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和张常侍

魏晋陶渊明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已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冽冽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白话译文

人生易逝悲命短,荏苒光阴增伤感。

明晨一至非今日,岁暮我又有何言!

脸色苍白无光泽,花白头发更增添。

穆公之语甚迂阔,人老岂能力不减!

薄暮之时长风起,寒云阵阵笼西山。

北风凛冽寒气重,众鸟纷纷疾飞还。

人生很少能长寿,何况愁苦相纠缠!

清贫常缺杯酒饮,无以行乐似当年。

穷困通达无所念,衰颓憔悴任自然。

顾我本自怀深感,逢兹换岁增悲叹。

词句注释

  1. 岁暮:指除夕。张常侍:王叔岷本说是张野,袁行霈、龚斌、魏正申等认为是张诠。常侍,是常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官职。东汉末有个十常侍之乱,那些人都是宦官,到魏晋的时候,中常侍和散骑(皇帝的骑从)合称散骑常侍,这时候是正式的官职了,不再是宦官担任,它的主要职责是顾问、讽谏一类。
  2. 市朝:本指人众会集之处,这里指朝廷官府。《华阳国志》:“京师,天下之市朝也。”陶渊明《感士不遇赋》:“阎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凄:悲。旧人:有双关意,一指亡故之人,一指仕晋僚臣。
  3. 骤骥:疾奔的千里马,这里指迅速运行的太阳。悲泉:日落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泉,爱止其女,爱息其马。”这句是说人生易逝,光阴迅速。
  4. 旦:早晨。
  5. 何言:有什么话好说。
  6. 紊颜:谓脸色苍白。敛光润:收敛起光泽,指面容憔悴,没有光泽。
  7. 一:语助词、无义。繁:多。
  8. “阔哉”二句:反用《尚书》典故。阔,迂阔。秦穆,即秦穆公,秦国的国君。旅,同“膂”,脊梁骨。旅力,即体力。愆,丧失。《尚书·秦誓》记秦穆公说:“番番(同‘皤皤’,白发貌)良士,旅力既惩,我尚有之。”是说头发花白的将士,已经丧失了体力,而我尚有力。这里反用其意,是说年老衰弱,体力怎能不丧失呢?所以说秦穆之谈为迂阔。
  9. 向夕:将近傍晚。长风:犹“强风”。
  10. 没:湮没,遮盖。
  11. 冽冽:形容寒冷的样子。一作“厉厉”。严:重。
  12. 鲜:少。
  13. 矧:况且。伊:语助词,无义。
  14. 屡阙:经常缺。阙,同“缺”。清酤:指酒。
  15. 穷通:穷困与通达。靡:无。攸:所。
  16. 憔悴:面色黄瘦。这里指衰老。由化迁:听随大自然的变迁。
  17. 抚己:检点自己,回顾自身。深怀:深刻的感怀。
  18. 履运:指逢年过节之时。慨然:感慨、感叹的样子。

作品赏析

《岁暮和张常侍》是一首唱给时间的悲歌。这首诗开头语带双关,既紧扣伤时主线,又隐隐涉及时政,随即点出岁暮,慨叹垂老;中间四句即景寓情;接着转写窘困,连解忧的酒也已告罄;最后四句依然是陶渊明本色,又系之感慨。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又一个旧年如白驹过隙,又一段生命悄悄地飞逝,诗人脑中千头万绪,却总是欲说还休。“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十二首》其五)陶渊明曾经是怀着浓烈的用世之志的,正因此而拥有一份孤高不群的日信。在诗文中,他以孤云、孤鸟自比(《咏贫士七首》其一),以孤松自比(《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以幽兰自比(《饮酒二十首》其十九),正可见其襟抱的高远、求索的艰辛卓绝。晋宋易代,世间充斥着太多的纷乱和倾轧,陶渊明不可能降志辱身,加入到一出出的丑剧中去。曾经,立了志的心跟宇宙一样深远和广大:“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然而,特定的历史条件给诗人现实人生的理想以无情的冲击。那是一个“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感士不遇赋》)的仕宦社会,森严的门阀制度和黑暗的官场让人感到窒息:“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感士不遇赋》)诗人只有远离政治的舞台,远离了自己的理想得以伸展的空间。

