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弱冠未仕,缔交戚里,驰骛王室,遨游许史。归而称曰:狭邪才女,铜街丽人,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价,思尚衣巾。芳逾散麝,色茂开莲。陆离羽佩,杂错花钿。响罗衣而不进,隐明镫而未前。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回归。池翻荷而纳影,风动竹而吹衣。薄暮延伫,宵分乃至。出暗入光,含羞隐媚。垂罗曳锦,鸣瑶动翠。来脱薄妆,去留馀腻。沾粉委露,理鬓清渠。落花入领,微风动裾。
一位没有功名的青年客人,在有权势的外戚家游玩。小街曲巷有才华的少女,京城繁华街道闻名的美人。她亭亭玉立似月光朗照般的温柔,娇美的样子如明媚春光使人感到温馨。情意专注等待善价卖身,怀春想要侍奉青年男子。她的芬芳扑鼻超过散发麝香的香气,面庞姣好如盛开的荷花。以翠鸟华贵羽毛为饰的佩带参差错综,镶嵌各种颜色的金花令人眼花撩乱。只听罗绮衣服微响却不进入屋内,藏在明亮烛光后但不向前。她在走廊中暂停玉步,倚槛小憩,顺着长廊轻盈返回。窈窕的倩影与池中的荷影相映,罗衣的飘拂与翠竹的摇曳相谐。引领而盼傍晚到来,夜半时分丽人终于在焦急渴望中来到。罗裙下垂,穿着色彩鲜艳华丽衣裳;轻移莲步,精美首饰撞击发出悦耳声响。脱下身上薄薄的衣裳,体香浓郁而消魂。脂粉被晶莹的晨露沾湿,她对着清澈的渠水略微整理一下云鬓。轻柔的落花飘入她的衣领;清风徐来,拂动了她的单衣。
自宋玉的《高唐赋》、曹植的《洛神赋》之后,从两晋到南北朝,出现了大量以美人为吟诵对象的作品,其中南朝沈约的《丽人赋》可谓其中佼佼者。不过,《丽人赋》的主角是一位闹市中的娼妓,通过写其薄暮中偷赴佳期之事,表现出狭邪轻浮的特点,也反映了南朝士族阶层狎妓冶游的放浪生活。
作者首先细腻而传神地描绘了丽人姿容之美。从“狭邪才女”到“杂错花钿”,先写其容貌特点,后写其华美的服饰。“狭邪才女,铜街丽人”两句含有典故,前句出自古乐府《长安有狭斜行》,后世用“狭斜”街道指代娼妓居住之所;后句中的“铜街”指的是“铜驼街”,陆机《洛阳记》中有言:“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后世用来指代城市内的繁华街道。用这两个典故,则隐晦地指出丽人本是娼妓的身份。
其后,沈约分别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展开描写。“亭亭似月,嬿婉如春”,丽人姿容如皎洁的明月,神态仿如充满生机的春光,一静一动,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把丽人的不同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丽人的容貌、神态已宛在眼前,作者又更进一步,通过香味、服装、首饰等现实中的细节,写丽人之美。
从“响罗衣而不进”到“风动竹而吹衣”,由静态转入动态,由对人物外貌的正面描写转入对情景的描绘,以期在有画面、有情节的场景中显现人物特点。走路时罗衣摩擦的簌簌声隐约传来,忽明忽暗的灯光将人影投射到地上,但是却并未看到人物登场。“响罗衣而不进,隐明灯而未前”两句,并未直接点出具体人物,却包含两位主角:一个是着罗衣隐明灯的丽人,一个是焦急等待中的男子。丽人终于出场,她“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回归”,在细微的动作描写中,丽人的踌躇、顾虑、矜持体现出来,而男子盼而不得的失落心情也隐约可察。“池翻荷而纳影,风动竹而吹衣”,在满池荷花的映衬下,丽人窈窕的身影渐去渐远,轻风吹过竹林, 丽人轻薄的罗衣飘逸飞扬。荷花、竹林两个简单意象,共同构建出清新雅致的意境,并衬托出了丽人的动人姿态。
从“薄暮延伫”到最后,写了丽人夜半而来、天明而去的情景。丽人“薄暮延伫,宵分乃至”,出入时脸上含羞,面有媚态,锦衣飘飘,头饰摇摇。文中正面描写丽人的妩媚动人,又像是在以一直未出场的男子的视角欣赏佳人。 “来脱薄妆,去留余腻”一句,隐含一夜欢爱的信息,写出男子的留恋和回味。丽人离去时, “沾妆委露,理鬓清渠。落花人领,微风动裾”,这一幕情景美好而和谐,令人也不由得心生柔情蜜意。全文在意味悠长的情景中结束,引人遐思。
沈约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对丽人进行了多方面的细致描绘,并且摆脱了楚辞以来文人惯用“香草美人”寄托身世的传统,认为“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另外,文章文辞艳丽,对偶精工,显现出南朝骈赋富、轻、艳的特点。
《丽人赋》创作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沈约当时二十岁左右。沈约的祖父沈林子是一代名将,曾追随刘裕参加了北伐南燕、抵抗卢循、讨伐司马休之及灭亡后秦的战争,由于沈林子战功赫赫,吴兴沈氏在南朝门阀士族中占有较高的地位,沈约的父亲沈璞备受宋文帝的恩幸,可以说他既是朝廷命官,亦是文帝的家臣。正是这种特殊的君臣关系,使得该房支长期卷入皇室内争之中,并最终演化为沈氏宗族史上的一次家难,在元嘉三十年(453年)的“二凶之乱”中,时任淮南太守的沈约之父沈璞,因追随故主始兴王刘濬而“不从义师”之故,为起兵讨逆的孝武帝刘骏所诛。受此株连,当时年方十三的沈约,则被迫潜窜避难,继而虽获赦免,却仍在较长时期内没有获得功名,于是他开始四方拜谒,既攀附贵为始兴郡公的宗人沈庆之,为之捉刀代撰《让仪同表》,同时又出入于西阳王刘子尚门下,以期从中开辟仕途。《丽人赋》的首句“有客弱冠未仕,缔交戚里”便是交代了这个背景,结合全文来看,年轻的沈约在京城四方交游中结识了一位丽人,两人曾相互爱恋,晚上私下偷偷相会,这篇赋即是沈约为此丽人而作。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南。双艣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鼕鼕。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