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阁记

明代汤显祖

李青莲居士为谪仙人,金粟如来后身,良是。“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心神如在。按其本末,窥峨嵋,张洞庭,卧浔阳,醉青山,孤纵晻映,止此长江一带耳。风流遂远,八百年而后,乃始有广陵李季宣焉。

季宣之尊人乐翁先生,有道之士也。处嬉而神清,休然穆然,《五经》师其讲授,六德宗其仪表。达人有后,爰发其祥。梦若有持清都广乐,徘徊江庭以祝将之,曰:“以为汝子。”觉而生季宣,因以名。生有奇质,就傅之龄,《骚》《雅》千篇,殆欲上口。弱冠,能为文章。云霞风霆,藻神逸气,遂拜贤书,名在河岳。公车数上,尊人惜之,曰:“古昔闻人雅好鸣琴之理,子无意乎。”

季宣奉命筮仕,授山以东济阳长。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然而雄心未弇,侠气犹厉,处世同于海鸟,在俗惊其神骏。遂乃风期为贾患之媒,文字只招残之檄矣。君慨然出神武门,登泰山吴观而啸曰:“使吾一饮扬子中泠水,亦何必三周华不注耶!且亲在,终致吾臣而为子矣。”则归而从太公。群从骚牢,夷犹乎江皋,眺听壶觞,言世外之事,颓如也。

起而视其处,有最胜焉。江南诸山,翠微浥晔几席,欣言外之。夷堂发凶,层楼其上。望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书非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皆所不取。然季宣为人伟朗横绝,喜宾客。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以是季宣日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淋漓顿挫,以极其致。时时挟金、焦而临北固,为褰裳蹈海之谈。故常与游者,莫不眙[目咢]相视,叹曰:“季宣殆青莲后身也。”相与颜其阁曰“青莲”。

季宣叹曰:“未敢然也。吾有友,江以西清远道人,试尝问之。”道人闻而嘻曰:“有是哉!古今人不相及,亦其时耳。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唐人受陈、隋风流,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从阶升,娭广寒。令白也生今之世,滔荡零落,尚不能得一中县而治,彼诚遇有情之天下也。今天下大致灭才情而尊吏法,故季宣低眉而在此。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海风江月,千古如斯。吾以为《青莲阁记》。

白话译文

李白是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是维摩诘大士转世,确实是这样的啊。“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他的心神好像还存在一样。察看他一生的经历,游览峨眉山和洞庭湖,醉卧于浔阳青山之中,孤高放纵的情怀和长江一带山水景物彼此掩映衬托,只是在长江一带啊。其流风馀韵渐渐远了,八百年之后,才有了广陵的李季宣。

季宣的父亲乐翁先生,是一个得道之人。身处喧哗之中,其神情清肃,歇息的时候也是肃穆的样子。(乐翁先生)学习《五经》中讲解传授的知识,尊奉“六德”里的(言行)标准。品行高尚的人会有后人,是源于他美好的德行。乐翁先生梦里好像是有神仙手持祝来演奏仙乐,并且说:“将要成为你的儿子。”梦醒后等生下了季宣,于是就用“祝”来为他命名。季宣天生有奇异的资质,到了上学的时候,《离骚》和《诗经》的《大雅》《小雅》等千篇文章,他几乎都能背诵下来了。二十岁时,已经能写出好的文章。其文章有云霞之资,风雨之态,神气轩逸,于是拜圣贤之人读书,在河岳一带很有名气。公车多次征召,他的父亲怜惜他,说:“听说古人喜好做简政清刑,无为而治的地方官,你难道没有这个意向吗?”

