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心。
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
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
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用衣袖拂去白石上的尘土,在上面我弹起了素琴。
深深的幽涧中流泉悲咽,我手挥五弦,高张清音。
这时我的心静得像回到了邃古之初,耳旁只听见悬崖峭壁上的松涛声。
琴音中仿佛见到了哀猿在悬崖的秋木之上的吊影,发出一阵阵的哀吟。
在听众中有哀时而失志的人们,听到这里,一个个都感动得泪满衣襟。
于是我专心致志地、忘我地弹奏着,琴声如潺湲之流水叮咚成音。
此时我一心弹琴,只知一味地在琴弦上发泄胸中的幽愤,而不知道所弹奏的乐曲是古是今。
在这幽涧流泉旁,琴声在深林中荡响回鸣。
此诗描写一位技艺高超的琴师弹琴的过程,乃写音乐之妙篇。诗人借写琴艺表现自己不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的孤高性格。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五句,写琴师弹琴的环境及弹奏的风格。在流泉深邃的幽涧,琴师把琴放在白色的石头上,琴上没有任何装饰。他将琴的曲调调得非常高,奏琴风格的独特十足地凸显出琴艺的独特。这一切都表现出琴师与众不同的孤高。
第二部分为中八句,用具体形象描写琴师弹奏出的曲调。诗中语言既具体又形象。诗人用一句“寂历似千古”来描述琴师弹琴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给琴音定下了主调:情似太古,不同凡响。接着诗中运用一连串具体、巧妙的比喻,形容琴音的孤高:像大片松林被风吹拂,发出一片飕飗之声;似孤单的哀猿,处危岩高木而长吟;像哀时失职的迁客,泪流粘襟;像小溪流水,叮咚成音。“缉商缀羽”是弹琴全过程的指法,与“寂历似千古”相呼应。
第三部分为末四句,陈述琴师自己对琴曲的主观评价。他认为琴曲中表现出的情感具有独特的妙趣,而众人是难以解开其中的奥秘的。“幽涧泉,鸣深林”指出琴曲的主旋律。犹如天籁的琴乐表现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赞叹,而演奏者艺术造诣的高超和琴技的娴熟,将全诗对琴艺的渲染推向高峰。
此诗写琴师以其高超的琴艺技术表现出琴曲意境的不断转变,也同时表现出这位琴师孤清、高尚的品格。诗人也借此来抒发自己同样的心性。他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的苦闷之情,其抑郁苦闷之情无处可倾诉,只能借幽咽的琴声来传达。
《幽涧泉》,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未收此题,《乐府诗集》卷六十列于《琴曲歌辞》。萧士赟注云:“乐府《幽涧泉》者,山水二十四曲之一。”此诗乃李白自制曲辞,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河外青山展卧屏,并州孤客倚高城。
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
谷口暮云知郑重,林梢残照故分明。
洛阳见说兵犹满,半夜悲歌意未平。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独夜寒侵翠被。奈幽梦、不成还起。欲写新愁泪溅纸。忆承恩,叹余生,今至此。
蔌蔌灯花坠。问此际、报人何事。咫尺长门过万里。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