这种选择是理智的,但又是无奈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夜晚,刮起了悠长的风,一片片的寒云吞没了西山,寒气凛冽,一只只飞鸟都飞回了自己赖以栖息的家园,可是,诗人寻找的青春和理想不知在哪里,诗人精神的家园也不知在哪里,在人生的暮年,他收获的只是一阵阵沉重的凄凉和直渗入心灵的寒冷。而此时的诗人又经常食不果腹,没有酒的陪伴,他只是在忧愁和困苦中惨淡度日:“民生鲜常在,矧伊愁苦缠。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在陶渊明的诗文里,酒是他无言而忠诚的朋友。“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十二首》其二),正是酒,稍稍化解了他深深的孤独;也正是酒,才是他唯一可以倾诉的朋友。“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饮酒二十首》其二十)唯有对酒,他最感无所顾忌。《杂诗十二首》其八曰:“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陷入悲愤中的诗人,只有用饮酒稍作排遺默默地表达自己的反抗。但如今“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当酒早已超越了酒的本身,成为诗人精神上不可或缺的存在时,这样一段频繁缺酒的日子,再没有浊酒自醉的快乐,诗人不能不惘然若失,心痛无比。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穷通如此,诗人并不是真的无所挂虑,一任造化憔悴了自己壮心不已的生命。这可以从《杂诗十二首》其五中找到答案:“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原来诗人身在田园,心系天下,他挂虑良多,无奈年老力衰,社会黑暗,他只是忧愤不已,正话反说罢了。在这样一个除夕之夜回首往事,检点一生,诗人实在不能说些什么。时不助我,心高志远的诗人只是空流了一腔热血,空白了曾经乌黑的头发。

《岁暮和张常侍》所描写的是无情的日月“掷”人老去,备受重击的心灵哀歌。曾经“惧彼无成,愒日惜时”(《自祭文》),而今却真的落得“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十二首》其二)然而诗人心底的生命之火并没有完全熄灭,时间的飞逝所带给诗人的无限灼痛,正是这股火焰顽强复燃的缘故。陶诗的感人之处,也正在于此。

创作背景

从诗题以及诗中所写内容来看,此诗当作于除夕。关于创作年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另一说在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年)。义熙十三年十二月,太尉刘裕率部回到建康,南北山河统一的希望破灭。义熙十四年十二月,宋王刘裕幽禁晋安帝而立晋恭帝,篡晋之势甚显。

名家点评

  • 宋代汤汉:“陶公不事异代之节,与子房五世相韩之义同,既不为徂击震动之举,又时无汉祖者可托,以行其志。所谓‘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读之亦可以深悲其志也矣。”(《陶渊明集评议》引)
  • 明末黄文焕:“起曰‘凄’、‘感’,中曰‘愁苦’,曰‘无以乐’,愀然皆穷通之虑也,到末忽扫一语曰‘靡攸虑’,而归之‘履运增慨’,深怀在世道,不在一身。”(《陶诗析义》卷二)

猜你喜欢

鹧鸪天·博山寺作

宋代 •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天狗赋

唐代 • 杜甫

天宝中,上冬幸华清宫。甫因至兽坊,怪天狗院列在诸兽院之上。胡人云:“此其兽猛健无与比者。”甫壮而赋之,尚恨其与凡兽相近。亦借天狗以寄慨。词曰:

澹华清之莘莘漠漠,而山殿戌削,缥焉天风,崛乎回薄。上扬云旓兮,下列猛兽。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忽不乐虽万夫不敢前兮,非胡人焉能知其去就。向若铁柱攲而金锁断兮,事未可救。瞥流沙而归月窟兮,斯岂逾昼。日食君之鲜肥兮,性刚简而清瘦。敏于一掷,威解两斗,终无自私,必不虚透。尝观乎副君暇豫,奉命于畋,则蚩尤之伦,已脚渭戟泾,提挈丘陵,与南山周旋,而慢围者戮,实禽有所穿。伊鹰隼之不制兮,呵犬豹以相躔。蹙乾坤之翕习兮,望麋鹿而飘然。由是天狗捷来,发自于左,顿六军之苍黄兮,劈万马以超过。材官未及唱,野虞未及和,冏髇矢与流星兮,围要害而俱破。洎千蹄之迸集兮,始拗怒以相贺。真雄姿之自异兮,已历块而高卧。不爱力以许人兮,能绝甘以为大。既而群有噉咋,势争割据。垂小亡而大伤兮,翻投迹以来预。划雷殷而有声兮,纷胆破而何遽?似爪牙之便秃兮,无魂魄以自助。各弭耳低回,闭目而去。每岁,天子骑白日,御东山,百兽踿跄以皆从兮,肆猛仡铦锐乎其间。夫灵物固不合多兮,胡役役随此辈而往还?惟昔西域之远致兮,圣人为之豁迎风,虚露寒,体苍虬,轧金盘。初一顾而雄才称是兮,召群公与之俱观。宜其立阊阖而吼紫微兮,却妖孽而不得上干。时驻君之玉辇兮,近奉君之渥欢。使狊处而谁何兮,备周垣而辛酸。彼用事之意然兮,匪至尊之赏阑。仰千门之崚嶒兮,觉行路之艰难。惧精爽之衰落兮,惊岁月之忽殚。顾同侪之甚少兮,混非类以摧残。偶快意于校猎兮,尤见疑于蹻捷。此乃独步受之于天兮,孰知群材之所不接。且置身之暴露兮,遭纵观之稠叠。俗眼空多,生涯未惬。吾君倘忆耳尖之有长毛兮,宁久被斯人终日驯狎已。

河中之水歌

南北朝 • 萧衍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于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唐代 • 温庭筠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东城高且长

两汉 • 佚名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陶渊明
简介描述: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