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赋

南北朝庾信

天河渐没,日轮将起。燕噪吴王,乌惊御史。玉花簟上,金莲帐里。始折屏风,新开户扇。朝光晃眼,早风吹面。临桁下而牵衫,就箱边而著钏。宿鬟尚卷,残妆已薄。无复唇珠,才馀眉萼。靥上星稀,黄中月落。

镜台银带,本出魏宫。能横却月,巧挂回风。龙垂匣外,凤倚花中。镜乃照胆照心,难逢难值。镂五色之盘龙,刻千年之古字。山鸡看而独舞,海鸟见而孤鸣。临水则池中月出,照日则壁上菱生。

暂设妆奁,还抽镜屉。竞学生情,争怜今世。鬓齐故略,眉平犹剃。飞花塼子,次第须安。朱开锦蹹,黛蘸油檀。脂和甲煎,泽渍香兰。量髻鬓之长短,度安花之相去。悬媚子于搔头,拭钗梁于粉絮。

梳头新罢照著衣,还从妆处取将归。暂看弦系,悬知缬缦。衫正身长,裙斜假襻。真成个镜特相宜,不能片时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

白话译文

空中的银河渐渐隐没,初升的太阳即将升起。吴王宫的燕子开始鸣叫,御史府的乌鸟已经惊飞。织有玉色花纹的竹席上,饰着黄金莲花的罗帐里。刚折叠了精致的屏风,新开了夜闭的门窗。明亮的晨光晃着眼睛,清新的晓风吹扑脸庞。来到衣架下拿过套衫,靠着箱柜边戴上臂环。隔夜的鬓发还卷曲未梳,残留的妆饰已经暗淡。红润的樱唇已不再鲜亮,美丽的梅妆才剩存眉间。面颊间的点星稀稀疏疏,黄色的射月也陨落不见。

有银带的镜奁,原本出自魏宫。形如横空的圆月,灵巧地挂于旋风。匣外有蟠龙垂悬,花中见凤凰倚偎。宝镜奇异能照见心胆,稀世之物难以常随。雕镂着盘曲的五色蟠龙,铭刻着传之千年的古字。山鸡看了翩然起舞,海鸟见后孤愤悲鸣。来到水边则池中映出一轮明月,照着日光则壁上呈现朵朵彩菱。

摆开了梳妆奁,抽出了精致的镜屉。竞相效仿顾盼生情,争赶时髦取悦今世。两鬓整齐仍加梳理,双眉平远还予削剃。额间的梅妆花团,先后次序必须安置。施朱打开了锦盒,画黛蘸上了油檀。点唇拌和了甲煎,润面浸泡了香兰。打量着头髻秀鬓的长短,比划着插花彼此的近远。把媚子挂上发簪,用粉扑擦拭头钗。

新梳完头又照起了衣饰,仍从梳妆的地方把它取回。看那宛转的丝线系着,挂着能照见头上的发髻。衣衫齐整身材修长,裙子飘斜依靠长带束住。配上枚圆镜真的特别合适,一时片刻都舍不得藏在匣里,就连暂时外出园中也作伴相随。

