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词

唐代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白话译文

朝晨去放牛,放牛过曲曲折折的江岸。

夜晚去放牛经过几个村庄山谷。

穿蓑衣出树林春雨淅淅沥沥,躺在莎草丛吹起芦笛,吹得江两岸一片葱绿。

四周插上蓬蒿,腰中装满弓箭,怕什么猛虎欺凌黄牛犊。

词语注释

  1. 朝:早晨;日出的时候。
  2. 江曲:江湾。
  3. 谷:山谷
  4. 荷蓑:披着蓑衣。
  5. 芦管:芦苇作的哨子之类玩具。卧吹:横吹。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潮湿的地方。
  6. 蓬蒿:一种篙子,这里指用蓬篙的茎当箭。
  7. 黄犊:小黄牛。

作品赏析

牧童的生活是游荡不定的,也是浪漫的。牧童既不免经风雨、涉艰险,又总是从大自然中得到乐趣和慈爱。这是一首牧童唱的歌。早上,牧童赶着牛沿着弯曲的江水去放牧;晚上,牧童归来时就要摸黑走过山村的沟谷。早出晚归的牧牛生活是辛苦的,诗中写到的“朝”“夜”两次“牧牛”,第一次是指“牧牛去”,第二次是指“牧牛归”。四个“牧牛”的重叠,造成了一种歌谣节奏和韵味,同时表现了早晚放牧、日日放牧的辛勤劳动生活。“下江曲”和“度村谷”也表现了放牧生活的丰富多彩。

牧童总是在野外度过他的时光。在春天的漾漾细雨中,牧童披着蓑衣走过小树林;在牧童的芦笛声中,莎草一天天地绿起来。牧童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大自然是他最相熟相知的朋友。顽皮活泼的牧童还把蓬蒿插在腰间当作箭,想象着自己成了一位威风凛凛的武士,连猛虎也不敢再来欺负小牛犊。

在诗中牧童生活不是一幅朦胧的牧牛景,而是处处显出诗人对放牧生活的深切体验。诗中所写的牧童的冷暖甘苦,也不是只从旁观察可得的,似乎诗人有过亲身体验。这样写景状物,描摹生活,才可以达到如王国维所说的“不隔”的境界。

起首二句,袭用民歌的曲调,写了牧童早晚的行踪。质朴,淡雅,信手拈来,却象民间那种形神毕俏的剪影画。这是远景中的牧童身影;下面开始写近影:春雨如丝,无声地滋润大地。诗人仿佛是看到出林的牧童披起了蓑衣,才感觉到空中已经飘起了雨丝。一个“细”字,准确地抓了春雨的特征。下一句没有写人,写的是笛声。“卧吹"二字,使人分明想见到仰卧在莎草中牧童天真,快乐的模样。悠扬的笛声,又使人体会到山谷中的清幽宁静。“莎草绿’’照应了前面的“春雨细",使人感到山村中的一切都是那样和谐、恬淡、清新和充满生机。最后二句,是牧童正面形象的特写。憨顽的放牛娃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全副武装的勇士模样,“不怕猛虎欺黄犊"更是一语点出山中牧童那种勇敢无畏的强俘性格。诗人用那生动的笔触,以一种简洁传神的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山中牧童图"。那清新、活泼,近乎口语化的语言,更使全诗洋溢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和人民有着较广泛的接触,如果不是向民间文学学习,从民歌中吸取营养,是不可能写出这样一些较好的作品来的。

这首歌词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艺术的统一。它的真切细腻的对牧童生活的描写和清新流畅、自然活泼的韵味结合得十分和谐。这歌词作为一首诗来看,又是十分凝炼和含蓄的。饶有情趣而又充满艰辛的放牧生活,牧童与大自然的亲密和谐的关系,都不明说,而是从诗的意境中自然流露出来。

创作背景

唐朝701年—800年,文人学习写民间歌谣的风气已经形成。其主要标志就是学习民间的填词。词和诗,此时在文人眼里区别不大,无非一雅一俗。被收进《花间集》、《尊前集》等词集的《竹枝》、《柳枝》、《浪淘沙》等就是七言绝句。文人写它的目的,也只不过是“馋善歌者扬之”罢了。李涉的这首小诗,正是在模仿民歌的基础上写成,采用的形式和表现的内容十分协调。

名家点评

  • 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教授谷向阳《中华古诗文规范读本》:此诗选取“荷蓑出林”、“芦管卧吹”、“乱插蓬箭满腰”几个形象生动的细节,塑造了一个早出晚归、朝气蓬勃、勇敢机智的牧童形象。语言清新自然,独具韵味。

猜你喜欢

武侯庙

唐代 • 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虞美人·述怀

宋代 • 苏轼

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秋登越王台

清代 • 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江楼感旧

唐代 •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幽涧泉

唐代 • 李白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心。

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

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

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李涉
简介描述:

李涉(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约806年前后在世。

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年—835年)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李涉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