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歌残翠黛尘,楼台已尽曲池湮。
荒园一种瓢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
那昔日的重楼画阁,曲槛回阑,都已成断垣颓壁;那往日的盈盈歌女,婉转歌喉,早已灰飞烟灭。
可怜那秦淮旧日春,年年春去春来,只有那独一无他的瓢儿菜独占风情了。
此诗以旧院的残败显示明亡以后金陵的衰落,曲折地寄写诗人对明亡的感慨。
四句都作景语,全在空间上展开,但又处处暗寓着昔盛今衰的对比,时时流露诗人浓重的感伤情怀。首句说,当年旧院的主人早已化为尘土,再也听不到她们的歌声了。次句接写她们旧日的居处,“楼台”已荡然无存,后花园中蜿蜒曲折的池塘也已干涸湮没。后两句,视野进一步拓宽,审视整个园林,当年花木茂盛之地,如今见到的竟然清一色的瓢儿菜。春天已经降临秦淮,而在往昔秦淮最为繁盛之地,却只有一种供食用的瓢儿菜装点春光。在和煦的春阳照耀下,这填塞画面的绿色,写尽了诗人叹息金陵繁华消歇的感慨。
这是一首即小见大、以景传情的好诗。伤悼明朝灭亡,叹惋金陵衰败,正面写去需要大规模、多篇幅,不是一首短小的七绝所能包容的。故诗人从金陵旧院落笔,以旧院的兴替从侧面见出金陵的变化。旧院可写的内容,也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故又有待进一步的筛选,既要照顾全面,显示出所写的确是金陵旧院,又要突出重点,写出旧院富于特征性的变化。因而诗人在相当全面地写出旧院其人(首句)、其地(次句)、其物(三、四句)的同时,又将重点放到对瓢儿菜的描写上。写瓢儿菜的三、四句,是一个两句一意的十四字句,句意紧凑,内容单纯,笔力全集中在对瓢儿菜的描写上。这两句的用字也很有讲究:数量词“一种”,有“唯一”、“只有”的意思,强调荒园处处所见唯有瓢儿菜而已;“独”字与“一种”相呼应,再次强调除了瓢儿菜再无其他花草;秦淮之“春”用“旧日”加以修饰,暗寓今昔对比,并泄出诗人的嗟叹之情。施闰章称蒋超作诗“匠心独运”,“不肯一语近人”,此诗也正好表现了他的这一创作特色。
金陵旧院在秦淮河畔,是明代歌舞繁华的烟花风月之场,清兵南下时废于兵燹。曹大章《秦淮士女表》说:“当时二十四楼,分列秦淮之市,其后遂毁,所存独六院而已,所艳独旧院而已。”作者伤悼明朝灭亡,叹惋金陵衰败,创作了此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骑马踏红尘,长安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青春老。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