词句注释

  1. 天河:即银河。天色将晓,故银河渐逝。
  2. 日轮:太阳。日形如车轮而运行不息,故名。
  3. 燕噪吴王:用吴王东宫被秦始皇守吏用烛照燕巢而焚毁事。东汉袁康《越绝书》卷二:“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东宫周一里,二百七十步路。西宫在长秋,周一里,二十六步。秦始皇帝十一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吴王,指春秋时期的吴王阖闾(阖庐)。
  4. 乌惊御史:用汉代御史大夫何武因建言立三公而使府吏舍野乌惊去事。东汉班固《汉书·薛宣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
  5. 玉花簟(diàn):旧注引《东宫旧事》:“太子纳妃,有赤花双文簟。”簟,供坐卧铺垫用的苇席或竹席。
  6. 金莲帐:一种豪华的帷帐。相传十六国时后赵国君石虎曾作流苏帐,顶安金莲花。
  7. 户扇:指门窗。
  8. 桁(hàng):衣架。古乐府《东门行》:“盎中无斗储,还视桁上无悬衣。”
  9. 就:趋,趋向。著(zhuó):即“着”,穿戴。钏(chuàn):臂镯的古称。
  10. 宿鬟(huán):前夜梳好的发髻。
  11. 无复唇珠:谓涂于唇上的化妆之物已消失。珠,或通作“朱”。西晋左思《娇女诗》:“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12. 眉萼(è):指梅花妆。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拂之不去,后即效以为妆。
  13. 靥(yè):面颊上的微窝,俗称酒窝,泛指面颊。星:古代女子面部的一种点搽装饰,其状如星。
  14. 黄中月落: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近代妆尚靥如射月,曰黄星靥。”黄,额黄,六朝妇女施于额上的黄色涂饰。
  15. “镜台”二句:曹操《上杂物疏》:“镜台出魏宫中,有纯银参带镜台一,纯银七子贵人公主镜台四。”镜台,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
  16. 能(tài):通“态”,形态。却月:平圆形的月亮。
  17. 回风:旋风。
  18. “龙垂”二句:写镜台有雕龙刻凤的装饰。龙辅《女红馀志》:“淑文所宝,有对凤垂龙玉镜台。”
  19. 照胆照心:西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三:“(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20. 镂(lòu):雕刻。盘龙:晋陆翙《邺中记》:“石虎宫中镜有径二三尺者,下有纯金蟠龙雕饰。”
  21. “刻千年”句:言镜铭历久。
  22. “山鸡”句:山鸡为一种形似野鸡的鸟。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飞。魏武时,南方献之。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
  23. “海鸟”句:海鸟即指鸾,似凤。《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置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逾戚,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县镜以映之!’王从言。鸾睹影感契,慨焉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
  24. 月出:形容镜明亮如月。前秦王嘉《拾遗记》:“有如石之镜,此石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
  25. 菱生:古以铜为镜,映日则发光影如菱花,故云。
  26. 暂:初,刚。装奁(lián):梳妆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27. 还(xuán):迅速,立即。镜屉(tì):镶有镜子的隔层。
  28. 生情:此指动人的情态。
  29. 怜:爱。今世:指当代帝王。
  30. 故:仍然。略:治理,梳理。南朝梁刘孝威《和定襄侯初笄诗》:“合鬟仍昔发,略鬓即前丝。”
  31. 眉平犹剃:言剃去眉毛,以画代之。
  32. 飞花:落花飘飞。塼(tuán):通“抟”,揉捏。《荀子·正论》:“譬之,是犹以塼涂塞江海也。”子:植物的种子,果实。此句言妇人面饰,仿寿阳公主梅花落额事。
  33. 次第:依次,先后。
  34. 朱:红色。锦蹹(tà):旧注谓踏行处用锦绣铺饰,“蹹”同“蹋”。细味文意,从“鬓齐”句起皆言对镜饰容,其中不应插入闺房陈设,故“蹹”字疑误,似当作“盒”。此句意谓施朱而开粉盒,与下句“黛蘸”偶对。
  35.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时女子用以画眉。油檀:润泽的檀木。《草木虫鱼疏》:“檀木,正青色,滑泽。”可制檀香。
  36. 脂:膏脂,用以涂唇。甲煎:香料名。以甲香和沉麝诸药花物制成,可作口脂及焚爇,也可入药。
  37. 泽:润发油、面膏之类的美容品。西汉枚乘《七发》:“被兰泽”。张铣注:“兰泽,以兰渍膏者也。”渍(zì):浸,泡。香兰:犹今之发油,以泽、兰诸花提炼成膏。
  38. 髻:挽于头顶的头发。鬓:面颊两边的头发。
  39. 度(duó):丈量,计算。花:指头上的插花。相去:指距离。
  40. 媚子:古代首饰名。搔头:即发簪,多玉制。
  41. 钗梁:钗的主干部分。粉絮:俗称粉扑,多用绵制。
  42. 著(zhuó):穿。
  43. 取将归:谓把镜拿来,随身携带。
  44. 弦系:系镜的丝绳。
  45. 悬知:料想,预知。缬(xié):染有彩文的丝织品。缦:无文饰的帛,古代女子用以束发。
  46. 衫正身长:谓衣衫的长度正合身。
  47. 裙斜假襻(pàn):谓裙子斜了,需凭借系裙的带子来维系。假,凭借,依靠。襻,系衣裙的带子。
  48. “真成”句:这个镜子真是太合适了。真成,真是,实是。个,指示代词,这,那。
  49. 自随:跟随在自己身边,随身携带。

作品赏析

这篇赋的突出特点是选取门阀士族贵妇晨妆照镜的特定情境,以人写镜,以镜衬人,达到了人使镜显,镜使人辉的独特艺术效果。

赋首先以工笔精细描摹出一幅美人晨起图:天河隐没的微痕尚依稀可辨,太阳就要升起来了。群燕与乌鹊聚集于达官府第的周围和树上正自喧闹不已。就在这时候,金莲帐中,玉花席上春睡迟起的美人折起屏风,打开了窗户。耀眼的晨光和微凉的早风使美人不由得遮护住惺忪的睡眼,同时微微地打了个寒战。看她漫不经心走到衣架前穿衫着钏,发型尚且散乱,晚妆不整,“无复唇珠,才馀眉萼,靥上星稀,黄中月落”。慵懒如斯,如果不临镜梳妆,就不能重新焕发容光。由临镜梳妆便自然过渡到对妇女生活不可或缺之镜的铺陈。既是贵妇所用之镜,自非寻常可比。所以赋中不但描述镜之名贵、精巧与古拙,还历数镜台、镜匣与镜本身的悠久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多种神奇传说,使人惊羡美镜的同时,更骋想拥有美镜的佳人。