季宣于是奉命出仕,朝廷任命他为山东济阳的长吏。他用侍奉父亲的态度来侍奉国君,也可以说是用侍奉国君的态度来侍奉父亲。三年,在这里获得了很好的声誉,简政清刑,百姓安乐。然而他的雄心还没有被遮蔽,侠气还很高涨,处世如同海鸟一般穿梭其间,世俗之人都惊叹他的风采。于是他的风度品格成为了招致祸患的媒介,在朝廷上招来了攻击自己的檄文。于是他愤然走出神武门,登上泰山的吴观峰长啸说:“如果当初我只喝扬子江中泠泉的泉水(即不做官),又怎么会有被人追逐,如同围绕华不注山逃跑的样子啊。况且父亲还健在,我一定要辞官,好好去尽为人子的责任。”于是回到家里侍奉父亲。人们议论纷纷,他平静的就如同听到江水之声一样,听任自己田间饮酒,说的都是世外田园之事,恭顺的像这样一般。

观察他的住处,有最美的景致。江南的山,满山翠绿,烟雨迷蒙,光明灿烂,让人欣喜如同世外桃源。季宣于是夷平堂屋,开发贫瘠的土地,在其上建造楼阁。在楼阁之上远眺,可以赋诗吟咏,平时可以在这里读书。不是那些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的书,都不拿来阅读。然而季宣为人伟岸俊朗,横绝当世,喜好宾客。而且芜城真州,本来就是天下的重镇,来自四方的游学之人,其马车和船帆络绎不绝,如果在江上见不到季宣,就会神色沮丧神情懊恼。因此季宣就每天都和这些游学之人来往,一起诗酒相娱,尽兴吟咏,每每达到极致。在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之间穿梭,谈论方外神仙之事。所以经常和他交往的人,没有人不惊讶地互相看,并感叹道:“李季宣大概是李白的转世。”一起称他的楼阁为“青莲”。

季宣感叹说:“不敢这样啊。我有一个朋友,在长江西边,称为清远道人,我曾经向他就教。“道人听到之后嬉笑着说:”有这样的事。古人和今人不能相提并论,也是他们的时运不同罢了。世事有有情的天下,有法治的天下。唐人受陈和隋的风流遗风,皇帝和臣子可以一起游览观光,都能用才情来约束自己,所以能够共浴华清池,梦游广寒宫。如果让李白生于今世,以他的放荡的性格,一定会零落潦倒,连一个中等县都不能够治理,他实在是遇到了一个有情的天下啊。如今天下人大都熄灭了才情而尊崇法令,因此季宣屈居于此。如果让季宣生于李白的朝代,他的才情会一世显现,倒骑毛驴,龙巾试面之事,又哪里值得说起呢。

