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游记

明代乔宇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缀典籍,《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元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元之天。

予家太行白岩之旁,距岳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至正德间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镇渎,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其势冯冯煴煴,恣生于天,纵盘于地。其胸荡高云,其巅经赤日。

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最多珍花灵草,枝态不类;桃芬李葩,映带左右。山半稍憩,俯深窥高,如缘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强柏,壮如飞龙怒虬,叶皆四衍蒙蒙然,怪其太茂。从者云,是岳神所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其上路益险,登顿三里,始至岳顶。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岸壁立,豁然中虚。相传飞于曲阳县,今尚有石突峙,故历代凡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来焚香于庙下,有祷辄应,赫昭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东则渔阳、上谷,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趋,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画锦、封龙诸山皆俯首伏脊于其下,因想有虞君臣会朝之事,不觉怆然。又忆在京都时,尝梦登高山眺远,今灼灼与梦无异,故知兹游非偶然者。

白话译文

北岳恒山在浑圆州的南面,关于北岳恒山,典籍中多有记载:《尚书·舜典》记载,虞舜“巡狩至于北岳。这里指的就是恒山。《水经》记载,“其高三千九百丈是玄岳。《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旧署五代·蜀·杜光庭”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元之天。"

我家住在太行山西侧白岩山旁边,距离北岳恒山500多里路。心中很是向往,但从没有登上去游览过。我怀着这个想法20多年,到了正德改元年之际,奉皇上之命向西北少数民族和看守园陵的官员、镇守山川的将领通告旧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及改用新年号的事,中途经过浑源。去北岳恒山仅仅十里路多点,从南(我家)向北岳恒山来,山势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恒山像人挺胸屹立,空中的云萦绕恒山飘动,为红日所经过,极言其高我一路上,又惊又喜。我收起惊喜的表情,向东面继续走去。顺着山岭向山上爬,山上多是奇花异草,样子已不一样。杨树和李相互映衬彼此关连。我在半山停下来休息,向下看深处非常之高,像是在虚无的空间攀援经历天空。向上走了七里左右,前面是虎风口,这里的多是一些粗壮的松柏像是巨龙一样,叶子四处展延密茂茂密的奇怪。随从的人说是这里的山神在保护谁要是砍松树一尺一寸,必定遭殃。

山上的路十分的险,走走停停走了三里,到了山顶。废庙中有一座神像我恭敬的朝拜,庙之上有个叫飞石窟的地方,两岸石壁林立,中间缺了一大块。相传是肥皂了曲阳县。现如今还耸立在那,所以历代上山之人都会前往祭祀.

这座祠就在曲阳县,以为山神就住在那里,每年的春天有些村民走上千里也来到这里烧香有求必应,显耀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所以就保护了这里的树木,我题字在这石壁之上把诗写在了新庙之上。

又走了几十步,是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我)在恒山最高峰上抖擞衣裳而放眼四望:东面是渔阳山上谷,西面是大同以南山峰奔驰而来,归附,北面尽收浑源、云中之景,南面极目五台山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昼锦、封龙众山,都俯首伏脊在它的下面。于是,我想起有虞君臣会朝的事,不觉心中忧伤;又回忆起在京都的时候,常常梦到登上高山眺望远处,如今清清楚楚与梦境没有什么不同,所以知道这次游北岳绝非偶然呀。

