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

明代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白话译文

扬子江头我几度寻问渡口,江上风波依旧而客愁却不断更新。

往西飞的太阳比我还忙,南去的青山冷冷嘲笑忙碌的渡江人。

孤枕独眠不堪乡国梦,敝旧的衣裘上还带着帝京的风尘。

昔日的朋友都已零落星散,面对沙鸥吟诗多么凄怆伤神。

词句注释

  1. 扬子江:即长江。扬子,本是扬子古津渡附近一座桥名。因这古津渡是时还无名,人们就用“扬子”来称此津渡。隋末,朝廷又在此设扬子镇,又用“扬子”来名镇。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废扬子镇,置扬子县。后又因扬子津、扬子县而将令仪征、扬州一带的长江,称为扬子江。近代,人们又将长江统称为扬子江。
  2. 几问津:几次求渡。津:渡口。问津:询问渡口。
  3. 风波:比喻纠纷或患难。
  4. 西飞白日:指夕阳。
  5. 南去青山:因为渡江北上,故云。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载:“张弼题诗金山:‘西飞’……有一名公见而物色之门:‘此当为海内名士。”’
  6. 不胜:犹言不堪,难忍。
  7. 敝裘(qiú):破旧的皮衣。帝京:既指天帝住的地方,也指皇帝住的地方。
  8. 交游:结交朋友,也指朋友。落落:稀疏貌。
  9. 吟对沙鸥:古之高人逸士常以沙鸥为友,叫做“鸥社”“鸥盟”。诗人自觉交游零落,只好把新作对沙鸥来吟子。沙鸥:一种水鸟。怆(chuàng)神:黯然神伤。

作品赏析

此诗是一首抒发羁旅愁怀的诗作。

诗首联元气淋漓,笼罩全篇。“几问津”把多年飘漂、万里远游的辛酸,概括无遗;“客愁新”把韶华易逝、功名未就的感慨,描绘尽致。

颔联绮心秀句,别出心裁,一个“忙”字,诙谐地把“白日”不停地向西运行,比之自己为了一纸功名奔走于长安道上,是自我解嘲,也是自我解剖。一个“冷”字,又以拟人的手法,把“青山”的冷眼看热客,冷笑对俗人,写得既尖酸,又含蓄。

颈联化用前人成句,像是出诸肺腑。“孤枕”句从岑参《春梦》的“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获得启发,“敝裘”句从陆机《顾彦先赠妇》的“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摄取精神,均收到了“如盐着水”的艺术效果。

尾联抒发聚散无常、交游星散的慨叹,使乡思友情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故能更加动人、感人。

此诗构思精巧,语意新颖,特别是颔联“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前一句用不合常理的推断,反映了羁愁的深刻;后一句从青山的博大凝重,反衬出为生存或为发达而离乡背井、别妻离子是多么渺小。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明,诗人途经镇江附近长江中的金山时,触景感慨,疲于奔波、倦于做官、怀乡思亲、意欲归隐的心绪涌上心头,写下了这首诗。

名家点评

  •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张东海题诗金山‘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有一名公见而物色之,日‘此当为海内名士’。”以“忙于我”写日之东出西没,化己之北行为山之“南去”,俱陈字见新,平字见奇处,诗思之妙,令人叫绝。而“青山”竟会“冷笑”,更足以语惊四座。其中“冷”字下得最有力度,青山意态之冷峻,正见诗人于羁宦之不自堪也。凭此二句,确足可担当“海内名士”之名。(《画禅室随笔》)
  • 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胡光舟、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张明非:此篇写羁旅飘泊、奔波愁苦的心绪,构思巧妙,刻画精工。尤其“西飞”一联,诗意顿挫腾挪,“忙于”、“冷笑”二词运用人神,使人击常叹赏。(《新编千家诗》)
  • 茶陵诗派代表人物李东阳:“张汝弼草书名一世,诗亦清健有风致。如下第诗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则此诗原为下第后作,故多感慨语。此诗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之情,抒发离别的感慨和愁绪。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此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诗人的孤单漂泊。(《丽堂诗话》)

猜你喜欢

拙赋

宋代 • 周敦颐

或谓予曰:“人谓子拙。”予曰:“巧,窃所耻也,且患世多巧也。”喜而赋之曰:

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

答客难

两汉 • 东方朔

客难东方朔曰:“张仪壹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麋,泽及后世,子孙长享。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大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秣陵

清代 • 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长平箭头歌

唐代 • 李贺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竿雨中尽,直余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炙。

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火。

访古丸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刲肉。

南陌东城马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

恩重娇多情易伤,漏更长,解鸳鸯。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

张弼
简介描述:

张弼(1425年—1487年),字汝弼,号东海,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员外郎,迁南安知府。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卒,年六十三。张弼工草书,善诗文。所作诗语言平易,不乏抨击政治弊端、关切民生疾苦之作。有《东海集》。

张弼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