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苦怨,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蒲草长满了水池,它们的叶子繁荣而茂盛。
如若依靠你的宽厚正直,还不如我自知自己的德行。
人们用言语来中伤我,使我和你生生地分开了。
一想起你已经离开我了,我便常常独自忧愁难过。
想见你一面的念头忧郁成结,伤了我的心脾。
一想到你我便悲伤痛苦,夜夜难以入睡。
请你不要有了身份和地位后,就抛弃从前所爱。
不要因为鱼肉多了,就抛弃大葱和薤菜。
不要因为麻枲多了,就丢弃菅草和蒯草。
自从你离开了我,出去使我痛苦,进来也使我痛苦。
边疆的风声很是凄厉,树木在悲风中哀鸣!
跟随你使我学会了享受孤独的快乐,也学会了保重自己。
这是一首抒情诗,女主人公自述受谗遭弃的经历、失欢难寝的愁苦以及重操旧好的愿望。曲题盖指女主人公遭弃后途经塘上见池中荷叶繁茂不胜发而为歌。歌辞率直凄切,以事挟情,以情说理,很能代表弃妇之流的心声,也是汉魏时期妇女位卑言轻、失宠难立的缩影,基本保存了汉乐府“说唱道古、表社会事象”的风貌。
此诗特点是情感的抒发极其细腻委婉,富于层次。诗分四个部分,起始六句为第一部分,抒发对“积毁销骨”舆论习俗的痛恨。“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二句是兴而比,枝叶下垂的蒲草形象蕴含着弃妇柔弱无靠的比意。“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正是这种能销铄黄金的旁人“众口”,才迫使丈夫与自己生别离的。因而弃妇非但不怨恨她的丈夫,反而是日思夜想,伤心不眠。诗歌用蒲起兴,比喻自己像蒲草一样对爱情的坚贞不离,而对方却在别人的蛊惑下,听信谗言抛弃了自己,但是对爱,作者却没有放弃,尽管爱人离开了,可在作者内心却每想到对方便伤心欲绝。接着六句是第二部分,围绕“念君”二字,反复地抒写了弃妇对丈夫的复杂情感。作者虽然对苦心经营而失败的爱情感到痛苦万千,但转念一想更多的是愤恨,是对负心男子的强烈谴责与抗议。因此下面的一部分用三个“莫以”对男子的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劝谏。这表现了在古代忘恩负义的男子的一种行径,有了新欢或是为了攀附权贵,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这六句诗由三对排比句组成,以托物取譬的方式,深婉细致地表现了弃妇忧恐与热望交织的微妙心态。在这里,作者对男子发出了强烈的谴责,为他们那些被金钱利益所迷惑功心的人进行劝谏,同时也是对这种行为的鄙弃。因此诗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六句,用复沓吟咏和萧瑟景象描绘,使弃妇的情绪抒发进入到悲歌当哭的颠峰高潮。作者在愁苦的思念中决定要将对方彻底忘记,并且用自己善良的心来祝福他,去了边地从此便独自享乐去吧,各走各的路,并且祝愿他能一路走好。此时作者既有对男子的真心祝福,更多的是用一种讽刺的手法,将男子这种不道义的行为用不知道的未来作安排,但愿他好吧,更多的还是包含了一种谴责在里面。
这首抒情性怨歌,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意和细腻朴质的风韵,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
《塘上行》是属《相和歌·清调曲》的一种乐府古辞,可配乐演唱。最初编入南朝《玉台新咏》、唐代《艺文类聚》等诗集,承传于后世。这首诗带有文人色彩,可视作古乐府初向文人诗过渡的作品。作者一般认为是三国曹魏文昭甄皇后。《乐府诗集》卷第三十五《相和歌辞》《清调曲·塘上行》郭茂倩注引《邺都故事》曰:魏文帝甄皇后,中山无极人。袁绍据邺,与中子熙娶后为妻。后太祖破绍,文帝遂以后为夫人。后为郭皇后所谮,文帝赐死后宫,临终作此诗。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好天良夜,深屏香被,争忍便相忘。
王孙动是经年去,贪迷恋、有何长。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晚景。
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场头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那个临危自省?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
十年书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