接下来赋精雕细镂美人的对镜梳妆。正是凭借名镜,才使美人将自己打扮成绝世尤物,而能“争怜今世”。看她在花塼彩饰,锦绣铺就的地上不停挪动玉趾,或压鬓修眉,或拈彩蘸油,或涂抹擦拭名贵的唇膏、发油,或在镜中精心审看髻鬓的长短,插花的远近,或插簪拭钗,真是事事四五通,忙得不亦乐乎。如此专注投入,完全把照镜妆饰作为生命的头等大事。最后写美人成妆后顾镜自怜的情状。看她对镜左顾右盼,才照又取,“不能片时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使人不禁生发奇想:也许她对镜的钟爱,还胜过了对她的郎的爱。

这篇作品虽然题为《镜赋》,但它实际令读者看到的却是一幅美人晨妆图。就这一点而言,它与当时那些“宫体”之作是完全一样的。不过从艺术构思的角度讲,它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种独到之处就在于它的新奇与巧妙。作者虽写镜,不过极少正面静性的铺陈,而是通过刻画美人的晨妆对其加以侧面描述。由于作品把人物在镜前的各种动作表现的都很细腻,尤其是作者凭自己丰富的学识修养,巧妙而自然地运用了一些典故,使得作品除呈现出艳丽的宫廷遗兴色彩外,又包含了一定的历史趣味。

创作背景

这篇赋作于庾信任南朝梁东宫学士之时。作为庾信前期的作品之一,《镜赋》属于梁朝宫体赋的范畴。宫体赋往往对宫中之物的摹写曲尽其妙,此赋即主要描写传世古镜,以及内宫群姬对镜施妆之际的娇情媚态。

名家点评

  • 清代许梿《六朝文絜》:选声陈色,此造极巅,吾于子山,无复遗恨矣……旖语闲情,纷蕤相引,如入石季伦锦步障中,令人心醉目眩……刻画细致……婉约微妙,妩媚可怜。昔人评开府文谓其辞生于情,气余于采,信然……娟丽无匹,体贴入微……极锤炼,亦极波峭。

猜你喜欢

妾薄命

唐代 • 李白

汉帝宠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代 •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河东赋

两汉 • 扬雄

其三月,将祭后土,上乃帅群臣横大河,凑汾阴。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迹殷周之虚,眇然以思唐虞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罔,还,上《河东赋》以劝,其辞曰:

伊年暮春,将瘗后土,礼灵祇,谒汾阴于东郊,因兹以勒崇垂鸿,发祥隤祉,饮若神明者,盛哉铄乎,越不可载已!

于是命群臣,齐法服,整灵舆,乃抚翠凤之驾,六先景之乘,掉奔星之流旃,彏天狼之威弧。张燿日之玄旄,扬左纛,被云旓。奋电鞭,骖雷辎,鸣洪钟,建五旗。羲和司日,颜伦奉舆,风发飙拂,神腾鬼趡;千乘霆乱,万骑屈桥,嘻嘻旭旭,天地稠㟼。簸丘跳峦,涌渭跃泾。秦神下詟,跖魂负沴;河灵矍踢,爪华蹈襄。遂臻阴宫,穆穆肃肃,蹲蹲如也。灵祇既乡,五位时叙,絪缊玄黄,将绍厥后。

于是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乎介山。嗟文公而愍推兮,勤大禹于龙门,洒沈灾于豁渎兮,播九河于东濒。登历观而遥望兮,聊浮游以经营。乐往昔之遗风兮,喜虞氏之所耕。瞰帝唐之嵩高兮,眽隆周之大宁。汩低回而不能去兮,行睨垓下与彭城。濊南巢之坎坷兮,易豳岐之夷平。乘翠龙而超河兮,陟西岳之峣崝。云霏霏而来迎兮,泽渗漓而下降,郁萧条其幽蔼兮,滃泛沛以丰隆。叱风伯于南北兮,呵雨师于西东,参天地而独立兮,廓汤汤其亡双。

遵逝乎归来,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建乾坤之贞兆兮,将悉总之以群龙。丽钩芒与骖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敦众神使式道兮,奋六经以摅颂。逾于穆之缉熙兮,过《清庙》之雝雝;轶五帝之遐迹兮,蹑三皇之高踪。既发轫于平盈兮,谁谓路远而不能从?

望江南·多少恨

五代 •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庾信
简介描述: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中国南北朝后期官员、文学家,南梁中书令庾肩吾之子。

庾信出身于一个“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的家族,“幼而俊迈,聪敏绝伦”,成为昭明太子萧统的侍读,后来又与徐陵出任太子萧纲的东宫学士,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在此期间他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投靠梁元帝,并奉命出使西魏。南梁灭亡后,留居于西魏,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官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当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允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归南方。庾信在北方身居显贵,成为文坛宗师,受到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却又思念故土,为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享年六十九岁,被追赠为荆淮二州刺史。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创作,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使其人成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并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奠定基础。有《庾子山集》传世,后散佚。现存版本以清倪璠《庾子山集注》最为完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