海风江月,千年来就是这样的啊。我写成了这篇《青莲阁记》。

词句注释

  1. 李青莲: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2. 金粟如来:佛名,即维摩诘大士。
  3. 本末:始末;经历。
  4. 晻映:掩映。此谓李白与长江一带山水景物彼此掩映衬托。
  5. 风流:犹遗风,流风馀韵。
  6. 李季宣:名柷,仪征人。曾任山东济阳令,后辞官归里。工诗文,著有《青莲馆》、《摄山草》等。
  7. 尊人:对父母的尊称。此谓父亲。
  8. 嬉:喧哗。
  9. 《五经》: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10. 六德:六项道德标准,即“知、仁、圣、义、忠、和”。见《周礼·地官·大司徒》。
  11. 清都广乐:天上的仙乐。清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广乐,仙乐。《穆天子传》:“天子乃奏广乐。”
  12. 就傅之龄:学龄。
  13. 《骚》《雅》:《离骚》和《诗经》的《大雅》《小雅》。
  14. 弱冠:二十岁左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尚年少,故称。
  15. 公车:官车。汉以公家车马递送应举之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16. 鸣琴:《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因用“鸣琴”称颂地方官简政清刑,无为而治。
  17. 筮仕:古人将出外做官,先占卦问吉凶。后称初次为官为“筮仕”。
  18. 弇:蔽。
  19. “遂乃”句:谓季宣的为人招致来灾祸。风期,风度品格。贾患,招祸。《仪征县志》卷三十六记李季宣:“治邑清钱谷,惩滑胥,建巽阁……而文事仍应接不暇。上司以是奇之。忽为蜚语所中……竟飘然而归,高卧田间。黄中丞以诗劝驾曰:‘莫倚文章能致身,攻文今时亦误人;莫倚儒雅能饰吏,儒雅反为俗吏忌。’柷亦作诗答之曰:‘饮不必济上水,扬子江心堪洗耳;食不必汶阳田,铜山千顷禾如烟。’”
  20. 神武门:古宫门名,即南朝时建康皇宫西首之神虎门。相传南朝建梁弘景曾在此挂衣冠而上书辞禄。
  21. 吴观:泰山峰名。
  22. 中泠:泉名,在镇江西北金山下的长江中。
  23. “亦何必”句:《左传·成公二年》:“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华不注,山名。
  24. 致:归还,即致仕,辞官。
  25. 芜城:扬州故城。因南朝宋鲍照作《芜城赋》而得名。真州:今江苏仪征,旧隶扬州。
  26. 浮拍:即“拍浮”,诗酒娱情。
  27. 金、焦、北固: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
  28. 褰裳蹈海之谈:谓谈论方外神仙之事。
  29. 眙[目咢]:亦作“眙愕”。瞠目惊讶貌。
  30. 清远道人:汤显祖的别署。汤氏与李季宣交情颇深,其《寄李季宣》云:“弟于兄交虽道义,情逾骨肉。废弃十余年,始得一通问,可谓有心人乎?想仁嫂以次百幅,玉郎诸生几人?真州、石城,是吾属啸歌之路也。魂梦在兹,能无慨惝!弟弃官速窭,日甚一日。幸二尊人健饭,三儿粗能读书,不至忧能伤人耳。千里风期,曷胜契阔之叹。”
  31. “则可以”三句:谓唐明皇与杨贵妃共浴华清池,梦游广寒宫等事。娭,同“嬉”,游玩。
  32. 白:李白。
  33. 低眉:抑郁不伸貌。
  34. 倒骑驴:唐方士张果,隐居中条山,自言生于尧时,常倒骑白驴,日行数千里,休息时将驴折叠起来,藏于巾箱之中,世传为八仙之一。

猜你喜欢

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宋代 • 李清照

清照启:素习义方,粗明诗礼。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钉已具。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既尔苍皇,因成造次。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僶俛难言,优柔莫诀,呻吟未定,强以同归。

视听才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璧之将往,决欲杀之。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肋,难胜石勒之拳。局天扣地,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

外援难求,自陈何害,岂期末事,乃得上闻。取自宸衷,付之廷尉。被桎梏而置对,同凶丑以陈词。岂惟贾生羞绛灌为伍,何啻老子与韩非同传。但祈脱死,莫望偿金。友凶横者十旬,盖非天降;居囹圄者九日,岂是人为!抵雀捐金,利当安往;将头碎璧,失固可知。实自谬愚,分知狱市。此盖伏遇内翰承旨,搢绅望族,冠盖清流,日下无双,人间第一。奉天克复,本缘陆贽之词;淮蔡底平,实以会昌之诏。哀怜无告,虽未解骖,感戴鸿恩,如真出己。故兹白首,得免丹书。

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高鹏尺鷃,本异升沉;火鼠冰蚕,难同嗜好。达人共悉,童子皆知。愿赐品题,与加湔洗。誓当布衣蔬食,温故知新。再见江山,依旧一瓶一钵;重归畎亩,更须三沐三薰。忝在葭莩。敢兹尘渎。

拟客从远方来

南北朝 • 鲍令晖

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

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

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

愿作阳春曲,宫商长相寻。

人月圆·吴门怀古

元代 • 张可久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

白家池馆,吴宫花草,可似当时。最怜人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柳梢青·花朝春分

清代 • 顾贞观

乍展芭蕉。欲眠杨柳,微谢樱桃。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花前倍觉无聊。任冷落、珠钿翠翘。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念奴娇·凤凰山下

明代 • 张红桥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

汤显祖
简介描述: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被誉为“中国戏圣”和“东方莎士比亚”。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