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歌残翠黛尘,楼台已尽曲池湮。
荒园一种瓢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
那昔日的重楼画阁,曲槛回阑,都已成断垣颓壁;那往日的盈盈歌女,婉转歌喉,早已灰飞烟灭。
可怜那秦淮旧日春,年年春去春来,只有那独一无他的瓢儿菜独占风情了。
此诗以旧院的残败显示明亡以后金陵的衰落,曲折地寄写诗人对明亡的感慨。
四句都作景语,全在空间上展开,但又处处暗寓着昔盛今衰的对比,时时流露诗人浓重的感伤情怀。首句说,当年旧院的主人早已化为尘土,再也听不到她们的歌声了。次句接写她们旧日的居处,“楼台”已荡然无存,后花园中蜿蜒曲折的池塘也已干涸湮没。后两句,视野进一步拓宽,审视整个园林,当年花木茂盛之地,如今见到的竟然清一色的瓢儿菜。春天已经降临秦淮,而在往昔秦淮最为繁盛之地,却只有一种供食用的瓢儿菜装点春光。在和煦的春阳照耀下,这填塞画面的绿色,写尽了诗人叹息金陵繁华消歇的感慨。
这是一首即小见大、以景传情的好诗。伤悼明朝灭亡,叹惋金陵衰败,正面写去需要大规模、多篇幅,不是一首短小的七绝所能包容的。故诗人从金陵旧院落笔,以旧院的兴替从侧面见出金陵的变化。旧院可写的内容,也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故又有待进一步的筛选,既要照顾全面,显示出所写的确是金陵旧院,又要突出重点,写出旧院富于特征性的变化。因而诗人在相当全面地写出旧院其人(首句)、其地(次句)、其物(三、四句)的同时,又将重点放到对瓢儿菜的描写上。写瓢儿菜的三、四句,是一个两句一意的十四字句,句意紧凑,内容单纯,笔力全集中在对瓢儿菜的描写上。这两句的用字也很有讲究:数量词“一种”,有“唯一”、“只有”的意思,强调荒园处处所见唯有瓢儿菜而已;“独”字与“一种”相呼应,再次强调除了瓢儿菜再无其他花草;秦淮之“春”用“旧日”加以修饰,暗寓今昔对比,并泄出诗人的嗟叹之情。施闰章称蒋超作诗“匠心独运”,“不肯一语近人”,此诗也正好表现了他的这一创作特色。
金陵旧院在秦淮河畔,是明代歌舞繁华的烟花风月之场,清兵南下时废于兵燹。曹大章《秦淮士女表》说:“当时二十四楼,分列秦淮之市,其后遂毁,所存独六院而已,所艳独旧院而已。”作者伤悼明朝灭亡,叹惋金陵衰败,创作了此诗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