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凉飔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眼前烟波迷茫,我又来到与她分手的渡口西陵路上,当时的情景让我十年来梦绕魂牵。重新抚摸着当年折枝相送的古柳,想起那时像鸥鸟分飞般的离别,我独倚高亭栏杆,追寻昔日登临时的陈迹。一阵凉风飒然而至,浩渺的烟雾弥漫沙洲,船帆似鸟翼飞起,暮色中的远山,横亘着一片翠色。只有江边的几朵残花,陪伴着我,在秋水如镜的江面上,映照出一样憔悴的面容。
想当年,华堂灯暗,你送走宾客,却独留下我,你回眸顾盼,眼波如清澈馨香的秋水,情长意密。你天生丽质,你那手腕洁白如冰肌玉骨,你纤纤的手指柔细雪白,我怎能不记得那个神魂颠倒的夜晚,你我分瓜品尝的深意,当年用过的酒樽我至今未洗,我再也梦不见与你同赴阳台,相思爱恋的云雨,只有漫洒零落的泪滴。可怜这凄凄冷冷的秋夜里,只有蟋蟀的啼鸣和稀稀落落的雨水,伴我度过这孤独的长夜。
“烟波”两句,错杂用典。“桃叶”,系晋王献之妾。王有《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烟波西陵”,白居易《答微之西陵驿见寄》说:“烟波尽处一点白,就是西陵古驿台。”又“西陵”,用苏小小故事。西陵地处杭州附近萧山县西的西兴。古乐府《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另据李贺《苏小小墓》诗:“西陵下,风吹雨。”指杭州西泠桥侧的苏小小墓,所以西泠也称西陵。词人此处是将“桃叶”、“西陵”借代亡妾。“十年”,据词人《莺啼序·春晚感怀》有:“十载西湖”句,可知词人与亡妾曾在杭州相聚十年。另据杨氏《笺释》:“十年,是得姬年数,即别姬年数。”“潮尾”西陵地处钱江潮的余波,故云。此言词人曾与亡妾在杭州十年相聚销魂,而现在距死别之时也有十年了,可是此景此情,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古柳”三句,言今天词人重返杭城,攀折古柳枝,又想起当时两人象轻鸥般的分手时的情景。我现在独上高亭,倚栏凭吊的也是昔时与杭妾相聚时的陈迹。“凉飔”三句,借景抒情。言当年他离别杭妾乘舟远行,她的倩影逐渐消融在岸边的沙石间,如今只感秋风时起,眼前惟见沉浸在茫茫暮色中的青山依旧而已。“但有”两句,见景思妾也。“江花”,梁简文帝有《采莲曲》说:“桂楫兰挠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秋镜”,指秋天的平静如镜的江水。两句也是化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然笑春风”诗意。此言词人重返旧地,眺望江景,只见“江花”,不见玉面,所以似镜的江水只照出一个孤独憔悴的自己,这与岸边的“江花”成强烈反差,更添哀伤。上片述旧地重游,睹景思人。
“华堂”三句。“华堂”句,用《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语:“堂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芳艳”,指杭妾,“流水”,指词人。此言当时初遇杭妾之时,两情融洽,男欢女悦,伊人“眼波回盼”,含情脉脉,这真是“落花有意逐流水”啊。“素骨”三句。《逍遥游》中有“肌肤若凉雪”。《孔雀东南飞》说:“指如削葱根。”方干《采莲》诗有“指剥春葱腕似雪”句,都是形容女子的肌肤白皙,手指如葱管的美态。词人在此借以形容其杭妾年轻貌美。“分瓜”,“瓜”字六朝俗体可分为二八,借指杭妾年轻。这儿且一语双关,既赞其年轻貌美,又言她对己曾殷勤剖瓜相待,情深意浓。“清尊”三句,写别后之情。“行云”,语出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借代杭妾的遗容。此言自从杭妾亡故,词人“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连酒杯也懒去清洗。词人日里难熬这相思之苦,晚上却连梦中也无法与亡妾相遇,夜半醒来不觉泪湿沾巾。“可惜”两句,复归现实。词人秋夜独眠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耳中只听到蟋蟀声和雨滴声,更觉凄凉寂寞。下片追忆分别前后之事,以景结情,更显其孤独之苦。
全词以词人的感情为线索,使叙述中时空错杂。但只要按照他的回忆思路去解释全词,也能使其词脉络清楚,井然有序,何来“片段”之感?

