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别情

宋代吴文英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凉飔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白话译文

眼前烟波迷茫,我又来到与她分手的渡口西陵路上,当时的情景让我十年来梦绕魂牵。重新抚摸着当年折枝相送的古柳,想起那时像鸥鸟分飞般的离别,我独倚高亭栏杆,追寻昔日登临时的陈迹。一阵凉风飒然而至,浩渺的烟雾弥漫沙洲,船帆似鸟翼飞起,暮色中的远山,横亘着一片翠色。只有江边的几朵残花,陪伴着我,在秋水如镜的江面上,映照出一样憔悴的面容。

想当年,华堂灯暗,你送走宾客,却独留下我,你回眸顾盼,眼波如清澈馨香的秋水,情长意密。你天生丽质,你那手腕洁白如冰肌玉骨,你纤纤的手指柔细雪白,我怎能不记得那个神魂颠倒的夜晚,你我分瓜品尝的深意,当年用过的酒樽我至今未洗,我再也梦不见与你同赴阳台,相思爱恋的云雨,只有漫洒零落的泪滴。可怜这凄凄冷冷的秋夜里,只有蟋蟀的啼鸣和稀稀落落的雨水,伴我度过这孤独的长夜。

词句注释

  1. 桃叶:此典出于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桃叶,指王献之的妾。此处借指吴文英所恋歌姬。
  2. 西陵:又名西兴,渡口名,在今浙江萧山县西。
  3. 十年断魂潮尾:十年来对钱塘一往情深。十年,指与歌姬相识分别的时间。潮尾,指钱塘江潮减时。此句实际是说十年对歌姬的恋情不断。
  4. 凉飕(sōu):凉风。
  5. 碛(qì):浅水中的沙洲。
  6. 秋镜:秋水如镜。
  7. 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素骨,指歌姬的手。柔葱,指歌姬的手指。冰和雪,形容手和手指的洁白。
  8. 秋宵:秋天的夜晚。
  9. 蛩(qióng):这里指蛩声。蛩指蟋蟀、蝗虫。

作品鉴赏

“烟波”两句,错杂用典。“桃叶”,系晋王献之妾。王有《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烟波西陵”,白居易《答微之西陵驿见寄》说:“烟波尽处一点白,就是西陵古驿台。”又“西陵”,用苏小小故事。西陵地处杭州附近萧山县西的西兴。古乐府《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另据李贺《苏小小墓》诗:“西陵下,风吹雨。”指杭州西泠桥侧的苏小小墓,所以西泠也称西陵。词人此处是将“桃叶”、“西陵”借代亡妾。“十年”,据词人《莺啼序·春晚感怀》有:“十载西湖”句,可知词人与亡妾曾在杭州相聚十年。另据杨氏《笺释》:“十年,是得姬年数,即别姬年数。”“潮尾”西陵地处钱江潮的余波,故云。此言词人曾与亡妾在杭州十年相聚销魂,而现在距死别之时也有十年了,可是此景此情,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古柳”三句,言今天词人重返杭城,攀折古柳枝,又想起当时两人象轻鸥般的分手时的情景。我现在独上高亭,倚栏凭吊的也是昔时与杭妾相聚时的陈迹。“凉飔”三句,借景抒情。言当年他离别杭妾乘舟远行,她的倩影逐渐消融在岸边的沙石间,如今只感秋风时起,眼前惟见沉浸在茫茫暮色中的青山依旧而已。“但有”两句,见景思妾也。“江花”,梁简文帝有《采莲曲》说:“桂楫兰挠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秋镜”,指秋天的平静如镜的江水。两句也是化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然笑春风”诗意。此言词人重返旧地,眺望江景,只见“江花”,不见玉面,所以似镜的江水只照出一个孤独憔悴的自己,这与岸边的“江花”成强烈反差,更添哀伤。上片述旧地重游,睹景思人。

“华堂”三句。“华堂”句,用《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语:“堂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芳艳”,指杭妾,“流水”,指词人。此言当时初遇杭妾之时,两情融洽,男欢女悦,伊人“眼波回盼”,含情脉脉,这真是“落花有意逐流水”啊。“素骨”三句。《逍遥游》中有“肌肤若凉雪”。《孔雀东南飞》说:“指如削葱根。”方干《采莲》诗有“指剥春葱腕似雪”句,都是形容女子的肌肤白皙,手指如葱管的美态。词人在此借以形容其杭妾年轻貌美。“分瓜”,“瓜”字六朝俗体可分为二八,借指杭妾年轻。这儿且一语双关,既赞其年轻貌美,又言她对己曾殷勤剖瓜相待,情深意浓。“清尊”三句,写别后之情。“行云”,语出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借代杭妾的遗容。此言自从杭妾亡故,词人“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连酒杯也懒去清洗。词人日里难熬这相思之苦,晚上却连梦中也无法与亡妾相遇,夜半醒来不觉泪湿沾巾。“可惜”两句,复归现实。词人秋夜独眠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耳中只听到蟋蟀声和雨滴声,更觉凄凉寂寞。下片追忆分别前后之事,以景结情,更显其孤独之苦。

全词以词人的感情为线索,使叙述中时空错杂。但只要按照他的回忆思路去解释全词,也能使其词脉络清楚,井然有序,何来“片段”之感?

