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咏桂花

宋代吴文英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

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

白话译文

清晨蓝云笼罩,秋日玉树挂枝,金钏和霞枝交相辉映。宫女从昭阳宫起身,冷得肌肤起鸡皮疙瘩。浓香无处安放,随着冷风露珠飘散。铺开绣垫,怕花儿落在空阶上,变成萤火虫飞走。

三十六宫愁云密布,问谁能持金锸,把愁绪和月光一起移走。西厢的门锁被拉开,清酒素手再次相携。秋天到来,鬓发增添了多少白丝,任凭乌纱帽压低花枝。正是落叶时节,叹息停留在此,客人还未归来。

词句注释

  1. 金钏:一种金手镯。
  2. 锸:做衣服时插在四周的针,把衣服张平。
  3. 鬓华:花白的鬓发。
  4. 摇落:凋残,零落。

作品赏析

《声声慢·咏桂花》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咏物词,创作于其游幕羁旅期间。作品以平韵格写成,收录于《梦窗词》中,融合咏物与抒情,体现宋代婉约词的艺术特质。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以细腻笔触描绘庭院桂花,通过“金钏霞枝”“浓香”等意象刻画其华美形态与短暂芬芳,暗喻美好易逝的感怀;下片借“三十六宫”“广寒仙宫”等神话典故展开幻想,通过“秋来鬓华”“客又未归”等句直抒漂泊之愁。词作以现实与想象交织的结构,运用意象叠加、典故反用等手法,在咏桂中渗透个人身世之悲,展现“思深语丽”的创作风格。

猜你喜欢

四愁诗

两汉 • 张衡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杨万里与诚斋

宋代 •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件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诗

南北朝 • 谢朓

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

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

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

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

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

题弟侄书堂

唐代 •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同学一首别子固

宋代 • 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吴文英
简介描述: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号“词中李商隐”,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

吴文英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绍定年间(1222年-1233年),吴文英游幕于苏州转运使署,为常平司门客,与施枢、吴潜、冯去非等交游。后置家于瓜泾萧寺。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往来于苏杭,先后游于尹焕、吴潜、史宅之、贾似道之幕,与四人皆有酬答,吴文英又与方万里、孙惟信、魏峻等交游。晚年吴文英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而死。

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著有《梦窗词集》,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他对词的贡献主要在艺术技巧方面,以讲究字面、烹炼词句、措意深雅、守律精严为基本特征。吴文英在丰富词体方面,也有一定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