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

明代袁凯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白话译文

在故国飘泊流落万事都已改变,往时王谢堂前也少见这样的白燕。

明亮的月光照着汉水辨不出它的身影,大雪纷飞还没飞回梁王的菟园。

柳絮飞舞的池塘边香气入梦,冷意侵人梨花开满庭院。

赵家姐妹生性喜欢嫉妒,切记不要往昭阳殿中飞舞翩跹。

词句注释

  1. 白燕:金丝雀的一类,体色有黄色、白色、桔红色、古铜色等,此应专指羽毛白色的。
  2. 王谢:王导和谢安,二人为东晋的名臣贵族,住在金陵乌衣巷,宅院十分豪华。
  3. 汉水:即汉江,长江最长的支流,源于陕西,在武汉入长江。
  4. 梁园:唐寇豹《白赋》“晓入梁王之苑,雪满群山。夜登庾亮之楼,月明千里”。 庾楼、梁园都是才俊之士聚合之所。谢惠连《雪赋》“云岁将暮,寒风积梁王与邹阳、枚乘等游梁园,赋《雪赋》”。诗即用此典。
  5. 赵家姊(zǐ)妹:指汉成帝赵皇后飞燕及其妹。《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学歌舞,号曰飞燕。上见飞燕而悦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倢伃,贵倾后官。”
  6. 昭阳:汉宫殿名,即赵飞燕姊妹所居。

作品赏析

此诗一开始就用了一个有名的“燕”的典故。“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玉谢见应稀”,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说江山如故,人物已非。借王谢旧事点明所咏为燕,再用“见应稀”三字进一步点出“白燕”这个题目。

接着,诗人展开想象,极写白燕之白。“明月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诗人用汉代梁孝王与文士梁园赋雪故事,但不是写雪,而是以雪比燕之白,故云“未归”。

人们写燕子,总离不了写它“度帘幕中间”还相雕梁藻井”,袁凯避开了这类俗套,别出心裁地专为白燕设计了活动的新天地“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院落冷侵衣。”诗人人以柳絮、梨花等洁白的景色,造成典型意境,衬托白燕,唤起人们的联想,字面上无一“燕”字,而白燕自然从景中浮现。“柳絮池塘”“梨花庭院”二句,化用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诗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似乎是两幅画屏,令人感觉到画面一角有玉剪飞舞的燕影。

袁凯用空灵蕴藉的笔法,为白燕传神写照写出了白燕特有的精神气质,诗人把白燕想象成无比的纯洁、灵巧美丽,在他的笔下,像是冰清玉洁的姑射仙子的化身了。所以诗人于诗的末尾倾注了无限珍爱、怜惜的感情,叮咛白燕:“赵家姐妹多相妒,莫向昭阳殿里飞。”最后用赵飞燕这位汉宫美人的名字,关合题面的“燕”字,也颇有妙趣。

而时太初的《白燕》诗则没有把白燕的体态风神写足,“珠帘十二中间卷”,是燕子共有的习性,非特白燕。又如“玉剪一双高下飞”,以“玉剪”比喻白燕也太实了,而没有传白燕之神。袁凯就聪明了,全篇都紧扣白燕来写,驰骋想象,避实就虚用类似国画家写意的手法,构造意境来烘托白燕特有的风采,脱略形骸,传其神韵,确要比时太初高出一筹了。

创作背景

此诗为袁凯早年的作品。据杨仪《骊珠杂录》:“时大本赋《白燕》诗,呈杨铁崖,铁崖极称殊帘十二中间卷,玉剪一双高下飞。景文在座,曰:诗虽佳,未尽体物之妙。’廉夫不以为然。景文归作诗,翌日呈之,铁崖击节叹赞,连书数纸,尽散座客。一时呼为‘袁白燕’。”都穆《南濠诗话》亦载,袁凯尚未出仕时,一天与友人去拜会当时的诗坛领袖杨维桢,见茶几上有元人时太初的一首《白燕》诗,袁凯读后说:“此诗写白燕尚未尽体物之妙。”杨维桢不以为然。袁凯回家后,连夜步其韵亦作《白燕》诗。

