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

明代袁凯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白话译文

在故国飘泊流落万事都已改变,往时王谢堂前也少见这样的白燕。

明亮的月光照着汉水辨不出它的身影,大雪纷飞还没飞回梁王的菟园。

柳絮飞舞的池塘边香气入梦,冷意侵人梨花开满庭院。

赵家姐妹生性喜欢嫉妒,切记不要往昭阳殿中飞舞翩跹。

词句注释

  1. 白燕:金丝雀的一类,体色有黄色、白色、桔红色、古铜色等,此应专指羽毛白色的。
  2. 王谢:王导和谢安,二人为东晋的名臣贵族,住在金陵乌衣巷,宅院十分豪华。
  3. 汉水:即汉江,长江最长的支流,源于陕西,在武汉入长江。
  4. 梁园:唐寇豹《白赋》“晓入梁王之苑,雪满群山。夜登庾亮之楼,月明千里”。 庾楼、梁园都是才俊之士聚合之所。谢惠连《雪赋》“云岁将暮,寒风积梁王与邹阳、枚乘等游梁园,赋《雪赋》”。诗即用此典。
  5. 赵家姊(zǐ)妹:指汉成帝赵皇后飞燕及其妹。《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学歌舞,号曰飞燕。上见飞燕而悦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倢伃,贵倾后官。”
  6. 昭阳:汉宫殿名,即赵飞燕姊妹所居。

作品赏析

此诗一开始就用了一个有名的“燕”的典故。“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玉谢见应稀”,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说江山如故,人物已非。借王谢旧事点明所咏为燕,再用“见应稀”三字进一步点出“白燕”这个题目。

接着,诗人展开想象,极写白燕之白。“明月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诗人用汉代梁孝王与文士梁园赋雪故事,但不是写雪,而是以雪比燕之白,故云“未归”。

人们写燕子,总离不了写它“度帘幕中间”还相雕梁藻井”,袁凯避开了这类俗套,别出心裁地专为白燕设计了活动的新天地“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院落冷侵衣。”诗人人以柳絮、梨花等洁白的景色,造成典型意境,衬托白燕,唤起人们的联想,字面上无一“燕”字,而白燕自然从景中浮现。“柳絮池塘”“梨花庭院”二句,化用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诗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似乎是两幅画屏,令人感觉到画面一角有玉剪飞舞的燕影。

袁凯用空灵蕴藉的笔法,为白燕传神写照写出了白燕特有的精神气质,诗人把白燕想象成无比的纯洁、灵巧美丽,在他的笔下,像是冰清玉洁的姑射仙子的化身了。所以诗人于诗的末尾倾注了无限珍爱、怜惜的感情,叮咛白燕:“赵家姐妹多相妒,莫向昭阳殿里飞。”最后用赵飞燕这位汉宫美人的名字,关合题面的“燕”字,也颇有妙趣。

而时太初的《白燕》诗则没有把白燕的体态风神写足,“珠帘十二中间卷”,是燕子共有的习性,非特白燕。又如“玉剪一双高下飞”,以“玉剪”比喻白燕也太实了,而没有传白燕之神。袁凯就聪明了,全篇都紧扣白燕来写,驰骋想象,避实就虚用类似国画家写意的手法,构造意境来烘托白燕特有的风采,脱略形骸,传其神韵,确要比时太初高出一筹了。

创作背景

此诗为袁凯早年的作品。据杨仪《骊珠杂录》:“时大本赋《白燕》诗,呈杨铁崖,铁崖极称殊帘十二中间卷,玉剪一双高下飞。景文在座,曰:诗虽佳,未尽体物之妙。’廉夫不以为然。景文归作诗,翌日呈之,铁崖击节叹赞,连书数纸,尽散座客。一时呼为‘袁白燕’。”都穆《南濠诗话》亦载,袁凯尚未出仕时,一天与友人去拜会当时的诗坛领袖杨维桢,见茶几上有元人时太初的一首《白燕》诗,袁凯读后说:“此诗写白燕尚未尽体物之妙。”杨维桢不以为然。袁凯回家后,连夜步其韵亦作《白燕》诗。

