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东原·泊罗阳驿

元代赵善庆

砧声住,蛩韵切,静寥寥门掩清秋夜。秋心凤阙,秋愁雁堞,秋梦蝴蝶。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月。

白话译文

捣衣的声音已经消歇,蟋蟀的叫声却越来越哀切。静寥寥地关上屋门掩住了清秋的夜。我的一片赤心依旧在朝廷宫阙,我的一片秋愁在边城城墙上的雉堞,我的人生疑惑则如同庄子梦蝶。我离开故乡十年的殷切的思念之情,都来到这驿亭里的孤零零的秋夜。

词句注释

  1. 双调: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庆东原:双调曲牌,又名“庆东园”“郓城春”。定格句式为三三七、四四四、三三,八句六韵。首两句及末两句一般要求对仗,中间三个四字句宜作鼎足对。常用以抒发豪放感情。泊罗阳驿:泊,暂住,寄宿。驿,驿站,古时供应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罗阳,地名,故址不详。
  2. 砧:捣洗衣服的垫石。
  3. 蛩韵切:蟋蟀的叫声急促。蛩,蟋蟀。
  4. 凤阙:原为汉代的宫阙名,后用为皇宫的通称。这里指京城,朝廷。
  5. 雁堞:即城墙上雁阵状的墙垛,这里代指城池。堞,城墙上的矮墙。
  6. 秋梦蝴蝶: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说明作者人生如梦的感觉。
  7. 邮亭:即驿站。

作品赏析

起首两句虽未直接写秋,但却通过两种秋声给人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古代妇女为给丈夫及家人裁制冬衣,常在秋天捣衣。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语码”,不仅点明季节,同时也给人许多联想,杜甫“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便是如此。“砧声住”,砧声已停,说明妇女们已回家歇息,已近夜深。“蛩韵切”,蛩鸣常用来指代秋声,蟋蟀的叫声越发凄切,使人更感哀愁。此刻,只有因思乡而未眠之人,才会注意蟋蟀的叫声,在他听来,这叫声使自己更加愁肠百结。人声消歇,虫声渐响,这两种声音一停一起,衬托出深夜的空寂无声。作者旅途寂寞,独坐驿馆,“门掩”二字突出孤寂之感。

接下来作者连用三个秋字开头的排比句,将他告别帝都踏上归程时的满腹幽怨倾泻而出,言说自己愁肠百结,难以释怀。“秋心凤阙”,利用巧妙的拆字法,点明自己心忧朝廷。“秋心”即为“愁”字,此处愁凤阙,是指自己虽身处异地,但却担心国事。下旬“秋愁雁堞”与“愁凤阙”意义相近,均指国事多艰,边防堪忧。“秋梦蝴蝶”用庄周梦蝶典故,表达作者的人生如梦之感。诗人为功名生计四处奔走,多年坎坷,但却一无所获,恍如一梦。在科举和仕途失败者的队伍中,这是一种普遍心态。结尾二句读之令人肠断,诗人将自己的漂泊之感,思乡之心都寄与一轮明月,看似平淡,实则感慨良深,情感容量极为丰富。

创作背景

在元代,文人们大多仕进无门,为了生计,许多人不得不奔走于外,或求为小吏,或作为清客,长期不能归家。十年来,作者经过多年世间的陶冶磨炼,将对故乡山水的怀想,对亲人的无穷思念,孩提时的憧憬,成长后的奋发等都化为珍贵的记忆,深藏于脑际,而此时却在这小小邮亭(即驿站)里,在一轮秋月的牵动下,一起涌上心头,创作出这首小令。

名家点评

  • 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戴峰《元曲鉴赏》:本曲抒发羁旅思乡之情。本曲即写其秋夜思乡时的惆怅和痛苦。全曲紧扣逆途孤旅下笔。

猜你喜欢

眉妩·戏张仲远

宋代 • 姜夔

看垂杨连苑,杜若侵沙,愁损未归眼。信马青楼去,重帘下,娉婷人妙飞燕。翠尊共款。听艳歌、郎意先感。便携手、月地云阶里,爱良夜微暖。

无限。风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明日闻津鼓,湘江上,催人还解春缆。乱红万点。怅断魂、烟水遥远。又争似相携,乘一舸、镇长见。

猛虎行

唐代 •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招野龙对

唐代 • 陆龟蒙

昔豢龙氏求龙之嗜欲,幸而中焉。得二龙而饮食之。龙之于人固异类,以其若己之性也,席其宫沼,百川四溟之不足游;甘其饮食,洪流大鲸之不足味。施施然,扰扰然,其爱弗去。

一旦值野龙,奋然而招之曰:“尔奚为者!茫洋乎天地之间,寒而蛰,阳而升,能无劳乎?诚从吾居而宴安乎!”

野龙矫首而笑之曰:“若何龊龊乎如是耶?赋吾之形,冠角而被鳞;赋吾之德,泉潜而天飞;赋吾之灵,嘘云而乘风,赋吾之职,抑骄而泽枯。观乎无极之外,息乎大荒之墟,穷端倪而尽变化,其乐不至耶?今尔苟容于蹄涔之间,惟沙泥之是拘,惟蛭螾之与徒,牵乎嗜好,以希饮食之余,是同吾之形,异吾之乐者也。狎于人,啗其利者,扼其喉,胾其肉,可以立待。吾方哀而援之以手,又何诱吾纳之陷穽耶?”

野龙行未几,果为夏后氏之醢。

夜合花

清代 • 纳兰性德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花荣。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

对此能销忿,旋移迎小楹。

金陵新亭

唐代 • 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赵善庆
简介描述:

赵善庆(?-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