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赋

南北朝庾信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酦醅。芙蓉玉碗,莲子金杯。新芽竹笋,细核杨梅。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阳春》《渌水》之曲,对凤回鸾之舞。更炙笙簧,还移筝柱。月入歌扇,花承节鼓。协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车小苑,连骑长杨。金鞍始被,柘弓新张。拂尘看马埒,分朋入射堂。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白话译文

宜春下苑的春天又回来了,披香殿里正赶制春装。新年伊始的鸟鸣婉转动听,早春二月的柳絮满路飞扬。就好像来到了河阳县,眼前都是桃李的花朵;又像是进入金谷园,到处是青翠的林木。一丛丛香草妨碍了游人的脚步,一缕缕游丝拦住了幽邃的去路。

美女们一下子拥进上林苑,纷纷争抢着渡过河桥。她们有的来自阴丽华的金屋,有的来自赵飞燕的椒房。头上的朵朵金钗重得吓人,高耸的发誓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黛眉和绿柳互相衬托,面颊同桃花一般娇红。她们的身影倒映在池水中,衫袖上洒满了缤纷的落英。

初染绿色的苔草下有鱼儿嬉游,青青的麦垄间遮蔽着雉鸡。楼台上吹奏着弄玉悠扬的箫声,水波里伴和着洛神玉佩的锵鸣。这里有戚里富家的豪华气派,又有新丰城里的美酒佳肴。石榴汁香气四溢,陈葡萄酒愈加甘醇。荷花似的玉碗玲珑剔透,莲房样的金杯璨璨生辉。既有鲜嫩的竹笋,又有细核杨梅。捧琴奏乐的是歌妓绿珠,行觞劝酒的是才女文君。

玉管调准了乐音,弦端弹出了琴声。歌喉唱出了《阳春》《渌水》之曲,舞袖飘扬如鸾凤的飞歌。笙簧渲染着气氛,弦柱变换着乐拍。歌扇团团如满月,节鼓声声催传花。在座的有娴熟乐律的李都尉,亦有精于骑射的潘中郎。或者停车小苑,流连光景;或者移步长杨,醉心射猎。但见马备金鞍,良弓在手,驰道上烟生弥漫,一队队射手进入校场。他们的坐骑是天池的龙种,腰带镶嵌着荆山的美玉。锦袍上绣着吉样的白鹿,绫袄上织出如意的凤凰。

三月三日是曲水饮禊的节日,河边一天到晚是洗濯祈神的游人。树下有人流杯聚饮,滩头有人横渡戏水。一个个衫袖上妆饰着彩箔,领巾上点缀着珠玉。高高的山头上日已偏斜,游人们不醉酒尽兴便不回家。春水照人胜过屋里悬挂的明镜,衣衫熏染的香气比不过户外的春花。