名家点评

  •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白燕》最下最传,诸高者顾不传。(《明诗三百首》)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朱惠国:这是一首咏物诗,结合用典,以明月满地、柳絮飞舞、梨花冷衣等景象暗喻白燕的轻盈和白洁,自然而贴切。结尾用赵飞燕之典,既扣合一“燕”字,又暗寓诗人的感慨,使诗的容量增大。全诗秀丽流畅,构思巧妙,确为咏物之佳作。(《元明清诗文》)
  • 湘潭大学教授羊春秋:此诗全用暗喻,用衬托,把白燕的纯洁、轻盈、温馨的性格,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用典亦贴切含蓄,隐寓感叹,颇有一唱三叹的韵致。(《明诗三百首》)
  •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万建中:这首诗是典型的咏物诗,刻绘了白燕的体态品质;尾联用赵飞燕事,即物达情。(《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集外卷》第二版)
  •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黄毅:此诗中二联咏物工整,既写白燕,又不粘着白燕,历来为人们所称赏。然全诗缺少寄托,就咏物抒情而言显得不够。(《明诗观止》)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晓兰: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长信秋词》称:“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以宫廷妇女自叹不如寒鸦尚能亲近君王,表达其胸中郁结已久的怨愤。孟迟的《长信宫》也说:“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这里却叮嘱白燕不要飞进昭阳殿中,以免惹是生非。既写燕子,也写自身,亦人亦物,不粘不脱,既表现了诗人洁身自好的情怀,也隐含着忧谗畏讥、远离是非之地之意。咏物诗一般要图形肖貌,《白燕》不滞于燕子形象不工细描摹体态风神,重在神似,写白燕,全篇却无一“白”字也无一“燕”字避开了功在密附的细致描摹,构思别致,用典也颇见新意,但不免有雕琢之迹。(《元明清名诗鉴赏》)
  • 原语言文学所研究员乔力:全诗在艺术技巧方面已极妍尽态,但是,咏物诗还讲究有寄托,本篇除以“故国飘零”略点兴亡之慨外,通体仅著力在物的本身描幕铺写,故缺乏更多引人感喟深思的内容。前人之所以不满意,或许即在于表现技巧有余而情味发泄无余,没有更深层的意境含蕴吧。(《诗歌卷(五)——辽、金、元、明》)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李梦生:诗采取咏物诗的典型作法,在用典用句时密合所咏对象,变化含浑,句句贴切白燕。首联通过“见应稀”三字,反衬白燕。颔、颈两联,连用四句景语,通过明月、白雪、柳絮、梨花种种洁白的景物,从虚实两个方面突出“白字。尾联借用赵飞燕事,暗中以“燕”字关联,转入咏物达志,写失宠后妃。诗轻巧清丽,不囿于典句,前后相和,流丽浑成,写尽白燕体态,确为咏物诗的上乘之作。(《元明诗一百首》)

猜你喜欢

平淮西碑

唐代 • 韩愈

天以唐克肖其德,圣子神孙,继继承承,于千万年,敬戒不怠,全付所覆,四海九州,罔有内外,悉主悉臣。高祖太宗,既除既治。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极炽而丰。物众地大,孽芽其间。肃宗代宗,德祖顺考,以勤以容。大慝适去,稂莠不薅,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睿圣文武皇帝既受群臣朝,乃考图数贡曰:“呜呼!天既全付予有家,今传次在予。予不能事事,其何以见于郊庙?”群臣震慑,奔走率职。明年平夏,又明年平蜀,又明年平江东,又明年平泽潞,遂定易定,致魏博贝卫澶相,无不从志。皇帝曰:“不可究武,予其少息。”九年,蔡将死,蔡人立其子元济以请。不许,遂烧舞阳、犯叶、襄城,以动东都,放兵四劫。皇帝历问于朝,一二臣外皆曰:“蔡帅之不庭授,于今五十年,传三姓四将,其树本坚,兵利卒顽,不与他等。因抚而有,顺且无事。”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皇帝曰:“惟天惟祖宗所以付任予者,庶其在此。予何敢不力?况一二臣同,不为无助。”曰:“光颜!汝为陈许帅,维是河东、魏博、郃阳三军之在行者,汝皆将之。”曰:“重胤!汝故有河阳、怀,今益以汝。维是朔方、义成、陕、益、凤翔、延庆七军之在行者,汝皆将之。”曰:“弘!汝以卒万二千,属而子公武往讨之。”曰:“文通!汝守寿,维是宣武、淮南、宣歙、浙西四军之行于寿者,汝皆将之。”曰:“道古!妆其观察鄂岳。”曰:“愬!汝帅唐、邓、随,各以其兵进战。”曰:“度!汝长御史,其往视师。”曰:“广度!惟汝予同,汝遂相矛,以赏罚用命不用命!”曰:“弘!汝其以节都统诸军。”曰:“守谦!汝出入左右,妆惟近臣,其往抚师。”曰:“度!汝其往,衣服饮食予士。无寒无饥,以既厥事。遂生蔡人,赐汝节斧,通天御带,卫卒三百。凡兹廷臣,汝择自从。惟其贤能,无惮大吏。庚申,予其临门送汝。”曰:“御史!予悯士大夫战甚苦,自今以往,非郊庙祠祀,其无用乐。”

颜、胤、武合攻其北,大战十六,得栅城县二十三,降人卒四万。道古攻其东南,八战,降万三千。再入申,破其外城。文通战其东,十余遇,降万二千。愬人其西,得贼将,辄释不杀;用其策,战比有功。十二年八月,丞相度至师,都统弘责战益急,颜、胤、武合战亦用命。元济尽并其众洄曲以备。十月壬申,愬用所得贼将,自文城因天大雪,疾驰百二十里,用夜半到蔡,破其门,取元济以献。尽得其属人卒。辛巳,丞相度入蔡,以皇帝命赦其人,淮西平,大飨赉功。师还之日,因以其食赐蔡人。凡蔡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悉纵之。斩元济京师。册功,弘加侍中,愬为左仆射,帅山南东道。颜、胤皆加司空,公武以散骑常侍帅鄜坊、丹、延,道古进大夫,文通加散骑常侍,丞相度朝京师,道封晋国公,进阶金紫光禄大夫,以旧官相,而以其副总为工部尚书,领蔡任。既还奏,群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皇帝以命臣愈。臣愈再拜稽首而献文曰:

