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室记

清代田雯

嵩山神祠,在黄盖峰下,登封县东八里。祠门三重,古柏几二百株。三门之内,四岳神祠,分列左右。东有降神殿,绘“生甫及申”像于壁,剥落已半,西为御香亭,历代已来,封禅记功德地也。谒岳神殿祀事毕,下西阶,古柏鳞次,桀石丛峙。石上遍刊祝釐辞,祠官姓氏,周览移晷,回登天中阁少憩。

理策至山麓,仰视一峰入云,石色青绀如画,岚流雾垂,上合下竦,是为万岁峰。其麓为入山所必经也,蓝舆行十里至中峰。昔人云:“嵩山如卧眠龙而癯。”望之浑成秀拔,若不知有嵚崎参差之势者。及涉中峰之巅,群峰争出,若攒图之托霄上,烟云吞吐,日月蔽亏,林木蓊郁,鸟兽游鸣,阴晴变态,二十四峰环列于中峰,左右上下,不可名状。如谢绛所称玉女窗、捣衣石,但略括一二矣。

东五里许为卢岩,岩有卢鸿一宅,今为寺。两山忽张,匹练下垂,微飙吹之则左右动,奔涧荡壑,众山皆响,为嵩山佳处。昔鸿一隐此,作《十志》以自豪,抱微尚,鸣高蹈已耳。而来游者莫不凭襟怡情,因以思慕于其人矣。东有白鹤观,背负三峰,大小熊山屏其前,为嵩高之奥宅。三峰多石室,远眺一室,豁达洞开,与他室异,或即谟觞室也。南七里径崇福宫投龙洞,力疲思返。

余以半人疾,未及跻嵩之绝顶也,然眺洛河,瞻伊阙,顾以历历目中矣。桑钦《水经》曰:“昆仑之墟,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嵩山绝顶,直上可接。”吾欲御风而行,探昆仑之墟矣。又三里抵嵩阳观,有柏二株,大可十人围,闻在汉已为巨木,殆殷周时物。柏之奇,若雏松之新绿,香泽凝肥,翠滴人衣。坐其下,如张帷幕。谡谡风鸣,如闻丝竹声。旁有石幢,上勒唐宋人题名,有似杂采帖也。嵩阳观碑,屭赑丰硕,在观门之西,徐浩八分书,遒古可爱。邀饮至藏书楼下,日将昳,遂登车以归。

诘旦东行,路出箕山左,沿㶏水下流,复探石淙之胜,磥砢崎岖,负险相望。百二十里过禹州,达襄城境。

康熙丙子二月丙辰记。

词句注释

  1. 嵩山神祠:即中岳庙。
  2. 四岳神祠:指中岳庙内的东岳殿、西岳殿、南岳殿、北岳殿。
  3. 生甫及申:用《诗经大雅崧高》诗意:“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甫,指甫侯;申,指申伯,都是周代贤臣。
  4.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
  5. 桀石:突出高起的石头。
  6. 祝釐(xī)辞:祭时祈福的文辞。
  7. 移晷(guǐ):犹言移时。晷:光阴,时间。
  8. 天中阁:中岳庙的前门。
  9. 理策:谓骑马。策,马鞭。
  10. 绀(gàn):深青透红的颜色。
  11. 岚:山中雾气。
  12. 万岁峰:在嵩山太室正南峰下,为登岳正道。
  13. 蓝舆:即“篮舆”,竹轿。中峰:即太室中峰,俗称嵩顶。
  14. “昔人云”二句:指明代袁宏道《嵩游记》所说:“古云‘华山如立,嵩山如卧’。二语胜画,非久历烟云者,不解造是语也。然余谓华山如峨冠道士,振衣天末,嵩则眠龙而癯者也。”
  15. 嵚(qīn)崎:山峰高峻的样子。
  16. 攒:取合。
  17. 二十四峰:指青童峰、黄盖峰、浮丘峰、三鹤峰、遇圣峰、万岁峰。玉镜峰、狮子峰、虎头峰、起云峰、凤凰峰、金壶峰、华盖峰、玄龟峰、卧龙峰、会仙峰、子晋峰、玉柱峰、老翁峰、玉人峰、玉女峰、独秀峰、积翠峰、太白峰。
  18. 谢绛:字希深,杭州富阳(今属浙江)人。宋真宗大中祥符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所称玉女窗、捣衣石:见谢著《游嵩山寄梅殿丞书》:“窥玉女窗、捣衣石,石诚异,窗则亡有。”
  19. 卢岩:唐代卢鸿一隐居处,在太室东。
  20. 卢鸿一:字颢然,范阳(今北京市)人,唐代隐士,博学善书,隐居嵩山。
  21. 匹练:喻雪白如练的瀑布。
  22. 《十志》:指《终南十志》。
  23. 高蹈:指隐居。
  24. 白鹤观:在遇圣峰下。
  25. 奥宅:幽深的住处。
  26. 谟觞室:唐代冯贽《记事珠》中曾记载说:“嵩高山下有石室,名谟觞,内有仙书无数,昔仙人方回读书于内,玉女进以饮食。”
  27. 崇福宫:即万岁峰万岁观。唐高宗时改称太乙观,宋改称崇福宫。投龙洞:即“嵩洞”,亦名“龙简洞”。据《嵩山志》载:“金元时,遣祭中岳,必奉金龙玉简投诸嵩洞。”
  28. 半人疾:这里指脚疾。晋苻坚因习凿齿有脚疾,因称习为半人。见《襄阳耆旧传》。
  29. 洛河:在河南省西部,为黄河下游南岸的大支流。
  30. 伊阙:山名,又名阙塞山、龙门山。在河南洛阳南。因两山相对如阙门,故名。
  31. 桑钦:字君长,河南人,汉代学者,相传《水经》为其所著。后郦道元作注,名《水经注》。
  32. 御风:乘风。
  33. 嵩阳观:在太室南麓,北魏时创建。
  34. 谡谡(sù):风声。
  35. 石幢(chuáng):佛教寺庙中用以刻经的石柱。
  36. 勒:刻。
  37. 屭赑(xì bì):传说中龙生九子,一名屭赑,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驮碑的大石龟。
  38. 徐浩: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书法家,官至太子少师。八分书:即汉隶。
  39. 遒古:遒劲有古风。
  40. 昳(dié):午后日偏斜。
  41. 诘旦:明旦,明朝。
  42. 箕山:又名许由山,在太室东南约二十里。
  43. 㶏(yīn)水:古水名,为河南颍水三源中的中源。
  44. 石淙:指平洛水。水两边奇石攒立,变化万千,风景秀美。
  45. 磥砢(lěi luǒ):同“磊砢”,山石堆积众多的样子。
  46. 禹州:治所在今河南禹县。
  47. 襄城:治所在今河南襄城。
  48. 康熙丙子二月丙辰: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三十日。即1696年4月1日。

