周邦彦中年以后的作品。当代学者罗忼烈《周邦彦清真集笺》以其可能同时之作《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五首》中“眷言江海期,百年行欲半”二句,认为此词当作于宋徽宗崇宁二、三年(公元1103年—1104年)之间。

名家点评

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韵文学会会员谢永芳《周邦彦词》:此词与清真词一贯的沉郁顿挫、典丽缜密的作风不同,是以近于东坡一派的清旷疏放为美。

猜你喜欢

柳营曲·江上烟艇闲

元代 • 查德卿

烟艇闲,雨蓑干,渔翁醉醒江上晚。啼鸟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回头观兔魄,失意放鱼竿。看,流下蓼花滩。

张益州画像记

宋代 •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而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芃,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青玉案·邻鸡不管离怀苦

宋代 • 黄公度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长门怨

唐代 • 徐惠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

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周邦彦
简介描述:

周邦彦(1056年-1121年或1058年-1123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学家、音乐家、官员,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周邦彦自少性格疏散,但勤于读书。宋神宗时成为太学生,撰《汴都赋》,歌颂新法,受到神宗赏识,升任太学正。此后十余年间,在外漂流,历任庐州教授、溧水县令等职。宋哲宗亲政后,周邦彦回到开封,任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职。宋徽宗时一度提举大晟府,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后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在南京应天府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宣奉大夫。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其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近人王国维称其为“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