名家点评

  •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白燕》最下最传,诸高者顾不传。(《明诗三百首》)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朱惠国:这是一首咏物诗,结合用典,以明月满地、柳絮飞舞、梨花冷衣等景象暗喻白燕的轻盈和白洁,自然而贴切。结尾用赵飞燕之典,既扣合一“燕”字,又暗寓诗人的感慨,使诗的容量增大。全诗秀丽流畅,构思巧妙,确为咏物之佳作。(《元明清诗文》)
  • 湘潭大学教授羊春秋:此诗全用暗喻,用衬托,把白燕的纯洁、轻盈、温馨的性格,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用典亦贴切含蓄,隐寓感叹,颇有一唱三叹的韵致。(《明诗三百首》)
  •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万建中:这首诗是典型的咏物诗,刻绘了白燕的体态品质;尾联用赵飞燕事,即物达情。(《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集外卷》第二版)
  •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黄毅:此诗中二联咏物工整,既写白燕,又不粘着白燕,历来为人们所称赏。然全诗缺少寄托,就咏物抒情而言显得不够。(《明诗观止》)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晓兰: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长信秋词》称:“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以宫廷妇女自叹不如寒鸦尚能亲近君王,表达其胸中郁结已久的怨愤。孟迟的《长信宫》也说:“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这里却叮嘱白燕不要飞进昭阳殿中,以免惹是生非。既写燕子,也写自身,亦人亦物,不粘不脱,既表现了诗人洁身自好的情怀,也隐含着忧谗畏讥、远离是非之地之意。咏物诗一般要图形肖貌,《白燕》不滞于燕子形象不工细描摹体态风神,重在神似,写白燕,全篇却无一“白”字也无一“燕”字避开了功在密附的细致描摹,构思别致,用典也颇见新意,但不免有雕琢之迹。(《元明清名诗鉴赏》)
  • 原语言文学所研究员乔力:全诗在艺术技巧方面已极妍尽态,但是,咏物诗还讲究有寄托,本篇除以“故国飘零”略点兴亡之慨外,通体仅著力在物的本身描幕铺写,故缺乏更多引人感喟深思的内容。前人之所以不满意,或许即在于表现技巧有余而情味发泄无余,没有更深层的意境含蕴吧。(《诗歌卷(五)——辽、金、元、明》)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李梦生:诗采取咏物诗的典型作法,在用典用句时密合所咏对象,变化含浑,句句贴切白燕。首联通过“见应稀”三字,反衬白燕。颔、颈两联,连用四句景语,通过明月、白雪、柳絮、梨花种种洁白的景物,从虚实两个方面突出“白字。尾联借用赵飞燕事,暗中以“燕”字关联,转入咏物达志,写失宠后妃。诗轻巧清丽,不囿于典句,前后相和,流丽浑成,写尽白燕体态,确为咏物诗的上乘之作。(《元明诗一百首》)

猜你喜欢

怀吴中冯秀才

唐代 • 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邮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金缕曲·闻杜鹃

宋代 • 刘辰翁

少日都门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又惊绝,五更一句。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臣再拜,泪如雨。

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啼尽血,向谁诉?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宋代 • 周邦彦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近清觞。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摸鱼儿·是谁家本师绝艺

清代 • 陈维崧

家善百自崇川来,小饮冒巢民先生堂中。闻白生璧双亦在河下,喜甚,数使趣之。须臾白生抱琵琶至,拨弦按拍,宛转作陈隋数弄,顿尔至致。余也悲从中来,并不知其何以故也。别后寒灯孤馆,雨声萧槭,漫赋此词,时已漏下四鼓矣。

是谁家、本师绝艺,檀槽挑得如许?半弯逻逤无情物,惹我伤今吊古。君何苦?君不见、青衫已是人迟暮。江东烟树。纵不听琵琶,也应难觅,珠泪曾干处。

凄然也,恰似秋宵掩泣,灯前一对儿女。忽然凉瓦飒然飞,千岁老狐人语。浑无据!君不见、澄心结绮皆尘土。两家后主,为一两三声,也曾听得,撇却家山去。

淮村兵后

宋代 •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袁凯
简介描述:

袁凯(1310年-?),字景文,自号海叟,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中国明初诗人。

袁凯早年好学,博学有才辩,尤善作诗,曾从《白燕诗》得名,人皆呼之为“袁白燕”。元末曾为府吏。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在任时向明太祖朱元璋建议聘请儒士为将士讲授经史,以教化他们的君臣之礼,被皇帝嘉许并采纳。因惧怕灾祸,他佯装疯癫,以病免职归乡。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里居作《对菊大醉》诗,抒发去官以后的愉悦感。洪武十八年(1385年),与王逢等7人在萧塘观灯会,作“七人四百九十岁”诗。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起任华亭县学训导。永乐二年(1404年),作《一览楼诗》,奉和夏原吉。

袁凯的诗作言及现实很少,只于个别篇内有隐晦、曲折的表露。其成功之作多为抒发个人情怀,描述旅人思乡之篇。还注重摹拟,古体学汉魏,歌行、近体师法杜甫,但并不囿于古人,有自己意境,近体诗成就不亚于刘基、高启,七绝。其著有有《海叟集》《在野集》等。

袁凯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