作品赏析

《游太室记》选自《古欢堂集记》卷一。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太室,指中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因山上有石室,故称太室。本篇记载了一天的游程,描写了嵩山的地位和气概。由于作者的身份和心境,论者认为,本文“显于达官风度,具有台阁格调”,是有道理的。虽然如此同,但文章构思精巧,表现含畜,而其写景状物,亦生动传神,李慈明称其“记山水之胜,多警秀,有六朝语”,这也是文章为后人传诵的原因。

猜你喜欢

赋得江边柳

唐代 • 鱼玄机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与徐甥师川

宋代 • 黄庭坚

师川外甥奉议:

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暖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刷前人之耻。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古人云:纵此欲者,丧人善事。置之一处,无事不辨。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会理。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夏初,或得相见。因五舅行草草。

游虞山记

清代 • 张裕钊

十八日,与黎莼斋游狼山,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二十一日,买舟渡江,明晨及常熟。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居于常熟,遂偕往游焉。

虞山尻尾东入熟城,出城迤西,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其最胜为拂水岩,巨石高数十尺,层积骈叠,若累芝菌,若重巨盘为台,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有二石中分,曰剑门,騞擘屹立,诡异殆不可状。踞岩俯视,平畴广衍数万顷。澄湖奔溪,纵横荡潏其间,绣画天施。南望毗陵、震泽,连山青以相属,厥高鑱云,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水阴上薄,荡摩阖开,变灭无瞬息定。其外苍烟渺霭围缭,光色纯天,决眦穷睇,神与极驰。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钱牧斋之所尝居也。嗟夫!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岩阿为维摩寺,经乱,泰半毁矣。

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工,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今指谓易州:“一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临望多古树,有罗汉松一株,剥脱拳秃,类数百年物。寺僧俱酒果笋而饷余两人已,日昃矣。循山北过安福寺,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幽邃称建诗语。寺多木樨花,自寺以往,芳馥载涂。

返自常熟北门,至言子、仲雍墓,其上为辛峰亭。日已夕,山径危仄不可上,期以翼日往。风雨,复不果。二十四日遂放舟趣吴门。行数十里,虞山犹蜿蜒在蓬户,望之了然,令人欲反棹复至焉。

古意赠今人

南北朝 • 鲍令晖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

月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

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惟馀心不变。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近现代 • 王国维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田雯
简介描述:

田雯(1635年7月7日—1704年3月28日),清初大臣,诗人。字紫纶,一字子纶,亦字纶霞,号漪亭,自号山姜子,晚号蒙斋。山东德州人,田绪宗之子。

康熙三年(1664年)殿试二甲第四名进士。授中书舍人,十九年(1680年)提督江南学政,二十六年(1687年)为江苏巡抚,三十八年(1699年)奉旨督修淮安高安堰河工。以病辞职归里。诗师黄山谷,诗与王士禛、施闰章同具盛名。著有《山姜诗选》《古欢堂集》《黔书》《长河志籍考》等。

田雯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