猜你喜欢

蟋蟀赋

明代 • 陆可教

陆子夜读书,闻蟋蟀吟砌间甚悲,感微物之无情,惊四序之如逝。援笔成赋,以寄厥怀。辞曰:

良夜既半,寂居鲜欢。炉烟未尽,华烛将残,忽有哀声,来自砌间。顾而喟曰:“此蟋蟀也,胡为而止,胡为而鸣?伊孰使之,有情无情?惟熙春与茂夏兮,百鸟哕哕其嘤咛。竞柔条而恋芳蕊兮,矜红衣与翠衿。胡是物之琐细兮,独含感于秋辰。尔其为声也,凄清激冽,啁啾骚屑。如怨如慕,如惨如悦。如叹如诉,如哽如咽。如谮如诅,如誓如诀。近者如昵,远者如别。骤者如唱,徐者如曳。低者如断,止者如绝。静者如思,繁者如聒。乍闻乍息,乍流乍涩,四无人声,载啾载唧,宛如骊姬,中夜而泣。余韵悠扬,附枕侵床,匪伊丝竹,自然宫商,又如韩娥,哀声绕梁。银缸焰息,玉壶漏寂,四壁寒声,曼引如一,又如褒姒,嘻而裂帛。薄帐寒透,繁音半逗,殒叶坠阶,迥风扑牖,又如王嫱,琵琶夜奏。寒堂草湿,坠露初滴,乍疑初雨,随风淅沥,又如英皇,潇湘鼓瑟。曲槛疏棂,孤灯夜清,泠泠入耳,凄凄刺心,又如文君,白头哀吟。绿窗如雾,流萤暗度,声声相续,如出机杼,又如木兰,当闰织素。吁何其悲也!

故知无情者物,乃遇秋而必伤;有情者人,讵感物而无怆?岂直月令纪时于居壁,诗人发叹于在堂,王褒有俟时之颂,宋玉有悲秋之章载!尔乃琼楼艳妾,金屋丽人,朱颜晔其不再,君恩极而易倾。思琴瑟兮惜遥夜,拂罗绮兮愁暮龄。怨瑶草之将歇,怅团扇于秋深。况复昭阳梦断,长信苔生。玉阶露满兮叹复叹,翠被凉生兮吟重吟。莫不闻声太息,掩涕沾襟。亦有关右羁妻,辽阳戍妇,盼交河兮无书,指邯郸兮有路。身欲化兮江上石,目已断兮河桥树。时倦织兮停机,听蟏蛸之在户。忆兰蕙兮春初,怨芙蓉于秋暮。又若驱车出塞,负羽从军,离离白草,莽莽黄云,念灭虏兮何期,思麟图兮树勋。况佳人兮渭曲,复爱子兮江濆,抚戈剑以色变,怅离别而思棼,忽悲音之互动,壮心激以如焚。复有负屈才人,抱奇志士,书十上而无成,策屡干而未遂。蒯缑剑兮谁怜,黑貂裘兮已蔽。叹韦编之三绝,发阴符于五夜。心耿耿兮日边,气炎炎兮斗际。感是物之得时,击玉壶兮屡碎。又如迁客投荒。孤臣去国,屈原动湘浦之悲,吴起洒西河之泣。安国罢兮心未灰,苏武归兮头已白。此时乃见物候凄凉,西风萧瑟,耿四野之寒吟,倏惊魂以荡魄。

乃若析圭紫极,纡组彤庭。赋秋莲于北夜,对紫微于西清。唐风吟兮主德劝,豳诗诵兮民事勤。犹且顾时视晷,触物惊心。异潘生之感遇,同陶侃之惜阴。矧怀恩阿未报,恐岁葬之予侵。骥伏枥兮思骋,鹰在鞲兮欲腾。惧心长而鬓短,能无慨于兹声。

于时叹息未终,庭叶骤陨,呼酒独酌,废书就枕,倏起舞于闻鸡,竟达曙而忘寝。

馆娃宫怀古五绝

唐代 •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郑妲无言下玉墀,夜来飞箭满罘罳。

越王定指高台笑,却见当时金镂楣。

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

西施不及烧残蜡,犹为君王泣数行。

素袜虽遮未掩羞,越兵犹怕伍员头。

吴王恨魄今如在,只合西施濑上游。

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浪淘沙·一泊沙来一泊去

唐代 • 白居易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

明皇秉烛夜游图

明代 • 高启

华萼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

大家今夕燕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

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新谱霓裳试初按,内使频呼烧烛换。

知更宫女报铜签,歌舞休催夜方半。

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

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

琵琶羯鼓相追逐,白日君心欢不足。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

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

一般行乐未知极,烽火忽至将如何?

可怜蜀道归来客,南内凄凉头尽白。

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

女冠子·四月十七

唐代 • 韦庄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吴文英
简介描述: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号“词中李商隐”,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

吴文英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绍定年间(1222年-1233年),吴文英游幕于苏州转运使署,为常平司门客,与施枢、吴潜、冯去非等交游。后置家于瓜泾萧寺。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往来于苏杭,先后游于尹焕、吴潜、史宅之、贾似道之幕,与四人皆有酬答,吴文英又与方万里、孙惟信、魏峻等交游。晚年吴文英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而死。

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著有《梦窗词集》,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他对词的贡献主要在艺术技巧方面,以讲究字面、烹炼词句、措意深雅、守律精严为基本特征。吴文英在丰富词体方面,也有一定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