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丘,陪仓幕,时魏益斋已被亲擢,陈芬窟,李方庵皆将满秩。
紫骝嘶冻草,晓云锁,岫眉颦。正蕙雪初消,松腰玉瘦,憔悴真真。轻藜渐穿险磴,步荒苔、犹认瘗花痕。千古兴亡旧恨,半丘残日孤云。
开尊,重吊吴魂。岚翠冷,洗微醺。问几曾夜宿,月明起看,剑水星纹。登临总成去客,更软红、先有探芳人。回首沧波故苑,落梅烟雨黄昏。
和同僚去虎丘游玩,适时仓幕同僚魏益斋已经升官,陈芬窟,李方庵任期都快满了。
骏马嘶鸣,野草冻住,天空中阴云密布,虎丘也好像双眉紧皱。正值芳洁的瑞雪刚刚消融,虎丘前的松树枝干消瘦,如同憔悴的真娘。持着短杖攀登虎丘,走过荒台,还能看到埋葬美好事物的痕迹。就把千古兴亡的旧恨融入到半丘残照孤云的沧桑当中去吧。
举杯饮酒,再次凭吊吴地先贤英魂。山间雾气因绿树映衬而呈翠色,湿润的山雾如寒水浸面,使得微有醉意的人们顿然清醒。想多少夜晚,月明星稀,剑池之下的宝剑沉埋,夜间可以在此看到剑气上冲的斗牛的奇妙景观。登临之后魏益斋就要离吴进京了,到杭州后一定春风得意,有如先去探花寻芳的使者。站在虎丘上回望苏州,在一片迷茫浩渺的烟雨沧波中,黄昏来临了,梅花也已为风雨所败。
“紫骝嘶冻草,晓云锁,岫眉颦”。开篇就通过景物描写点明这次游宴的时令和气氛,并暗示分别。天空中阴云密布,虎丘也好像双眉紧皱。“锁”字点明没有一点阳光,给人以沉甸甸的感觉。马嘶、冻草、云锁、岫眉颦几个意象奠定了全篇凄凉的基调。“正蕙雪初消,松腰玉瘦,憔悴真真”。三句凭吊真娘。这里用“蕙”来形容雪,并和下面凭吊美人相应。
“松腰”二句用憔悴的美人来形容松树枝干之瘦,又把它和楚宫细腰纤细的名妓真娘联系起来,立意颇为新颖。实际上这二句也是一笔双写,既是描写虎丘前的松树,又是凭吊真娘(真娘墓就在进山门不远外)。梦窗有一妾早亡,睹真娘墓未免生感。并借以寄托对亡妾的怀恋。“轻藜渐穿险磴,步荒苔,犹认瘗花痕”,这是写登虎丘的过程。“穿”字,意在表明虎丘道上林木浓密。借指词人在险磴荒苔之间辨认过去的繁华遗迹。“千古兴亡旧恨,半丘残日孤云”。这是词人在辨明了过去美好繁华遗迹后发出的感慨。阖闾振兴了吴国,最后在与越国交战中身亡。其子夫差,为父报仇,灭了越国,但最后却因一念之差放走了越王勾践,日夕滋意于酒色,最终又被卧薪尝胆的勾践灭国杀身。“千古兴亡旧恨”一句,喻意深刻,既有夫差如何励精图治,兴邦雪耻;也有夫差如何被胜利冲昏头脑,沉溺于享乐而最终导致亡国杀身。“半丘残日孤云”是写吊古的环境,把“兴亡旧恨”融入到半丘残照孤云的苍桑当中,不仅写出吊古在词人心中引起的凄凉之感,而且这个凄凉的画面也正是南宋残山剩水的真实写照。
过片紧承上片而来。说“重吊”,如果“步荒苔”之时只是由于繁华遗迹所触发的一时惆怅的话,那么此时便有开尊细论之意。山间雾气因绿树映衬而呈翠色,而这种翠色往往日暮时分最浓。此与上“残日”呼应。湿润的山雾如寒水浸面,使得微有醉意的人们顿然清醒,所以他们才能“重吊吴魂”。接下来,是借吊古抒发自己的怀抱。借剑池的典故感叹自己和同事们久沉下僚不甚得志之意。“登临总成去客,更软红先有探芳人”。二句写送别魏益斋。言登临之后魏就要离吴进京了。软红意思是说魏被亲擢,到杭州后一定春风得意,有如先去探花寻芳的使者,这既切合当时节令,又有祝贺魏进京和预祝即将离开苏州仓幕的陈芬窟、李方庵之意。“回首沧波故苑,落梅烟雨黄昏”。二句以写景总结了全篇,其表达的情感是相当复杂的。站在虎丘上回望苏州,在一片迷茫浩渺的烟雨沧波中,黄昏来临了,梅花也已为风雨所败。但梅花的飘落也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已为时不远。这幅画面所蕴涵的感情是极复杂的,既有吊古伤今、惜别怀人所产生的怅惘情绪,也有因友被拔擢而产生的希望之情。
这首按时间顺序写的记游词,从早晨到虎丘,一直写到傍晚宴会结束。但词人在选材和结构上颇具匠心。开篇即干净利落地点明“游”,并用“紫骝嘶冻草”五个字分别交待了出游,时气和离别时的气氛。结尾处用景语收,溶情入景,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通篇读来,在叙写中富于变化,在结构上亦极严谨。
该词写于苏州。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云,吴文英曾在苏州仓幕任职。仓幕同僚魏益斋将离开苏州,前往京城杭州,同事为他饯行,同游虎丘,梦窗写了该篇词记录游宴,抒惜别之情,并寄寓了身世和兴亡之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湘水经东安县东,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云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绿萝倒影。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湲,千里飞哀泻。冰玉半湾尘不惹,停凝欲挽东流驾。
百尺危崖谁羽化。一捻残香,拈插莓苔隙。忆自寻香人去也,寒原夕阳烧悲灺。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