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宋代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白话译文

午梦刚刚醒来,顿觉心绪恹恹,于是卷起窗帘,放眼远眺,欲把满腔春愁尽皆放遣而去。白昼漫长,我孤独无侣,只能独自对着黄鹂说说话。

柳絮纷飞,洒下斑斑疏影,蘋花静放,传来阵阵幽香,春天正在这无人之处静静挥洒着温馨的气息。我于时铺开纸张,用那梨花雨研好新墨,却没能写出新的诗句,只好移舟探春去。

词句注释

  1. 点绛唇:词牌名。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牟存叟:名子才,其先井研(今属四川)人,为爱吴兴山水佳美,遂迁居湖州南门。南漪钓隐:牟存叟花园名,一称南漪小隐。
  2. 蘋香:“蘋”同“苹”,苹果花的香气。
  3. 梨花雨:据周密《癸辛杂识》载,牟氏园中,硕果轩旁长有一株大梨树,故云。

作品赏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卷帘尽放春愁去”。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

这句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寂寞的词人,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将寂寞之情绪却写得趣味悠然,恼人春色日初长,在长长的白天里,词人没有诗朋酒侣,极感无聊。黄鹂而可与语,真奇想也。这一是烘托出无侣之孤寂,另外反映出闲愁之仍在,前面所谓“尽放春愁去”,其实并未放尽。词情宛转,妙在含蓄。

由于春愁难排,更由于无人与语,词人遂移舟访友,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词人已离开室内,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在阳光映照下,境界极美。在那飘着絮影、沁着萍香的地方,自然充满了春意。着意寻春春不见,原来春天却在这里。词人一腔喜悦溢于言外。至此,那无尽春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

结尾写词人赋诗未成,突然下起雨来。此时,因已移舟硕果轩外梨树下,雨落砚中,诗未写成,故曰“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此句似从杜甫《丈八沟纳凉》诗“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化来;而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诗未成时雨早催”亦有此意,然以砚承雨,则别具意境,乃未经人道语,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当时的情景,虽云新句未成,而盎然诗意已在其中了。

全词语言清隽,意境空灵,体现了词人清逸闲雅之情。词末两句更是不同凡响,词人用他的奇思妙句将整首小词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叹服。

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南漪钓隐是牟存叟园中景点,据词题可看出,此词乃作于词人寻访牟存叟于南漪钓隐时。

名家点评

  • 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词情宛转,妙在含蓄。(《宋鉴赏辞典 下》)

猜你喜欢

悲歌赠吴季子

清代 • 吴伟业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别而已。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

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

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

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

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

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为雨。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东海有勇妇

唐代 • 李白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

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脏行。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妻子亦何故辜,焚之买虚名。

岂如东海妇,立事独扬名。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代 •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 •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环翠亭记

明代 • 宋濂

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其青云第一峰,雉堞实绕乎峰上,旁支曼衍,蛇幡磬折。沿城直趋而西,如渴骥欲奔泉者,是为罗家之山。大姓许氏,世居其下。其居之后,有地数亩余。承平之时,有字仲孚者,尝承尊公之命,植竹万竿,而构亭其中。当积雨初霁,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浮光闪彩,晶莹连娟,扑人衣袂,皆成碧色。冲瀜于北南,洋溢乎西东。莫不绀联绿涵,无有亏欠。仲孚啸歌亭上,俨若经翠水之阳而待笙凤之临也。虞文靖公闻而乐之曰:“此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乃以“环翠”题其额。

至正壬辰之乱,烽火相连,非惟亭且毁,而万竹亦剪伐无余。过者为之弹指咏慨。及逢真人龙飞,六合载清。仲孚挈妻子自山中归,既完其阖庐,复筑亭以还旧。贯而竹之,萌蘖亦丛丛然,生三年而成林。州之寿陵与其有连者,咸诣大仲孚,举觞次第为寿。且唶曰:江右多名宗右族,昔时甲第相望,而亭榭在在有之。占幽胜而挹爽垲,非不美也。兵兴以来,有一偾而不复者矣;有困心衡虑仅脱于震凌者矣;有爬梳不暇迁徙无宁居者矣。况所谓游观之所哉!是亭虽微,可以卜许氏之有后。足以克负先志,前承后引,盖未有涯也。酒同酣,相与歌曰五山拔起兮青蕤蕤;六千君子兮何师师;凤毛褵褷兮啄其腴;秋风吹翠兮实累累;邈千载兮动遐思。歌已而退寿陵。

中有陈闻先生者,谓不可无以示后人。乃同仲孚来词林,请予为之记。

呜呼!昔人有题名园记者,言亭榭之兴废,可以占时之盛衰。余初甚疑之,今征于仲孚,其言似不诬也。向者仲孕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朝兢暮惕,虽躯命不能自全。今得以安乎耕凿,崇乎书诗。而于暇日,怡情景物之表,岂无其故哉。盖帝力如天,拨乱而反之。正四海、致太平,已十有余年矣。观仲孚熙熙以乐其生,则江右诸郡可知;江右诸郡如斯,则天下之广又从可知矣。是则斯亭之重构。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实可以卜世道之向。治三代之盛,诚可期也。予虽不文,故乐为天下道之,非止记一事而已。

仲孚名仲丽,嗜学而好修,士大夫龛然称之。

周晋
简介描述:

周晋(生卒年不详),字明叔,号啸斋,祖籍济南(今属山东),自其祖父周秘始寓居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宋代词人。

绍定四年(1231年)官富阳令。嘉熙末淳祐初,为福建转运使干官。累监衢州、通判柯山。宝祐三年(1255年),知汀州。富藏书,工词。词作多散佚。《绝妙好词》卷三载其词三首,分别为《点绛唇》《清平乐》《柳梢青》。

周晋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