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秬秸

宋代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示警, 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白话译文

月亮从城头落下去,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样;更鼓从楼上响起来,声音冷涩得仿佛要断绝。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这时候,街市上从东到西,一个人还没有呢!

寒冷的北风吹来,像箭一样射在饼上。我担心的不是自己衣服穿得少,而是我的饼会冷掉!孩子们啊,人们从事的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但意志都必须坚强。男子汉要自食其力,哪能做游手好闲的懒汉呢!

词句注释

  1. 秬秸:张耒的两个儿子张秬、张秸。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很长,原文是:“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读‘巨’)秸(读‘街’。)”这实际上是本诗写作动机的一个详细说明。最后一句的意思就是写给他的两个儿子“秬”和“秸”看,所以我们就用这三个字作题目。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这两句,显然是在学习白居易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但是,请大家仔细比较一下,就知道张诗在使用文字比不上白居易:一、张诗又是“吹”,又是“射”,何其累赘!二、两个“衣”字,两个“饼”字,两个“忧”字,字重意拙。三、读起来也不顺口。四、而白诗格律整齐押韵,读起来顺口。五、“可怜”二字,突出了诗人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六、“衣单”、“心忧”、“炭贱”、“天寒”,全是主谓结构的词组,读起来突出后一个字,非常具体地写出了卖炭翁的心理,表明了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老人不仅不忧自己的衣单,而且希望天气更冷,这就显得更加悲惨了。

钱钟书先生说:“在“苏门四学士”中,张耒的诗作最富有关怀人民的内容。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北邻卖饼儿五更天就“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此诗以深切的同情,晓畅如话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卖饼儿的情状。如果说“不忧衣单忧饼冷”是从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化出;结句的勉励之辞“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则给全诗注入一股积极向上的清风。北邻卖饼儿每五更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不少差,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

猜你喜欢

与萧翰林俛书

唐代 • 柳宗元

思谦兄足下: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为仆言得张左司书,道思谦蹇然有当官之心,乃诚助太平者也。仆闻之喜甚,然微王生之说,仆岂不素知耶?所喜者耳与心叶,果于不谬焉尔。

仆不幸,向者进当臲卼不安之势,平居闭门,口舌无数,况又有久与游者,乃岌岌而造其门哉。其求进而退者,皆聚为仇怨,造作粉饰,蔓延益肆。非的然昭晰自断于内,则孰能了仆于冥冥之间哉?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冒嫉,其可得乎?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圣朝宏大,贬黜甚薄,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渐成怪民。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日为新奇,务相喜可,自以速援引之路。而仆辈坐益困辱,万罪横生,不知其端。伏自思念,过大恩甚,乃心致此。悲夫!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是非荣辱,又何足道!云云不已,祗益为罪。兄知之,勿为他人言也。

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昏毛重膇,意以为常。忽遇北风晨起,薄寒中体,则肌革惨懔,毛发萧条,瞿然注视,怵惕以为异候,意绪殆非中国人。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出门见适州闾市井者,其十有八九,杖而后兴。自料居此尚复几何,岂可更不知止,言说长短,重为一世非笑哉?读《周易·困卦》至“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往复益喜曰:“嗟乎!馀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用是更乐喑默,思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独沦陷如此,岂非命欤?命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馀又何恨?独喜思谦之徒,遭时言道。道之行,物得其利。仆诚有罪,然岂不在一物之数耶?身被之,目睹之,足矣。何必攘袂用力,而矜自我出耶?果矜之,又非道也。事诚如此。然居理平之世,终身为顽人之类,犹有少耻,未能尽忘,傥因贼平庆赏之际,得以见白,使受天泽馀润,虽朽枿败腐,不能生植,犹足蒸出艺菌,以为瑞物。一释废锢,移数县之地,则世必曰罪稍解矣。然后收召魂魄,买土一廛为耕,朝夕歌谣,使成文章。庶木铎者采取,献之法宫,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平之人矣。此在望外,然终欲为兄一言焉。宗元再拜。

威凤赋

唐代 • 李世民

有一威凤,憩翮朝阳。晨游紫雾,夕饮玄霜。资长风以举翰,戾天衢而远翔。西翥则烟氛閟色,东飞则日月腾光。化垂鹏于北裔,训群鸟于南荒。弭乱世而方降,膺明时而自彰。俯翼云路,归功本树。仰乔枝而见猜,俯修条而抱蠹。同林之侣俱嫉,共干之俦并忤。无恒山之义情,有炎州之凶度。若巢苇而居安,独怀危而履惧。鸱鸮啸乎侧叶,燕雀喧乎下枝。惭己陋之至鄙,害他贤之独奇。或聚咮而交击,乍分罗而见羁。戢凌云之逸羽,韬伟世之清仪。遂乃蓄情宵影,结志晨晖。霜残绮翼,露点红衣。嗟忧患之易结,欢矰缴之难违,期毕命于一死,本无情于再飞。幸赖君子,以依以恃,引此风云,濯斯尘滓。披蒙翳于叶下,发光华于枝里,仙翰屈而还舒,灵音摧而复起。眄八极以遐翥,临九天而高峙。庶广德于众禽,非崇利于一己。是以徘徊感德,顾慕怀贤,凭明哲而祸散,讬英才而福延。答惠之情弥结,报功之志方宣。非知难而行易,思令后以终前。俾贤德之流庆,毕万叶而芳传。

梵天寺木塔

宋代 • 沈括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 •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张耒
简介描述:

张耒(lěi)(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张耒考中进士,任临淮主簿。元祐元年(1086年),通过制科考试,授著作郎、秘书丞、史馆检讨。绍圣元年(1094年),授直龙图阁学士、知润州。宋徽宗初,拜太常少卿,列入元佑党籍,数遭贬谪,晚居陈州,自称宛丘先生。政和四年(1114年),张耒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张耒诗学于白居易、张籍,成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人。诗风平易舒坦,不尚雕琢,粗疏草率;其词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著有《柯山集》《宛丘集》《柯山诗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