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四首

元代钱霖

梦回昼长帘半卷,门掩荼蘼院。蛛丝挂柳绵,燕嘴粘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

高歌一壶新酿酒,睡足蜂衙后。去深鹤梦寒,石老松花瘦,不如五株门外柳。

春归牡丹花下土,唱彻莺啼序。戴胜雨余桑,谢豹烟中树,人困昼长深院宇。

恩情已随纨扇歇,攒到愁时节。梧桐一叶秋,砧杵千家月,多的是几声檐外铁。

白话译文

漫长的白天,午睡醒来窗帘半卷,院门深掩,酴醿花开得好鲜妍。蛛丝网挂满柳絮绵,燕嘴里衔着落花片,黄莺儿声声啼叫,向人报告春天已经离去好遥远。

一边高声唱歌,一边饮着新酿造的酒,兴尽后在衙门后堂睡个痛快。梦里仿佛驾鹤在寒冷的云彩中游荡,怪石嶙峋的山上点缀几棵苍松,还不如衙门外的五棵柳树。

春天即将归去,牡丹花凋落成土,放声高唱一曲莺啼序。雨后,戴胜鸟、杜鹃鸟在烟霭迷茫的树林中飞翔,白日漫长,在深深的庭院中,精神困倦,恹恹欲睡。

恩情已经断绝,就像秋天的团扇被人抛弃一样,竟然还要把它握到忧愁的时节。梧桐树叶子在秋风中纷纷飘落,只听得月光下寒砧声声,屋檐外铁马叮咚。

词句注释

  1. 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2. 清江引:北曲曲牌名。五句四仄韵。小令兼用,又名“江儿水”,与南曲“江儿水”不同。
  3. 梦回:梦醒。
  4. 荼蘼(mí)院:种有荼蘼花的院落。荼蘼,亦作酴醿,初夏开花,花草生,大型,白色重瓣。
  5. 柳绵:亦作“ 柳棉 ”,柳絮。
  6. 蜂衙:蜜蜂早晚定时的聚集,如下属参谒长官于衙中,故称为蜂衙。
  7. 鹤梦:原指驾鹤登仙之梦,这里是醉酒后飘飘欲仙的感觉。
  8. 五株门外柳:用陶渊明典故。陶渊明,东晋诗人、隐士,其宅边种植五株柳树并作传以称颂之。
  9. 莺啼序:曲调名。
  10. 戴胜:鸟名。
  11. 谢豹:鸟名,即杜鹃。
  12. 院宇:有院墙的屋宇,院落。
  13. 纨扇:细绢制成的团扇。纨扇到了秋天便是见弃之时。
  14. 攒(cuán):握。
  15. 砧杵:捣衣石与棒槌。
  16. 檐外铁:即铁马,悬于檐下的铁片。

作品赏析

第一首借景抒情。开头以“梦回”揭示主人公的精神状态:“梦回”后的清醒和悠然。“昼长”和“荼縻院”两者相互应和,点化出特定的时间与环境:是残春初夏时节和荼縻花开的庭院。“门掩”一语,更强化了整个环境的幽闭,透视出主人公无意往来世俗的心境。第二首表现作者厌倦官场仕途的艰难,羡慕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好读书”的平静生活。五株门外柳暗示五柳先生陶渊明。第三首寓情于景。作者调动了视觉和听觉多种感官描写暮春景物,最后一句“人困昼长深院宇”,表现了闺中人的无聊与惆怅。第四首是描写闺情的小令,是一首代言体的闺怨曲,描写了一位被遗弃的女子在秋日相思幽怨的痛苦,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曲子开篇用“秋日纨扇”这一贴切、精妙的比喻,点明了女主人公被抛弃的事实。用“纨扇”作比,可以想象女主人公被宠爱的过去。当初,她就如夏日纨扇一般被心上人紧紧地抓住,不肯须臾撒手。时过境迁,火热的夏季成了她心中永恒的回忆。秋凉了,没有人需要纨扇,也没有人记得纨扇。“纨扇”的比喻,将负心郎把女主人公先捧若掌上明珠,后视如敝屣的变化表现了出来,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郎的怨恨。这怨恨积压在心中,无法排遣,一直攒到梧桐落叶的秋天。这是一幅十分凄凉的秋景。被遗弃的女子正是在这寒风劲起、梧桐落叶、月寒侵骨、砧杵与铁马声声不断、袭扰人心的深秋之夜,倍加思念那昔日的情人,倍加怨恨那负心的男人,以至辗转反侧,不得安宁。在此处,景与情亦不能分离,凄凉的秋景,正是被弃女子凄凉心境最真实的写照。作者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渲染秋声、秋色,营造悲凉氛围,其实质都是为了突出被弃女子悲凉、凄苦的内心世界,而这些秋声、秋色,又是从被弃女子所见所闻的角度写来,以被弃女子的口吻道出,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可感性,生动地表现出独立寒月下对秋悲叹的可怜女子被抛弃的痛苦和辗转不寐的愁闷。此情此景,不止在闺中。这或许是作者对黄冠青袍、荧灯经卷生活的独特感受。

全曲景语俱作情语,语言天成,内涵丰富,情感深沉,形象鲜明,脉络清晰,堪称佳构。《录鬼簿》称钱霖“词语极工巧”,诚非过誉。

创作背景

这是一组四首的重头小令。钟嗣成《录鬼簿》载,钱霖一度曾“弃俗为黄冠(道士),更名抱素,号素庵”。这组曲子大约是作者弃俗作道士之后所作。

名家点评

  •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评》:闺情、宦情时有可通,或作者有深意寓在其中。

猜你喜欢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唐代 •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渔家傲·题玄真子图

宋代 • 张元干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雨霖铃·孜孜矻矻

宋代 • 王安石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

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扬子江

宋代 •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钱霖
简介描述:

钱霖,松江(今属上海)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佑中(公元1317年)前后在世,字子云,后出家为道士,更名抱素,号素庵,又号泰窝道人,擅长乐府词曲,有《醉边余兴》,以“语极工巧”见称。《全元散曲》存其小令4首,套数1套。

钱霖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