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答闺梦还

唐代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白话译文

丈夫年纪轻轻就去驻守边关,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频频回头的夫君。

穿上新衫才感觉到春天的温暖,梳妆之后看向窗外寻觅着春光。

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探看,画衣上绣的花将蜜蜂都引了来。

春意让桃花李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心却跟随管弦之声飘到远方,仿佛到了丈夫的身边。

每天清晨都盛装打扮,等待离人归来,可是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还没有归来。

睡梦中也不见夫君的身影,醒后长叹,只能再次将门窗关上。

词句注释

  1. 楼台:闺中少妇居室。
  2. “情催”句:谓春日桃李争艳,像是闺中少妇春思之情所催发。
  3. “心寄”句:谓相思之情寄寓于音乐之中,飞向关塞。
  4. 相待:与下句之“不归”,均指少妇所思念的亲人。
  5. 重扉:重门。

作品赏析

这首诗首句点题,先写思妇送走自己戍边的丈夫,依依惜别的场面凄清动人,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再写离别之后,女主人公陷入漫长的苦思,但仍然强打起精神梳妆打扮,并通过用燕子、罗幕、蜜蜂、画衣、桃李、管弦等一系列意象来点缀和渲染,将思妇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最后作者写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却还没有回来。进入梦乡的思妇却陷入了“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于孤独中醒来后又只能在重重的叹息声中无奈的再次掩上窗扉。

这首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可谓是别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这是张若虚的一首拟闺怨诗,单从诗人的用心良苦(别具一格的人物心理描写、看似直接实则含蓄的心境描绘以及借景抒情的侧面烘托手法)上就可看出其是发自心底的真情流露。此诗次序井然,想象丰富,语言细腻、精致、奢华,少妇的离愁别恨,都实实地落在一个“悔”字上。

有人认为这首诗诗风近齐梁,意思就是这首诗与宫体诗有相似之处。宫体诗,顾名思义是出自宫廷的诗,宫廷文艺一般指雅正之音,但“宫体诗”则大多来源于民间的南朝乐府。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围绕着他形成一个以东宫僚属为主要成员而影响颇为广泛的文学集团,他们的一部分诗歌,专写男女之情(包括传统的闺怨题材),以及女子的容貌、举止、情态乃至生活环境、所使用的器物等等。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是辞藻绮艳、文笔纤巧、讲求音律。宫体诗常常被认为是当时宫廷内荒淫生活的反映。自梁代到初唐,宫体诗的影响延续了一百多年。生活在初唐的张若虚,其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宫体诗遗风的影响,但他是属于针对宫体诗的缺点而发的改良派,在诗歌创作上追求一种从内容到形式的美。从《代答闺梦还》这首诗来看:

一、形式上对宫体诗的继承和发展。陈子昂评价宫体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虽不能作为一个全面的概括,但确实指出了南朝宫体诗的一种偏向,即过分追求修辞性的华丽,而缺乏内在感发的生命,轻靡流丽、富华呆板。但同时,不得不承认由于宫体诗对形式的过分考究,使诗歌具有了较强的格律美。据学者统计,宫体诗中符合律诗格律的约占四成左右;基本符合的数量尤多。《代答闺梦还》在形式上继承并发展了宫体诗风,使它在形式上具有了很强的美感。一方面汲取了宫体诗格律上的优点;另一方面摒弃了大多宫体诗过于用典、辞藻绮丽的不足,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

二、内容上对宫体诗的继承和发展。《代答闺梦还》像宫体诗一样,在内容上也写:春、女性、情。“暖气春晖”、“燕入”、“蜂来”、“桃李艳”等词语点明这是个春意盘然、热闹欢乐的季节,“试衫”、“开镜描绘出女子纤柔的情态举止“罗幕”、“画衣”描绘女子的生活环境与装束打扮,“关塞别望”、“相待”等词语表明这是在写两地相思之情。这些都是宫体诗的传统内容。纵观《代答闺梦还》,主要是以描摹女性情态举止为中心,如果简单地以传统伦理标准来衡量,很容易也给出“轻艳”的评价。但实际上它是张若虚竭力追求文学的美感与抒情性的结果《代答闺梦还》去掉了很多宫体诗淫靡浮艳的成分,描写的是一种纯美:季节的美、女性的美、相思的美、爱情的美。在诗中,春天的热闹映衬了女子的青春美丽、欣喜欢乐,反衬了女子的孤独期盼、相思离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抒情强度,美阴的相思带上了苦涩的滋味,但正是因为这份苦涩表现了纯粹爱情之美。

总之,《代答闺梦还》体现了张若虚不同于宫体诗的别样情怀,以及诗人对唯美的竭力追求。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过程来看,张若虚及其作品的出现,意味着诗坛对建安以来直至南北朝时期艺术经验的扬弃和发展,唐诗的高潮正是在这种扬弃和发展中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

创作背景

张若虚出生在于繁华富庶、人才辈出的扬州,从小生活在自然风景如此秀丽、文化气息如此浓厚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满腹的毓秀文章。成年后的张若虚凭借出众的才华被朝廷赏识,派到山东兖州担任兵曹,主管军队官员的人事任免。张若虚深感军中将士生活疾苦,对士兵思念亲人的心情更是感同身受,为此假借深闺女子之口写下了这首《代答闺梦还》。

名家点评

  •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著”字温存,“觅”字萧寂,各有奇妙!幽动。

猜你喜欢

与长子受之

宋代 • 朱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送子由使契丹

宋代 •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寒松赋

唐代 • 李绅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薄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太常引·温柔乡里怪天明

清代 • 陆求可

温柔乡里怪天明。奈树上、有啼莺。鸳帐莫须惊。交玉臂、怜欢有情。

绿云压枕,海棠春色,同梦又同醒。起听卷帘声。问红日、三竿未曾。

上小楼·隐居

元代 • 任昱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芦,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

张若虚
简介描述:

张若虚(约670年—约730年),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唐朝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为其代表作,被誉为唐诗开山之作,享有“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之名。

张若虚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