湘流绕南岳,绝目转青青。
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
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
永路日多绪,孤舟天复冥。
浮没从此去,嗟嗟劳我形。
寻山寻水侣尤难,爱利爱名心少闲。
此亦有君吾茂乐,不辞高远共跻攀。
有一威凤,憩翮朝阳。晨游紫雾,夕饮玄霜。资长风以举翰,戾天衢而远翔。西翥则烟氛閟色,东飞则日月腾光。化垂鹏于北裔,训群鸟于南荒。弭乱世而方降,膺明时而自彰。俯翼云路,归功本树。仰乔枝而见猜,俯修条而抱蠹。同林之侣俱嫉,共干之俦并忤。无恒山之义情,有炎州之凶度。若巢苇而居安,独怀危而履惧。鸱鸮啸乎侧叶,燕雀喧乎下枝。惭己陋之至鄙,害他贤之独奇。或聚咮而交击,乍分罗而见羁。戢凌云之逸羽,韬伟世之清仪。遂乃蓄情宵影,结志晨晖。霜残绮翼,露点红衣。嗟忧患之易结,欢矰缴之难违,期毕命于一死,本无情于再飞。幸赖君子,以依以恃,引此风云,濯斯尘滓。披蒙翳于叶下,发光华于枝里,仙翰屈而还舒,灵音摧而复起。眄八极以遐翥,临九天而高峙。庶广德于众禽,非崇利于一己。是以徘徊感德,顾慕怀贤,凭明哲而祸散,讬英才而福延。答惠之情弥结,报功之志方宣。非知难而行易,思令后以终前。俾贤德之流庆,毕万叶而芳传。
嵩山神祠,在黄盖峰下,登封县东八里。祠门三重,古柏几二百株。三门之内,四岳神祠,分列左右。东有降神殿,绘“生甫及申”像于壁,剥落已半,西为御香亭,历代已来,封禅记功德地也。谒岳神殿祀事毕,下西阶,古柏鳞次,桀石丛峙。石上遍刊祝釐辞,祠官姓氏,周览移晷,回登天中阁少憩。
理策至山麓,仰视一峰入云,石色青绀如画,岚流雾垂,上合下竦,是为万岁峰。其麓为入山所必经也,蓝舆行十里至中峰。昔人云:“嵩山如卧眠龙而癯。”望之浑成秀拔,若不知有嵚崎参差之势者。及涉中峰之巅,群峰争出,若攒图之托霄上,烟云吞吐,日月蔽亏,林木蓊郁,鸟兽游鸣,阴晴变态,二十四峰环列于中峰,左右上下,不可名状。如谢绛所称玉女窗、捣衣石,但略括一二矣。
东五里许为卢岩,岩有卢鸿一宅,今为寺。两山忽张,匹练下垂,微飙吹之则左右动,奔涧荡壑,众山皆响,为嵩山佳处。昔鸿一隐此,作《十志》以自豪,抱微尚,鸣高蹈已耳。而来游者莫不凭襟怡情,因以思慕于其人矣。东有白鹤观,背负三峰,大小熊山屏其前,为嵩高之奥宅。三峰多石室,远眺一室,豁达洞开,与他室异,或即谟觞室也。南七里径崇福宫投龙洞,力疲思返。
余以半人疾,未及跻嵩之绝顶也,然眺洛河,瞻伊阙,顾以历历目中矣。桑钦《水经》曰:“昆仑之墟,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嵩山绝顶,直上可接。”吾欲御风而行,探昆仑之墟矣。又三里抵嵩阳观,有柏二株,大可十人围,闻在汉已为巨木,殆殷周时物。柏之奇,若雏松之新绿,香泽凝肥,翠滴人衣。坐其下,如张帷幕。谡谡风鸣,如闻丝竹声。旁有石幢,上勒唐宋人题名,有似杂采帖也。嵩阳观碑,屭赑丰硕,在观门之西,徐浩八分书,遒古可爱。邀饮至藏书楼下,日将昳,遂登车以归。
诘旦东行,路出箕山左,沿㶏水下流,复探石淙之胜,磥砢崎岖,负险相望。百二十里过禹州,达襄城境。
康熙丙子二月丙辰记。
故人柳子厚之谪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没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