词句注释

  1. 恒山:在山西东北部浑源县南,为五岳中的北岳。恒山为东北朝西南走向,绵延300余里,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明代以前所称北岳恒山为今河北曲阳北之大茂山,清顺治年间,据星象分野,北岳移祀今恒山。顾炎武《北岳辨》(载《亭林文集》)考证甚详。
  2. 纷:多。缀:连缀,不断记载。这句是说,关于北岳恒山,典籍中多有记载(按下文所引《尚书》等所记,多指今大茂山)。
  3. “《书》著”句:《尚书舜典》载,虞舜“巡狩至于北岳”。
  4. 《水经》: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旧传为汉代桑钦撰。
  5. 元岳:即玄岳。《水经》称,“顺山谓之元岳。”
  6. 《福地记》:指《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旧署五代蜀杜光庭撰,为记述神仙灵境的道教书籍。
  7. 总元之天:意谓总管北方的天界。“元”即“玄”,古以为北方天帝是黑帝,故恒山称“玄岳”,天界为“玄天”。
  8. “予家”句:作者乔宇家乡为乐平(今山西左权县),在太行山西侧。白岩山位于左权东北的山西、河北之间。
  9. 岳:指恒山。
  10. 正德:明武帝朱厚照的年号,共十六年(1506年—1521年)。改元:改换年号,明孝宗朱祐樘于1505年去世,明武宗朱厚照即位,次年(1506年)改元正德。《明史▪乔宇传》:“武宗嗣位,遣祀中镇、西海”,可见此时为正德元年。
  11. 西蕃:指当时甘肃、青海一带的各少数民族。园陵:帝王的墓地。镇渎(dú):大山大川。这句是说,向西北少数民族和看守园陵的官员、镇守山川的将领通告旧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及改用新年号的事。
  12. 冯冯(píng):盛壮。煴煴(yūn):微弱。这句是说,山势有高有低,有起有伏。
  13. 恣:无拘束地。生于天:从天上生下来。
  14. 纵:放纵,自由自在。盘:环绕,盘屈。
  15. 其胸:比喻恒山像人挺胸屹立。荡高云:形容空中的云萦绕恒山飘动。
  16. 经赤日:为红日所经过,极言其高。
  17. 载喜载愕:又喜又惊。
  18. 敛色:收起惊喜的表情,表示敬肃。迤(yǐ):曲折地沿着。
  19. 不类:不一样,不相似。
  20. 映带:景物互相映衬,彼此关连。
  21. 俯深:向下看深处。窥:从深处、隐蔽处看。
  22. 缘虚:在虚无的空间攀援。历空:经历天空。以上二句极写惊险。
  23. 横松:松树枝干多横向生长,故云。
  24. 虬(qi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
  25. 衍:向四处展延。蒙蒙然:盛多。
  26. 从者,随从人员。
  27. 岳神:山岳之神。宝护:以为灵宝,加以保护。
  28. “人樵”句:谁要是砍松树一尺一寸,必定遭殃。“樵”,打柴,这里指砍松树。
  29. 环山:山的周围,指整个山。斧斤:砍木的工具。
  30. 登顿:爬爬停停。
  31. 楹:厅堂前面的柱子。古像:指古庙中的神像。
  32. 肃颜:端正神色,以示恭敬。
  33. 豁(huō)然:像是裂开的样子。中虚:中间是空的,缺了一块。
  34. “相传”句:相传那缺少的山石飞到曲阳县去了。“曲阳县”,即指大茂山所在的曲阳,今属河北。
  35. 突峙:耸立。
  36. 就祠:前往祭祀。
  37. 岳灵:指北岳之神灵。寓:居住
  38. 走千里之民:谓千里以外的百姓走了很久。
  39. 庙下:此指深源的恒岳庙。
  40. 有祷辄应:有求必应。
  41. 赫:显耀。昭:光辉。
  42. 笔诗:提笔写诗。笔,用作动词。河北曲阳县北岳庙现存乔宇《登恒山六首》诗碑,为正德元年所刻,当即此文所指之诗碑。
  43. “于是”句:谓于是在恒山最高峰上抖擞衣裳而放眼四望。
  44. 渔阳:古郡名,地当今北京以东、天津以北一带。上谷:古郡、名,地当今河北张家口至北京昌平一带。
  45. 奔峰来趋:山峰奔驰而来归附。“趋”,归附。
  46. 云中:古郡名,地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以南地区。
  47. 五台:山名,在山西东北部,距恒山约一百多里。隐隐:隐约,不分明。
  48. 翠屏:山名,在浑源南。五峰:山名,在浑源东。画锦:山名,在浑源西北。封龙:山名,又名龙山,在浑源东北。俯首伏脊:低头弯腰。这句以周围各山衬托恒山之高。
  49. 有虞:有虞氏,即虞舜。会朝之事:即指虞舜巡狩北岳,接受北方诸侯的朝见。
  50. 怆然,伤悲的样子。
  51. 京都:明代京都在今北京市。
  52. 灼(zhuó):鲜明,清清楚楚。
  53. 兹:这次。

作品赏析

本篇据《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录出。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去世,世宗即位,作者赴西北宣谕,顺道游览恒山。本文即记其事。它并不着力于恒山风光景物的描摹,意在寄慨。所以开头引证虞舜北巡恒山,以尊北岳,未了想起“有虞君臣会朝”而怆然,托怀先帝;又说自己对恒山长久窃慕怀想,有志壮游,而以梦兆得现,“知兹游非偶然”作结。这前后照应,便见出作者心绪和本文立意。因此在登山游历的简括记述中,写风景则突出繁荣和雄伟,写感想则强调神灵,而寓意于兴国家,正传统,抚边蕃,有大臣气度,合封建体统,却处处围绕北岳,不离本题。作为一篇游记,它显然有台阁气,但有寄托,讲章法,词典而雅,情婉而长,自成一格,可广见识。

猜你喜欢

临江仙·绿暗汀州三月暮

宋代 • 晁补之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陈情表

魏晋 •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长相思

唐代 • 李白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其三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燕喜亭记

唐代 • 韩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椔翳。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竢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竢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 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 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繇郴逾岭,蝯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对酒

宋代 • 陆游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乔宇
简介描述:

乔宇(1457年—1524年),字希大,山西乐平(今昔阳县)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登进士第。武宗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因抵制宁王宸濠叛乱有功,加官少傅。世宗即位,为吏部尚书,因参预人事争议,忤旨罢官赋闲。卒谥庄简。有《乔庄简公文集》。

乔宇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