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落寞的花枝外绵绵的春雨稍稍停歇,美丽的春光稍瞬即逝,孤寂自怜的心几欲难言。梁间的燕子双双相依而归,青青的柳枝也含情默默地低垂着。
画屏上的水墨山色如同心中那个模糊的人影一般如此模糊、遥不可及。佳人淡妆素抹。独伫瑶阶,禁不住寒意幽幽袭来。
此词是触眼前之景,怀旧日之情,表现了闺中女子伤春伤离的痛苦和不尽的深思。
上片第一句“隔花才歇廉纤雨”呈现了一幅这样的图景:一场绵绵细雨刚过,窗前那丛盛开的花,还点点滴滴地淌着雨水,颇有一种悲剧的情氛。后一句说“一声弹指浑无语”进一步点出缘由,原来是人生长怀别绪离苦,而生涯又如弹指一挥。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纳兰这里用“梁燕”就有点曹雪芹的“梁间燕子太无情”的意思。其实并非燕子无情,而是所爱的那个人无情,不及燕子守信双双归来。这句点出了一二句中营造的情绪的缘由,对于人生的嗟叹,都是由于思念引起的。接着“长条脉脉垂”一句,用拟人手法渲染前面的情绪,好像连一条条柳丝也通人性,默默无语,为她伤感。
下片写景视点转换很频繁。“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透过屏风,看向了窗外,看见远远的小山,呈现一派苍翠。然而似乎不忍卒观,马上又收回来,淡妆独立,独坐妆台。“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然后又起行徘徊,徒然伤怀,独立瑶阶,寒气浸透金丝织就的鞋子。
纳兰性德的抒情很有特色,总是将美好的意象披上伤感的情绪,似乎是要在美中添加悲剧色彩,而且这种悲剧色彩往往十分浓郁。这首词中“浑无语”“独自立”“透寒”,很能体现这样的抒情特点。
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已无从考证,约与《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作于同时。“伤春悲秋”作为中国古代文人一种特有的情结,长久寄居于各种诗词歌赋中,文人总多愁善感,一花一木,一沙一石,大自然里的万物都有可能激起万千思绪,有“小李煜”之称的纳兰心思本就细腻敏感,自然也不例外,这篇菩萨蛮便是他由思妇的角度所写的伤春之作。
青衫十载蟾宫客,黑绶三年凤岭头。
循吏声名武阳令,故家风味富平侯。
江边休叹双凫去,天上行看一网收。
八簉鵷班立仙仗,莫忘回首顾沙鸥。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康老胡雏,生彼月窟。
巉岩容仪,戍削风骨。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
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中国有七圣,半路颓洪荒。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
五色师子,九苞凤凰。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
跪双膝,并两肘。
散花指天举素手。
拜龙颜,献圣寿。
北斗戾,南山摧。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后,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此诗。
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