唐承天命,遂臣万邦;孰居近土,袭盗以狂。往在玄宗,崇极而圮,河北悍骄,河南附起。四圣不宥,屡兴师征,有不能克,益戍以兵。夫耕不食,妇织不裳,输之以车,为卒赐粮。外多失朝,旷不岳狩,百隶怠官,事忘其旧。帝时继位,顾瞻咨嗟;惟汝文武,孰恤予家。既斩吴蜀,旋取山东,魏将首义,六州降从。

淮蔡不顺,自以为强,提兵叫谁,欲事故常。始命讨之,遂连奸邻,阴遣刺客,来贼相臣。方战未利,内惊京师;群公上言,莫若惠来。帝为不闻,与神为谋,乃相同德,以讫天诛。

乃敕颜、胤、恕、武、古、通,咸统于弘,各奏汝功。三方分攻,五万其师,大军北乘,厥数倍之。常兵时曲,军士蠢蠢,既翦陵云,蔡卒大窘。胜之邵陵,郾城来降,自夏入秋,复屯相望。兵顿不励,告功不时,帝哀征夫,命相往釐。士饱而歌,马腾于槽,试之新城,贼遇败逃。尽抽其有,聚以防我,西师跃入,道无留者。额额察城,其疆千里,既入而有,莫不顺俟。

帝有恩言,相度来宣:“诛止其魁,释其下人。”蔡之卒夫,投甲呼舞,蔡之妇女,迎门笑语。蔡人告饥,船粟往哺;蔡人告寒,赐以缯布。始时蔡人,禁不往来;今相从戏,里门夜开。始时蔡人,进战退戮,今旰而起,左飧右粥。为之择人,以收余惫,选吏赐牛,教而不税。蔡人有言:始迷不知;今乃大觉。羞前之为。蔡人有言:天子明圣,不顺族诛,顺保性命。汝不吾信,视此蔡方;孰为不顺,往斧其吭。凡叛有数,声势相倚,吾强不支,汝弱奚恃?其告而长,而父而兄,奔走偕来,同我太平。淮蔡为乱,天子伐之,既伐而饥,天子活之。始议伐蔡,卿士莫随,既伐四年,小大并疑。不赦不疑,由天子明。凡此蔡功,惟断乃成。既定淮蔡,四夷毕来;遂开明堂,坐以治之。

摸鱼儿·是谁家本师绝艺

清代 • 陈维崧

家善百自崇川来,小饮冒巢民先生堂中。闻白生璧双亦在河下,喜甚,数使趣之。须臾白生抱琵琶至,拨弦按拍,宛转作陈隋数弄,顿尔至致。余也悲从中来,并不知其何以故也。别后寒灯孤馆,雨声萧槭,漫赋此词,时已漏下四鼓矣。

是谁家、本师绝艺,檀槽挑得如许?半弯逻逤无情物,惹我伤今吊古。君何苦?君不见、青衫已是人迟暮。江东烟树。纵不听琵琶,也应难觅,珠泪曾干处。

凄然也,恰似秋宵掩泣,灯前一对儿女。忽然凉瓦飒然飞,千岁老狐人语。浑无据!君不见、澄心结绮皆尘土。两家后主,为一两三声,也曾听得,撇却家山去。

闻笛

唐代 • 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酒泉子·楚女不归

唐代 • 温庭筠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午醉厌厌醒自晚,鸳鸯春梦初惊。闲花深院听啼莺。斜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

莫倚雕栏怀往事,吴山楚水纵横。多情人奈物无情。闲愁朝复暮,相应两潮生。

袁凯
简介描述:

袁凯(1310年-?),字景文,自号海叟,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中国明初诗人。

袁凯早年好学,博学有才辩,尤善作诗,曾从《白燕诗》得名,人皆呼之为“袁白燕”。元末曾为府吏。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在任时向明太祖朱元璋建议聘请儒士为将士讲授经史,以教化他们的君臣之礼,被皇帝嘉许并采纳。因惧怕灾祸,他佯装疯癫,以病免职归乡。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里居作《对菊大醉》诗,抒发去官以后的愉悦感。洪武十八年(1385年),与王逢等7人在萧塘观灯会,作“七人四百九十岁”诗。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起任华亭县学训导。永乐二年(1404年),作《一览楼诗》,奉和夏原吉。

袁凯的诗作言及现实很少,只于个别篇内有隐晦、曲折的表露。其成功之作多为抒发个人情怀,描述旅人思乡之篇。还注重摹拟,古体学汉魏,歌行、近体师法杜甫,但并不囿于古人,有自己意境,近体诗成就不亚于刘基、高启,七绝。其著有有《海叟集》《在野集》等。

袁凯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