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春天里的花,轻浮而又微小。在春风里,到处飘荡,很容易沾染在行人身上。
他本是个无情无义的东西。随他去吧,随他喜欢谁就跟谁去吧。
前两句诗,写柳絮在摇荡的春风中,随风惹衣,任风飘忽。“轻复微”“惹人衣”强调了柳絮的特点:它无根无力,随风轻飏;它依附于人,不能自主,飘忽不定,没有归宿。诗人咏物,描摹传神。在咏物中,寄寓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薛涛童时离乡入蜀,16岁堕入风尘,周旋于将相名流之间。虽富有才华,名重一时,但终究是阔人和闲人的玩物,仰人鼻息,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她的处境和命运,恰如柳絮一般的轻微、卑贱,不能主宰自我。风飘柳絮,任惹人衣,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又是对流落异乡,苦操风尘生涯的一种感慨。诗句由物及人,联想自然,感情深沉。
后两句诗,宕开写去。“他家”即他,指柳絮。“一向”即“一霎”。“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是说柳絮本是无情之物,听凭风力南飞北飞无定。诗句貌似指责,实是替柳絮作的一种委婉申诉,十分耐人深思。这两句诗,下语沉痛,是薛涛痛惜自己而发出的呻吟,是她对不公平命运所作的抗议。薛涛在被侮辱与损害的处境中,对歌妓丧失人格尊严的痛苦有深切的感受。薛涛在此对柳絮作了翻案文章,咎由风取的矛头指向社会,诗句沉痛而有力,表现了一个沦为社会底层的弱女子对自己命运的无限哀愁,对造成自己命运的社会提出强烈控诉。诗人用俗语入诗,很有表现力。“一向”,极言时间之短,衬出风力的强大和支配力量。“一向南飞又北飞”的“又”字,画出了柳絮任风摆布的可怜无主状,诗人的身世伤感之情托笔而出。结句再现了柳絮形象,深化了主题,使柳絮随风飘荡的形象,萦绕在人们心头,达到了字尽而意未穷的效果。
元稹自元和四年(809年)三月与薛涛相晤于东川梓橦,数月后离去,“临行诀别,不敢挈行”。七月,元稹妻韦丛病卒,元无娶涛意,尽管涛在赠元诗中以夫妻自况。元和十年(815年),元稹第二次来四川出任通州司马。次年二月,元稹去涪州与刺史裴郧之女裴淑结婚。五月夫妻双双始返通州,而薛涛柳絮诗当写于此时,诗中也包含着薛涛无限幽怨的心情。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红炉深夜醉调笙,敲拍处,玉纤轻。小屏古画岸低平,烟月满闲庭。山枕上,灯背脸波横。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