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绣鞋·晚秋

元代李致远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白话译文

从与洛神相会的梦中醒来,有如白居易作《琵琶行》那样感伤。秋风又起流年易逝。几杯酒下肚勾起伤心的眼泪,黄花几点送走了秋光,独自一人浪迹天涯。

词句注释

  1. 中吕:宫调名。红绣鞋: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北曲入“中吕宫”,亦入“正宫”。首二句对。第四、五句多作五字对句。与南曲不同。晚秋:曲题。
  2. 梦断:梦被截断。指从梦中惊醒。陈王:指三国魏文学家曹植。他最后的封地是陈郡(今河南淮阳),谥号“思”,故被称为陈思王、陈王。罗袜:丝袜。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句。传说曹植曾求甄逸之女为妻,未果。甄女后归曹丕,为郭后害死。曹植入京见其遗物,伤心泪下。归途中经洛水,“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作《洛神赋》,其中描写神女体态轻盈、款步飘然,使用了“罗袜”一词。《洛神赋》原名《感甄赋》,据说是纪念甄氏的。罗袜指代洛神宓妃。
  3. 学士琵琶: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诗,诗中对琵琶女寄予深切的同情,并有感于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而格外伤感。学士,白居易曾为翰林学士。
  4. 西风换年华:指秋风萧瑟,一年将尽。
  5. 添泪酒:化用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词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句意。
  6. 天一涯:天各一方。指相隔遥远。

作品赏析

此曲起首两句对仗工整,且都用典故。首句引用曹植《洛神赋》的典故,第二句用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曹植喜爱的女子甄氏成为文帝曹丕的妃子,自己也被曹丕迫害,抑郁而终;《琵琶行》是诗人白居易被贬九江司马时所作,诗中对琵琶女寄予深切的同情,并有感于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而格外伤感。所以说“陈王梦断”“学士情伤”。这两个典故为全曲定下了一种惆怅与失落的基调。且曹植的《洛神赋》有“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句,可知他与洛神的相遇正值秋季;而白居易《琵琶行》开头就言“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这两个典故都符合“晚秋”的题面,可谓开篇点题。因在“晚秋”季节,“又见西风换年华”,这既是作者的真切感受,又与前述的典故照应相合,更觉意味深长。“西风换年华”化用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同是感叹岁月游走,世事沧桑。

最后三句写眼前的离别。“一杯添汨酒”化用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句意,描写送别的场景惆怅凄苦。“几点送秋花”这句写景,描写送别的路边零星开着几朵秋花,像是最后送别秋天,意境惨淡。最后一句“行人天一涯”意为从此以后天各一涯,再无会期。这三句明确了此曲的主题是伤离别。作者并没有刻意描写晚秋时节的萧瑟景象来渲染离别的悲伤,仅用“西风”“添泪酒”“送秋花”这几个典型的意象就创造出与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西厢记》)同样凄清冷落的送别意境,可见其艺术手法的高超。

此曲几乎句句用典,所用典故中又无不包含作者自己的影子,所以在品味典故的同时,读者也挖掘出了一个流落江湖、志不获骋的天涯倦客形象。所以,曲中所表现的离别之情远非闺中小儿女离别相思的矫揉造作可比,而是饱含着人生际遇乖舛、天涯飘零、后会无期的沧桑与惆怅。因此,虽频繁用典却洗练而不枯涩。作品的每一句都不啻为一声叹喟,诗人将这种种内容纳于“晚秋”的题目之下,其处境与心境的悲凄呼之欲出。

创作背景

士感秋而悲,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李致远一生不得志,在晚秋这样一个敏感的季节,自然容易引发他的“秋士之悲”。这首散曲就是为反映秋士之悲及思家念亲而写的,载于《乐府群玉》卷二、《乐府群珠》卷四。

名家点评

  • 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教授刘世杰:此曲写晚秋思家念亲。首二句以曹植《洛神赋》和白居易《琵琶行》为例,暗寓曲中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秋风萧瑟,顿生苍凉,春光早逝,秋色亦尽。几杯添进眼泪之酒,欲饮不能;数朵送别秋天的残花,寂寞开放。末句“行人天一涯”化用古诗《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句意,抒发离别伤感之情,在诱发联想中为读者提供了想像的广阔天地。

猜你喜欢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

唐代 • 李颀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

他人骕骦马,而我薜萝心。

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

长廊閟军器,积水背城阴。

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

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话杀浑闲说!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著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

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卧百尺高楼斗绝。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林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书愤

宋代 •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李致远
简介描述:

李致远(1261年-约1325年)字致远。工曲,今仅存还牢末剧一种,散曲散存太平乐府等选本中。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末》。仇远相交甚密。

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志远君深秀才》诗中说他“有才未遇政绩损”“亦固穷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李致远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