词句注释

  1. 宜春苑:指宜春下苑,汉武帝所造,在今陕西西安。
  2. 披香殿:汉武帝时宫殿名,在今陕西西安。
  3. 新年:一年之始,指春天。啭(zhuàn):形容鸟声婉转。
  4. 杨花:柳絮。
  5. 河阳:今河南孟州西北,晋代文人潘岳曾为河阳令。
  6. 金谷:晋代富豪石崇所建之金谷园,在今河南洛阳西北。
  7. 游丝:春天虫类活跃,所吐之丝很长,到处飞扬。两句言草多丝长,碍人行路。
  8. 上林:宫苑名,汉武帝所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本为秦旧苑,汉武帝增广之,方三百余里,离宫七十余所,苑中养百兽,名果异卉三千余种。
  9. 河桥:古桥名,晋杜预建,在今河南孟县西南,东晋以后常为兵争之地。
  10. 丽华:指阴丽华,东汉光武帝皇后。金屋:汉武帝儿时曾说如果能娶阿娇(陈皇后)为妻,当以金屋藏之,这里指华丽的宫室。
  11. 飞燕:赵飞燕,西汉成帝皇后。兰宫:与上句“金屋”一样都泛指华丽的宫室。
  12. 钗朵:做成花朵形状的钗。讶重:指首饰很多,重得吓人。
  13. 髻鬟(huán):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将头发盘起束于头顶。
  14. 将:与。争绿:当时妇女用一种绿色颜料描眉,眉痕微绿,故言眉柳争绿。
  15. 弄玉:秦穆公女,萧史妻。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穆公为之筑凤凰台。一夕,吹箫引凤至,与弄玉随凤仙去。
  16. 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17. 戚里:汉代外戚居住地。
  18. 新丰:西汉高祖十年(前197年)的骊邑县改名,在今陕西临潼区东北阴盘城。
  19. 石榴:指石榴酒。
  20. 蒲桃:即葡萄,亦指酒。酦醅(pō pēi):未过滤的重酿酒。
  21. 绿珠:晋石崇的歌妓,美而艳,善吹笛。
  22. 文君: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后,在临邛卖酒,文君亲自当垆。
  23. 阳春:古代高雅的乐曲。渌(lù)水:古乐曲。
  24. 对凤回鸾:形容舞姿翩跹。
  25. 炙:熏陶。笙簧:吹笙鼓簧。
  26. 月入歌扇:扇作满月形。
  27. 节鼓:古乐器,状如博局,中开圆孔,鼓置其中,击之以为乐曲节奏。
  28. 协律都尉:掌管音节的官职。汉武帝时,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这里即代指李延年之类精通音乐的人。
  29. 射雉中郎:指晋潘岳。岳曾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骑射省,而且作有《射雉赋》。
  30. 苑:养禽兽,植树木供帝王游乐打猎的场所。
  31. 长杨:指汉长杨榭,在长杨宫,秋冬在此校猎。
  32. 柘弓:用柘(桑属)材制成的良弓。
  33. 马埒(liè):射箭跑马的驰道两侧所建的矮墙。
  34. 分朋:分群,分批。
  35. 天池:指青海湖。
  36. 荆山:在今湖北沮水、漳水发源处,产玉。玉梁:带名。
  37. 三日:指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古人于是日至河边洗濯,并为曲水流觞之饮,以驱邪祈福。梁时此俗犹盛。曲水:流水环曲为渠,古人于上巳节在水边举行宴会,在水渠中放置酒杯,任其漂流,流到谁的面前,谁就用来饮酒。河津:河边渡口。
  38. ㊳解神:祈神还愿。
  39. ㊴流杯客:传说东汉年间,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见桃树下有一杯流出,内有胡麻饭,后遇到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还家,子孙已过了七代。
  40. 沙头:水旁之地。东晋永和三年,桓温伐蜀,从山阳出江南,李势遣将拒温,将士从沙头津北渡。
  41. 镂薄:刻镂金薄作为头饰。薄,通“箔”。
  42. 帖:贴近,这里是搭配的意思。
  43. 三晡:傍晚时分。
  44. 胜:美好。

作品赏析

《春赋》是一支明快的春之圆舞曲,又是一幅绚丽的春之游乐图。全文以鲜丽的色彩,轻靡的情思,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文中大量化用典故,来描摹春景,状貌游人的情态,不仅不显得隐晦,而且造出了时空、人物上古今错陈、迷离恍惚的美好幻觉,更加浓了赋春的色彩和情趣。和庾信后期的赋作相比,虽然缺少刚健苍茫的开阔和深沉,但从充满青春活力而言,毕竟还是妍丽可喜的。

此赋曲折地表现了梁初社会繁荣气象,表现了一种得意的升平的欢乐情绪。当然,在这篇赋中是找不到人民的艺术形象的。它所描写的是统治者和宫妃们在“春苑”中的欢乐情景和热闹场面。但衡量作品,并不能因为描写的对象是统治者和宫妃,就否定它有反映现实的价值。作品的客观效果往往是大于作家的写作意图的。只要把它和作者《哀江南赋》的“于时朝野欢娱”一段并读,就能体会到它很艺术地表现了梁初社会的太平景象了。

这篇《春赋》篇幅虽小,却通篇都是对偶,称之为他的前期代表作,从文学上看也是当之无愧的。庾信不仅在赋和诗中经常使用对偶,就是在碑文中也是习惯于用对偶的。对偶对庾信来说是语言习惯,是常用的语言模式,成了他的语言风格的一部分。《春赋》是由三十一个对偶组成的。从头到尾无一不是对偶。其中只有一联,在形式上可以不算对偶。“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其实这也可以算做宽式对偶,是明显对称的。同时,此赋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比拟、映衬等,用典尤其多,共有十一个典故。其中开头十二句就用了八个典故。

