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对朝云叆叇

宋代黄庭坚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白话译文

朝云暮雨,烟雾氤氲,微露云端的乱峰互相偎依。站在巫山县城楼上,遥望楚阳台,想象楚襄王梦与神女相会的情景。春光明媚之中,宫府的仪仗队行进,盛装艳服之人迎接着马队,迤逦向城中走去。被贬谪放逐到偏荒之地,对影自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到达黔州之后,山愈高,势愈险,而距中原更远,隔断了眺望京城的视线,但乡愁却越过千山万水飞向神州。有贬谪之地的地方官摆酒接风、欢宴公堂。醉舞欢腾,满堂香气,声歌盈室,美人容颜娇艳,香气氤氲馥郁。听着那杜鹃一声一声地到天明,直唤着“不如归去”。

词句注释

  1. 醉蓬莱:词牌名。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二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变体。
  2. 叆叇(ài dài):云气浓重之貌。宋玉《高唐赋》记楚王昼寝高唐,梦见神女说:“妾在巫山之阴,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3. 高唐:战国时楚王在云梦泽中所建的高台。
  4. 朱翠:朱颜翠发,本是形容女子的美貌,这里代指美女。
  5. 画戟:涂画彩饰的戟,是古代的仪仗用物。
  6. 靓(Iiàng)妆:指盛装华服的女子。
  7. 都会:指州治所在。
  8. 投荒:贬谪放逐到偏荒之地。柳宗元《别舍弟宗一》:“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9. 吊影:对影自怜,形容孤独,唯影相伴。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0. 去天尺五:以距天之近而言地势之高。汉代民谣:“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11. 神州:指京城。
  12. 中朝:朝中。
  13. 舞裀(yīn):舞衣。
  14. 杜宇:即杜鹃。传说古蜀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
  15. 不如归是:相传杜宇死后思念故乡,化为杜鹃,啼叫着“不如归去”,声音悲苦。

作品赏析

该词上片开头以一“对”字领起,以三句十二个字,描画出一幅烟雨迷潆的峡江之图。早晨的云蒸霞蔚,黄昏的烟尔靠霏,群峰攒立相倚,就笼罩在这云烟雨丝之中,透出一种凄清迷离的气氛,正与作者贬谪途中的怅惘忧郁的心情相谐。而这里又巧妙地糅进宋玉《高唐赋》中的词语“朝云”和“暮雨”,在客观的景色描写中更添上一层梦幻的色彩。由是而引出下面二句:“巫峡高唐,锁楚官朱翠。”巫山十二峰,神女峰最高,相传是神女所化。而词用一“锁”字,便将这美丽的神女禁闭于高峰之上,越是美丽,越是孤独。再联想到楚国屈原以香草美人比喻高洁的文学传统,“锁”字里也寄寓着作者正直而遭遇贬黜的身世之叹。“画戟迎春”三句,宕开而写奉节城中那欢迎的仪式,喧哗热闹,华丽贵重,虽然是一片盛情,却让作者不禁叹息:“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下片是从叹息而转出,又非直陈忧思,而是遥想到达黔州之后,山愈高,势愈险,而距中原更远。“万里烟水”隔断眺望的视线,却隔不断绵绵的乡愁,越过千山万水而飞向神州。接下五句又作回宕,再写眼前的接风酒宴,用词华美富丽,极写醉舞欢腾,满堂香气,声歌盈室,一派热烈。而唯有宴会所接待的客人却在内心里咀嚼着人生凄苦的滋味,“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感一时格外强烈,以至于酒散更阑,夜不能寐,听着那杜鹃一声一声地到天明,直唤着“不如归去”,声声都落在作者的心里。

全词将贬谪路上的忧郁与途中偶遇的欢迎放在一起描写,透射着一些人生的荒诞意味。上片与下片又各以三层意思分说,在忧愁思乡的心情抒写中央以热烈欢迎的场面铺陈,似是阴郁之中一时闪出的亮色,而唯此亮色,更加照见作者内心的孤寂与郁闷。

创作背景

绍圣二年(1095年),山谷被指控为撰修《神宗实录》失实多诬,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此词当是他赴黔途中经过夔州巫山县时所作。作为一个知名的诗人,山谷受到了地方官的热情接待,还游览了峡中的山水奇胜;但作为一个逐臣,他的内心又有着难以排解的抑郁忧闷。山谷把这两方面编织在该词中。

名家点评

  • 广西《昆仑月》诗刊编委黄宝华《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下两片都分三个层次,先写悲情,然后折入欢快场景的描写,最后又转入悲情的抒发,而上下两片又写法各异,不使雷同。

猜你喜欢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清代 • 纳兰性德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明代 • 冯小青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代 • 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早发白帝城

唐代 •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北芒客舍诗

魏晋 • 刘伶

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

寒鸡思天曙,振翅吹长音。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

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

缊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

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

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

黄庭坚
简介描述: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以谪仙自称,世称金华仙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中国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自幼聪颖好学,记忆力惊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调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尉知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元丰八年(1085年)庭坚为承议郎,参加校定《资治通鉴》,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哲宗时元祐八年(1093年),黄庭坚进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1094年),知宣州(今安徽宣城)、鄂州(今湖北武汉)。章惇、蔡卞劾其所修实录多诬,遭贬谪。同年底,被贬为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别驾,安置在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崇宁二年(1103年),朝中形势又大变,诏令销毁“三苏”、秦观、黄庭坚的文集。同年十一月,被除去官衔,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州市)。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黄庭坚在饥寒交迫中凄凉离世,享年61岁。

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其作思路有迹可循,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早年以文章诗词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以杜甫为宗,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著作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山谷词》)。黄庭坚“涤亲溺器”的感人孝行,被载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而世代传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