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出新亭

南北朝阴铿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白话译文

江水浩荡而去,离愁却袭上心来,真是几重波浪几重悲啊。

尽管江上潮势已经低落,但汹涌翻滚的波涛仍然犹如高张的车盖,水面之上云雾沉沉,无有峰峦之状。

戍鼓之声从远处隐隐传来,顿添几分肃杀之气;远眺江岸,唯有寒山老松,满目萧索。

如果人的一生九十年,我才刚刚过去一半,现在孤舟远征,可叹征程艰难,归程无期。

词句注释

  1. 离悲:离别的悲愁。
  2. 盖:车盖。此处指退潮时的波浪。枚乘《七发》:“江水逆流,海水上潮。……波涌而涛落。……其少进也,浩浩岂岂(此二字应加三点水旁),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此句言潮势虽已低落,波涛还像车盖一般。
  3. 云昏:指云雾迷漫。不作峰:谓山峰因云雾迷漫而显现不出山峰的形状。
  4. “远戍”句:只听见远处戍楼传来的鼓声,而不见戍楼。戍:防军驻守处。古时兵营中以鼓角纪时,日出日落的时候都击鼓。
  5. 这两句意思是说:因为江阔云昏所以闻见只有戍鼓、山松而已。
  6. “九十”句:《战国策·秦策》:“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意为行百里的路途,走了九十里才是一半。此言末路之难。
  7. 讵:怎,岂,难道。

作品赏析

新亭在建康(今南京市)境内,是朝士们游宴之所。诗的起势不凡,“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首句写景,次句写情。江水浩荡,景象开阔;离愁几重,语调厚重:如此情景交融,使“离悲”的主题从一开始就得到强烈的感染。此诗的发端与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中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正同,开首两句即点出“离悲”的主题。

“潮落”以下四句具体写江行所见所闻。“潮落犹如盖”,描写晚潮。此刻虽已落潮,但水势汹涌,波涛仍然如车盖一般。“云昏不作峰”描写晚云。晚云本当变幻多姿,色彩绚丽,此时却昏淡无光,迷漫一片,不能形成峰峦起伏高低之状。景为情设,情由景生。这两句通过写晚潮的汹涌,写晚云的昏沉,暗示出诗人心潮之不平,心情之沉重。“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通过诗人眺望江岸的见闻,进一步渲染“离悲”的气氛。晚暮中令人心惊的戍鼓之声从远处隐隐传来;远眺江岸,只见寒山老松,满目萧索。“潮落”二句以潮落云昏暗示诗人心潮不平,“远戍”二句则通过戍鼓、寒松一步渲染悲愁的气氛。在这荒寒萧条,满目凄凉的时刻,诗人却不得不孤舟远征,艰难独行,他心中的悲苦是可以想见的。

最后两句自然而然地直抒情怀:“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诗人感叹征程艰难,归程无期。去程中并不艰难的部分,还只走了一半,最艰难的那一段,更是远在天边;就算走完了,还有归程。这样算来,重归真不知是何日之事。这个结尾有一波三折,余意不尽之妙,又呼应开头二句,表现了浓厚的离情。

此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精炼,清新自然,能以浅淡之语道出深浓之情。诗人将落潮、昏云、戍鼓、寒松等景物组合成一幅《天山孤征图》,形象鲜明,意境幽远。此外,这首诗讲求格律,虽然平仄不尽合律,但与唐人的五律已经相当接近了。

名家点评

  • 谢榛:谢宣城《夜发新林》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阴常侍《晓发新亭》诗:“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二作突然而起,造语雄深,六朝亦不多见。(《四溟诗话》卷三)
  • 沈德潜:诗至于陈,专攻琢句,古诗一线绝矣。少陵绝句云:“颇学阴何苦用心。”又赠太白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此特赏其句,非取其格也。(《古诗源》)
  • 黄子云:子坚承齐、梁颓靡之习而能独运匠心,扶持正始,浣花近体,以及咏物都从此脱化。(《野鸿诗的》)

猜你喜欢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唐代 • 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殿前欢·畅幽哉

元代 • 贯云石

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一时怀抱俱无奈,总对天开。就渊明归去来,怕鹤怨山禽怪,问甚功名在?酸斋是我,我是酸斋。

答章孝标

唐代 • 李绅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清代 • 纳兰性德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阴铿
简介描述: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

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