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人雨后玩竹

唐代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白话译文

南天春雨季节,百花争奇斗艳,哪能再欣赏到冬天翠竹那傲雪斗霜的英姿。

草木都长得如此茂盛,唯有四季常青的翠竹,仍能虚心自持。

晋代的竹林七贤常在竹下载饮酒而醉,舜的妃子娥皇、女英以泪挥竹而竹尽斑。

只有在年终岁末的隆冬季节,诸君方能欣赏到,翠竹在严寒冬天那傲霜斗雪的苍劲挺拔的气节操守和壮丽的景色。

词句注释

  1. 酬人雨后玩竹:这是一首酬答友人雨后赏竹的诗作。玩:欣赏品味。
  2. 南天:指成都。
  3. 那:今作哪,表示疑问。鉴:察,见。
  4. 亦:副词,相当于皆,都。云:代词,如此。
  5. 能:《全唐诗》等版本在这里写作“能”字,而《唐诗类苑》等版本写作“宁”字。
  6. 晋贤:晋朝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世称竹林七贤。
  7. 舜妃:尧之二女, 舜之二妃,尧崩,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
  8. 晚岁:年终岁末季节。也隐喻女诗人暮年生活的意思。
  9. 苍苍:茂盛,众多。劲:苍劲挺拔。节:喻气节操守。奇:奇特秀美。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通篇不着一个“竹”字,但句句写竹,写得神形俱现。前两句写书在气候温和的春天,见不到竹子傲霜斗雪的风姿。第一句破题,“南天春雨时”使人想到,竹子经过了一番春雨的刷洗,更加青翠欲滴。“那鉴雪霜姿”,写出诗人在雨后玩竹之时,对此不无遗憾。这两句虽未直接写竹,但表现了诗人对竹子坚强耐寒操守的喜爱、崇敬。

后面几句是正面描写,从三个方面歌咏了竹子的高洁品行。第三、四句在刻画竹子形象时歌颂了它的“虚心”品行。“众类亦云茂”写竹子丛生,枝叶纷披。“虚心能自持”写竹干中空,节段挺直。这两句描写了竹子青翠挺秀的形象,突出了它虚心自持、独立不移的坚贞秉性。刻画生动,含义深闳。诗人写竹,曲尽了竹之妙处,但又不停留在写竹上,她把竹子人格化了,赋予竹虚心、独立、坚贞的品格,这正是诗人所向往追求的品质。“能自持”,出自一个以献诗为生的歌妓之品,是多么难能可贵。

第五、六两句运两个有关竹子的典故来赞美竹子的高洁。“多留晋贤醉”,写薛涛表明与自己往来的多为名士。“早伴舜妃悲”中诗人借舜妃之悲来写自己的身世之痛。薛涛用典巧而活,不但能切人切事,还能“用事,能令事如己出,天然浑厚”。可谓写寄托无拼凑之痕而有天衣无缝之妙。咏物诗写到这种地止步,可谓不易。

最后两句以赞扬友人来赞颂竹子有节操。薛涛赞美朋友能欣赏竹子的“苍苍劲节奇”,是一个有操守的人。结句的五个字写出竹节坚韧挺拔。“苍苍”写竹子常年青翠,颂其坚强不屈,生命力旺盛。“劲节奇”写竹子修直挺拔,颂其刚劲有风骨。结句把竹子的形象做了有色有形的再次勾画,给人印象很深刻。

这后六句咏竹,一联一个方面,从虚心、高洁、坚韧有节操三个方面写出了竹子的坚强高尚品格,写得充分而饱含感情。

竹子是中国人民理想品德的象征,被视为君子。薛涛在这首咏物诗中,对竹子极尽歌颂之能事。她写竹,咏物生动形象,抒发自然强烈。全诗有警策的哲理意味,十分耐咀嚼。

创作背景

由诗题及首两句可知,有人写了一首玩雨后春竹的诗赠薛涛。薛涛因此作这首诗相酬,并借以表明自己对竹之赞赏。通过诗中“岁晚”一词,也可知是薛涛暮年居碧鸡坊时所作。

名家点评

  • 日本汉学家辛岛骁《汉诗大系·薛涛诗》:这是涛诗集中以诗言志,展示自己的理想与情操的好诗,也是女诗人对称她为“尤物”“文妖”的严正回答,在《洪度集》中堪称压卷之作。

猜你喜欢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清代 • 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赠宣州元处士

唐代 • 杜牧

陵阳北郭隐,身世两忘者。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樽酒对不酌,默与玄相话。

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

闺怨

唐代 • 鱼玄机

蘼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

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

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扃闭朱门人不到,砧声何事透罗帏。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金朝 • 元好问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写意

明代 • 徐贲

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

客去客来日日,花开花落年年。

薛涛
简介描述:

薛涛(768年—832年),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歌伎、清客,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

薛涛幼时随父薛郧仕宦入蜀,遂寓蜀中。贞元初期,韦皋镇蜀,召薛涛入乐籍。贞元五年(789年),坐事罚往松州,献《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获归而脱乐籍,居浣花溪。后与历任西川节度使韦皋、高崇文、武元衡至李德裕等,均有唱酬。武元衡(一说韦皋)拟奏其为校书郎,格与旧例未果,然薛涛一时以“女校书”而名动远近。晚年移居碧鸡坊,建吟诗楼,悠闲吟咏,好作女道士装束,与昔日形象判然。于大和六年(832年)逝世。

薛涛辩慧工诗,许多诗作托物言志,表达了其追求清俊高洁的情感特征。薛涛因嫌常用的纸张尺幅太大,指点工匠造出了便于携带和交流且带有个人特色的“薛涛笺”,这一发明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著有《锦江集》。

薛涛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