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

明代袁凯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白话译文

在故国飘泊流落万事都已改变,往时王谢堂前也少见这样的白燕。

明亮的月光照着汉水辨不出它的身影,大雪纷飞还没飞回梁王的菟园。

柳絮飞舞的池塘边香气入梦,冷意侵人梨花开满庭院。

赵家姐妹生性喜欢嫉妒,切记不要往昭阳殿中飞舞翩跹。

词句注释

  1. 白燕:金丝雀的一类,体色有黄色、白色、桔红色、古铜色等,此应专指羽毛白色的。
  2. 王谢:王导和谢安,二人为东晋的名臣贵族,住在金陵乌衣巷,宅院十分豪华。
  3. 汉水:即汉江,长江最长的支流,源于陕西,在武汉入长江。
  4. 梁园:唐寇豹《白赋》“晓入梁王之苑,雪满群山。夜登庾亮之楼,月明千里”。 庾楼、梁园都是才俊之士聚合之所。谢惠连《雪赋》“云岁将暮,寒风积梁王与邹阳、枚乘等游梁园,赋《雪赋》”。诗即用此典。
  5. 赵家姊(zǐ)妹:指汉成帝赵皇后飞燕及其妹。《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学歌舞,号曰飞燕。上见飞燕而悦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倢伃,贵倾后官。”
  6. 昭阳:汉宫殿名,即赵飞燕姊妹所居。

作品赏析

此诗一开始就用了一个有名的“燕”的典故。“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玉谢见应稀”,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说江山如故,人物已非。借王谢旧事点明所咏为燕,再用“见应稀”三字进一步点出“白燕”这个题目。

接着,诗人展开想象,极写白燕之白。“明月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诗人用汉代梁孝王与文士梁园赋雪故事,但不是写雪,而是以雪比燕之白,故云“未归”。

人们写燕子,总离不了写它“度帘幕中间”还相雕梁藻井”,袁凯避开了这类俗套,别出心裁地专为白燕设计了活动的新天地“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院落冷侵衣。”诗人人以柳絮、梨花等洁白的景色,造成典型意境,衬托白燕,唤起人们的联想,字面上无一“燕”字,而白燕自然从景中浮现。“柳絮池塘”“梨花庭院”二句,化用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诗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似乎是两幅画屏,令人感觉到画面一角有玉剪飞舞的燕影。

袁凯用空灵蕴藉的笔法,为白燕传神写照写出了白燕特有的精神气质,诗人把白燕想象成无比的纯洁、灵巧美丽,在他的笔下,像是冰清玉洁的姑射仙子的化身了。所以诗人于诗的末尾倾注了无限珍爱、怜惜的感情,叮咛白燕:“赵家姐妹多相妒,莫向昭阳殿里飞。”最后用赵飞燕这位汉宫美人的名字,关合题面的“燕”字,也颇有妙趣。

而时太初的《白燕》诗则没有把白燕的体态风神写足,“珠帘十二中间卷”,是燕子共有的习性,非特白燕。又如“玉剪一双高下飞”,以“玉剪”比喻白燕也太实了,而没有传白燕之神。袁凯就聪明了,全篇都紧扣白燕来写,驰骋想象,避实就虚用类似国画家写意的手法,构造意境来烘托白燕特有的风采,脱略形骸,传其神韵,确要比时太初高出一筹了。

创作背景

此诗为袁凯早年的作品。据杨仪《骊珠杂录》:“时大本赋《白燕》诗,呈杨铁崖,铁崖极称殊帘十二中间卷,玉剪一双高下飞。景文在座,曰:诗虽佳,未尽体物之妙。’廉夫不以为然。景文归作诗,翌日呈之,铁崖击节叹赞,连书数纸,尽散座客。一时呼为‘袁白燕’。”都穆《南濠诗话》亦载,袁凯尚未出仕时,一天与友人去拜会当时的诗坛领袖杨维桢,见茶几上有元人时太初的一首《白燕》诗,袁凯读后说:“此诗写白燕尚未尽体物之妙。”杨维桢不以为然。袁凯回家后,连夜步其韵亦作《白燕》诗。

