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魏晋陶渊明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白话译文

贫居糊口靠农务,尽力勤耕东林边。

春种苦辛不必讲,常恐辜负我心愿。

田官关注秋收获,传语同我意相连。

长期挨饿喜一饱,早起整装待下田。

划动船桨渡平湖,山间清溪泛舟还。

草木茂盛荒山里,猿啼悠缓声哀怨。

悲凉秋风夜呼啸,清晨林间鸟唱欢。

我自归田务农来,至今已整十二年。

华年已逝人渐老,依旧耕耘在田间。

遥遥致意荷蓧翁,姑且隐居为君伴。

词句注释

  1. 下潠(xùn):地势低洼多水的地带,即诗中所说的“东林隈”。田舍:指田间简易的茅舍,可供临时休息、避雨之用。获:收获。
  2. 依:依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稼是耕种,穑是收获。
  3. 戮(lǜ)力:尽力。东林隈(wēi):指下潠田所在的地方。隈,山水等弯曲的地方;角落。
  4. 春作:春耕。
  5. 负所怀:违背自己的愿望。
  6. 司田:管农事的官,即田官。眷:顾念,关注。有秋:指秋收,收获。《尚书·盘庚》:“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7. 寄声:托人带口信。与我谐:同我的想法相一致。谐,和合。
  8. “饥者”二句:意谓经常挨饿的我,为吃了顿饱饭而非常高兴,早早起身束好衣带,等候天亮去秋收。饥者,作者自称。初饱,刚刚能够吃上顿饱饭。
  9. 扬揖(jí):举桨,即划船。
  10. 泛:浮行,指泛舟。清壑(hè):清澈的山间溪流。壑,山沟。
  11.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一作“嚼嚼”。
  12. 闲且哀:悠缓而凄凉。
  13.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爱静夜:谓好在静夜中呼啸。
  14. 晨开:指天明。
  15. 曰:语助词,无意义。此:指农业劳动。
  16. 三四星火颓:指经历了十二年。三四,即十二。星火,即火星。颓,下倾。每当夏历七月以后,火星的位置开始向西下倾。下倾十二次,即经历了十二年。
  17. 姿年:风姿年华,指青壮年。
  18. 事:指农耕之事。云:语助词,无意义。乖:违背,违弃。
  19. 谢:敬告。
  20. 聊:姑且。栖:居住,指隐居。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自己为了生活不辞辛苦“戮力东林隈”的劳动过程。其劳作是勤苦的,生活是贫困的,但诗人却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安慰。当他看到丰收在望时,想起了自己已经渡过了十年艰苦的农耕生活,心情是自豪的。

前六句是写见到下溪田丰收时的心情。“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他的愿望和司田是一致的,这使他很觉得欣慰。看来这“寄声”与诗人的司田也是他的一位朋友。诗人在这里之所以提到这位任司田的朋友,是表示自己的农耕生活并没有脱离整个社会的生产活动,并且对社会生产有积极的意义。这是陶渊明农业社会理想和务实精神的表现。接下去就写诗人怎样鸡一叫就到荒山去劳作,从而领略了山中的晨景。“饥者欢初饱”,这是多么深切的生活体验,没有亲身尝过饥饿的味道,就不知这“欢初饱"是怎么回事。正是为了求得一饱,他才天不亮就去劳动:进山是随着山势和河谷的迂回划船前进的。山里很荒凉,听得见猿的哀啼。凄凉的夜风随着残夜逝去了,鸟儿歌唱善迎接早晨的到来。这是一个多么寂静清冷的早晨,令他想到自己十年的农耕生活。十二年中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着初衷,付出了自己大好的年华这时陶渊明已五十岁了,老之将至,他怎能不感慨万分。诗的最后一句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遥谢荷榛翁,聊得从君栖”,致意并追随古代隐居躬耕的先哲。诗人心目中有理想,有信念,有榜样,这就是他固穷守节,虽老死田野也终不反悔的原因。

这首诗比陶渊明前期的田园诗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农耕生活的实际情形,同时也说明,陶渊明的务农,并不只是作个样子而已。特别是在后期,他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了,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赖以生存。这时他的田园诗中纪实的成分就多了,而不像前期那样情趣盎然,那样富于浪漫谛克。可是他并不抱怨生活的艰辛,在述其艰苦之中仍然时时表现出对生活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是陶渊明在田舍中收获时所作,当时诗人五十二岁。诗人自归田以来,已经度过了十二年的躬耕生活,并且又在回到上京里旧居后参加了秋收,于是写下了这篇纪念性的庆收诗。

名家点评

  • 宋代蔡居厚:“陶渊明、韩退之时时摆脱世俗拘忌,故‘栖’字与‘乖’字皆取其傍韵用,盖笔力自足以胜之。”(龚望《陶渊明集评议》引)

猜你喜欢

凤吹笙曲

唐代 • 李白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浣溪沙·半踏长裾宛约行

五代 • 孙光宪

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

浣溪沙·掩卷平生有百端

近现代 • 王国维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偶听鹈鴂怨春残。

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闲愁无分况清欢。

终身误

清代 • 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清平乐·题上卢桥

宋代 • 辛弃疾

清泉犇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陶渊明
简介描述: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