“赋”的本义是敷陈其事。作为文体,则是要“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庾信的这篇赋偏于写景,耽于逸乐,夸饰宫廷生活,无非为帝王的游赏助兴,其志趣无可称道。所可称道者,在于铺采摛文的手段,选声炼色的造诣。就造句形式上说,开头与结尾处多七言句,声律近于诗,正所谓启唐人七古之先鞭。末段五、七言句相杂成文,婉转流利,风情翘秀。至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二句,不但属对精绝,而且刻画微妙。后来,初唐的王勃效仿庾体,在《滕王阁序》中造句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堪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再就描摹声色上说,《春赋》亦不乏秀句。如“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下笔轻灵,形象宛在;“影来池里,花落衫中”,自然流出,却有无尽情致。又如“月入歌扇,花承节鼓”,读之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令人心醉目眩。庾信的早年赋作多事白描,此赋亦然。但是,白描中溢光流彩,绮靡宕逸,这正是庾信远俗独到之处。

创作背景

此赋是庾信早年的作品,作于南朝,当时庾信为梁昭明太子东宫抄撰学士。梁武帝在开国之初较关心政治,“勤于政务,孜孜无怠。”(《梁书·本纪》)他曾下诏禁止豪强封固山林沼泽;实行过土断法(即以土地定户籍,使民安其居);设立过肺石函申诉。因而梁初社会出现了“西尽浮玉,南琛没羽,吴歈越吟,荆艳楚舞。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五十年中,江表无事”(《哀江南赋》)的小康太平局面。在这种“朝野欢娱,池台钟鼓”的表面繁荣气氛中,整个统治阶层自然充满着生的喜悦和生的鼓舞,一种兴奋的得意情绪,一种平步青云的优生感,在统治者的意念中形成。《春赋》正是为反映统治者们这种热烈的情绪、得意的心境、平稳的生活愿望而作的。

名家点评

  • 中国赋学研究会原理事长马积高《赋史》:“《春赋》也不是泛写春景,而是选择了园林中的春色、宫廷中美人的春游、宫苑中春天的歌舞骑射和三月三日曲水流觞的场景,这都是把握了以特殊表现一般的原则,出奇制胜。”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钱锺书《谈艺录》:“子山辞赋,体物浏亮、缘情绮靡之作,若《春赋》《七夕赋》《灯赋》《对烛赋》《镜赋》《鸳鸯赋》,皆居南朝所为。”

猜你喜欢

题凌云寺

唐代 • 司空曙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临湖亭

唐代 • 王维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玉京谣·蝶梦迷清晓

宋代 • 吴文英

陈仲文自号藏一,盖取坡诗中“万人如海一身藏”语。为度夷则商犯无射宫腔制此赠之。

蝶梦迷清晓,万里无家,岁晚貂裘敝。载取琴书,长安闲看桃李。烂绣锦、人海花场,任客燕、飘零谁计。春风里。香泥九陌,文梁孤垒。

微吟怕有诗声翳。镜慵看、但小楼独倚。金屋千娇,从他鸳暖秋被。蕙帐移、烟雨孤山,待对影、落梅清泚。终不似。江上翠微流水。

赠郑谠处士

唐代 • 李商隐

浪迹江湖白发新,浮云一片是吾身。

寒归山观随棋局,暖入汀洲逐钓轮。

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

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低纤手。钗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

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故故坠金鞭,回头应眼穿。

庾信
简介描述: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中国南北朝后期官员、文学家,南梁中书令庾肩吾之子。

庾信出身于一个“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的家族,“幼而俊迈,聪敏绝伦”,成为昭明太子萧统的侍读,后来又与徐陵出任太子萧纲的东宫学士,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在此期间他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投靠梁元帝,并奉命出使西魏。南梁灭亡后,留居于西魏,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官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当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允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归南方。庾信在北方身居显贵,成为文坛宗师,受到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却又思念故土,为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享年六十九岁,被追赠为荆淮二州刺史。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创作,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使其人成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并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奠定基础。有《庾子山集》传世,后散佚。现存版本以清倪璠《庾子山集注》最为完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