名家点评

  •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白燕》最下最传,诸高者顾不传。(《明诗三百首》)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朱惠国:这是一首咏物诗,结合用典,以明月满地、柳絮飞舞、梨花冷衣等景象暗喻白燕的轻盈和白洁,自然而贴切。结尾用赵飞燕之典,既扣合一“燕”字,又暗寓诗人的感慨,使诗的容量增大。全诗秀丽流畅,构思巧妙,确为咏物之佳作。(《元明清诗文》)
  • 湘潭大学教授羊春秋:此诗全用暗喻,用衬托,把白燕的纯洁、轻盈、温馨的性格,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用典亦贴切含蓄,隐寓感叹,颇有一唱三叹的韵致。(《明诗三百首》)
  •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万建中:这首诗是典型的咏物诗,刻绘了白燕的体态品质;尾联用赵飞燕事,即物达情。(《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集外卷》第二版)
  •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黄毅:此诗中二联咏物工整,既写白燕,又不粘着白燕,历来为人们所称赏。然全诗缺少寄托,就咏物抒情而言显得不够。(《明诗观止》)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晓兰: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长信秋词》称:“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以宫廷妇女自叹不如寒鸦尚能亲近君王,表达其胸中郁结已久的怨愤。孟迟的《长信宫》也说:“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这里却叮嘱白燕不要飞进昭阳殿中,以免惹是生非。既写燕子,也写自身,亦人亦物,不粘不脱,既表现了诗人洁身自好的情怀,也隐含着忧谗畏讥、远离是非之地之意。咏物诗一般要图形肖貌,《白燕》不滞于燕子形象不工细描摹体态风神,重在神似,写白燕,全篇却无一“白”字也无一“燕”字避开了功在密附的细致描摹,构思别致,用典也颇见新意,但不免有雕琢之迹。(《元明清名诗鉴赏》)
  • 原语言文学所研究员乔力:全诗在艺术技巧方面已极妍尽态,但是,咏物诗还讲究有寄托,本篇除以“故国飘零”略点兴亡之慨外,通体仅著力在物的本身描幕铺写,故缺乏更多引人感喟深思的内容。前人之所以不满意,或许即在于表现技巧有余而情味发泄无余,没有更深层的意境含蕴吧。(《诗歌卷(五)——辽、金、元、明》)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李梦生:诗采取咏物诗的典型作法,在用典用句时密合所咏对象,变化含浑,句句贴切白燕。首联通过“见应稀”三字,反衬白燕。颔、颈两联,连用四句景语,通过明月、白雪、柳絮、梨花种种洁白的景物,从虚实两个方面突出“白字。尾联借用赵飞燕事,暗中以“燕”字关联,转入咏物达志,写失宠后妃。诗轻巧清丽,不囿于典句,前后相和,流丽浑成,写尽白燕体态,确为咏物诗的上乘之作。(《元明诗一百首》)

猜你喜欢

寄弟

明代 • 徐熥

春风送客翻客愁,客路逢春不当春。

寄语莺声休便老,天涯犹有未归人。 

仙掌铭

唐代 • 独孤及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有若巨灵赑屃,攘臂其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后导河而柬,俾无有害,留此巨迹,于峰之颠。后代揭厉于元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及以为学者拘其一域,则惑于馀方。曾不知创宇宙,作万象,月而日之,星而辰之,使轮转环绕,箭驰风疾,可骇于俗,有甚于此者。从观其阴骘无关,未尝骇焉。而巨灵特以有迹骇世,世果惑矣。天地有官,阴阳有藏,锻炼六气,作为万形。形有不遂其性,气有不达于物,则造物者取元精之和,合而散之,财而成之,如埏埴炉锤之,为瓶为缶,为钩为棘,规者矩者,大者细者,然则黄河华岳之在六合,犹陶冶之有瓶缶钩棘也。巨灵之作于自然,盖万化之一工也。天机冥动而圣功启,至精密感而外物应,故有无迹之迹,介于石焉。可以见神行无方,妙用不测。彼管窥者乃循迹而求之,揣其所至于巨细之境,则道斯远矣。夫以手执大象,力持化权,指挥太极,蹴蹋颢气,立乎无间,行乎无穷,则捩长河如措杯,擘太华若破块,不足骇也。世人方以禹凿龙门以导西河为神奇,可不为大哀乎?峨峨灵掌,仙指如画,隐辚磅礴,上挥太清。远而视之,如欲扪青天以掬皓露,攀扶桑而捧白日,不去不来,若飞若动,非至神曷以至此?唐兴百三十有八载,馀尉于华阴。华人以为纪弇嵫,勒之罘,颂峄山,铭燕然,旧典也。元圣巨迹,岂帝者巡省伐国之不若欤?其古之阙文,以俟知言欤?仰之叹之,裴然琢石为志。其词曰:

天作高山,设险西方。至精未分,川壅而伤。帝命巨灵,经启地脉。乃眷斯顾,高掌远跖。砉如剖竹,𬴃若裂帛。川开山破,天动地坼。黄河太华,自此而辟。神返虚极,迹挂石壁。迹岂我名?神非我灵,变化翕忽,希夷杳冥。道本不生,化亦无形。天何言哉?山川以宁。断鳌补天,世未睹焉。夸父愚公,莫知其踪。屹彼灵掌,悬诸巃嵸。介二大都,亭亭高耸。霞烟喷,云抱花捧。百神依凭,万峰朝拱。长于上古,以阅群动。下视众山,蜉蝣蠛蠓。彼邦人士,永揖遗烈。瞻之在前,如揭日月。三川有竭,此掌不灭。

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 •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咏萤

唐代 • 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入若耶溪

南北朝 •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袁凯
简介描述:

袁凯(1310年-?),字景文,自号海叟,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中国明初诗人。

袁凯早年好学,博学有才辩,尤善作诗,曾从《白燕诗》得名,人皆呼之为“袁白燕”。元末曾为府吏。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在任时向明太祖朱元璋建议聘请儒士为将士讲授经史,以教化他们的君臣之礼,被皇帝嘉许并采纳。因惧怕灾祸,他佯装疯癫,以病免职归乡。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里居作《对菊大醉》诗,抒发去官以后的愉悦感。洪武十八年(1385年),与王逢等7人在萧塘观灯会,作“七人四百九十岁”诗。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起任华亭县学训导。永乐二年(1404年),作《一览楼诗》,奉和夏原吉。

袁凯的诗作言及现实很少,只于个别篇内有隐晦、曲折的表露。其成功之作多为抒发个人情怀,描述旅人思乡之篇。还注重摹拟,古体学汉魏,歌行、近体师法杜甫,但并不囿于古人,有自己意境,近体诗成就不亚于刘基、高启,七绝。其著有有《海叟集》《在野集》等。

袁凯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