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春夜睡意浓重,在睡梦中还把他远送。起来后在枕旁寻他留的信物玉钗凤,寻了半天才知是个梦。
自从捎信的人回返,又无音信一整年。我却把眼泪作流水,流也要流到他身边。
这首词是一首抒写别后离情,心绪苦闷的一首爱情词。
上阕描写围中少妇梦中与情人分手时的情景。“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春日来临,撩人心怀,少妇情思萦绕,神驰魄荡,不觉睡重,做了一个甜甜的好梦。梦中见到了日思夜想的远方游子,仍如往昔那样相偎相伴,情投意洽。亲人因故远行,两人执手相对,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在梦中再现。词作以梦起始,别致新颖,不落俗套。“枕畔起寻双玉凤”,待她起坐床上,于枕畔要寻出双玉凤钗,分擘两半,分赠给所爱的人儿做远行的纪念时,才突然惊醒,“半日才知是梦”。“半日”用得极妙,写时间良久她才回过味来,知道刚才的相聚不过是一个短短的春梦。她多么希望梦境长久,能多看看自己8夜思念的情人,待至梦醒,她还沉浸在见到情人的欢乐之中。一片痴情写来何等情真意切,深挚动人。
下阕形象地描绘了闺中少妇思念情人的悲苦心情。“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她的情人是常年流转四方的商人,自卖翠回来小住,又是一别经年,音讯全无。“商人重利轻别离”,唯有闺中少妇爱心不移,日思夜盼受着煎熬。是所爱的人变了心,将自己弃置不顾;还是发生了什么意外,亲人生死未卜?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长久的别离,痛苦的思恋,翻腾的思绪,化作了滚滚的泪水。结尾两句“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从她肺腑中流出。苦苦思念却等不到一丝音讯,只好以泪洗面,这一别经年流下的泪水,足可以汇成河流,带着自己满腔的爱心,流淌到情人的脚边,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少妇的痴情。
词将闺中人郁闷的心情,悲苦的浓愁,韵味深长地表达出来了,结尾两句渲染出哀怨的气氛,更好地烘托了主题。词作想象丰富奇特,思理细腻绵密,语言朴实无华,处处有情,密中见疏,实中有虚,读后令人有迥肠荡气之感。在艺术上明显地表现出辛词手法多样,细腻深婉的特色。
此词作于庆元元年到二年(1195年-1196年)间,辛弃疾的晚年,因为身体不好,便将家中姓钱的歌女遣送了出去。在和阿钱惜别之后而创作了此词。辛弃疾一生写了许多“大声镗锘”的抚时感事的词章,但也同时创作了一批以婉约秀娟的作品,此词也是其中的一首。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酩酊4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准、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归来未?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倦客如今老矣,旧时可奈春何!几曾湖上不经过。看花南陌醉,驻马翠楼歌。
远眼愁随芳草,湘裙忆着春罗。枉教装得旧时多。向来箫鼓地,犹见柳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