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背对夕阳,孤单地登上小楼,耳边传来不知谁家飘出的玉笛声。一行白雁飞入天际,菊花盛开,枯黄的叶子洒落一地。
四季更替的速度让人吃惊,人生的浮沉也让人惊叹,美好的时光像梦一样随水东流不见了,人间的一件件往事都是如此惆怅,就不要向横塘路上询问从前游玩过的地方在何处了。
此词上片一开篇就展现出一幅凄凉的画面:在一个秋日的黄昏,词人孤单地登上小楼,夕阳将他的影子一点点地拉长,就像他的心性一样,在时光的磨砺中消磨殆尽。登上小楼之后,词人耳边传来幽咽的笛声,其中似乎还夹杂着些许的感伤。远处,一行白雁飞人天际;近处,枯黄的叶子落了一地。至此,词人用残阳、小楼、笛声、大雁、黄花等繁复的意象点染出了秋天的神韵,又通过上小楼、听觉、抬头远望和低头俯视全面感受秋天,登高感怀。
下片,词人开始慨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惊节序,叹沉浮,辕华如梦水东流”,四季更替,人生浮沉,美好的时光像梦一样随着流水消失不见了。节序的变换让词人惊心动魄,因为这意味着衰老将至;而自然界的消长更喻示了人生的起伏变化,似水东流。至此,词人的惆怅之情已显而易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与词人的《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中的“我是人间惆怅客”所描述的是不同的季节,却有相同的意境,虽然时光飞逝,但惆怅的心情却如影相随。
全词表现手法多样,写景上远近结合,视听结合,有心理活动,也有秉怀直呼,词人的所见所感交错纷呈,身世之感与眼前景致互融,收放自如,清丽婉曲。
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有人说这首词是登高感伤之作,也有人指出横塘在江南,这是一首登高怀人之作,怀念的是沈宛或是江南的友人,莫衷一是。

岁大饥,人自卖身为肉于市曰菜人。有赘某家者,其妇忽持钱三千与夫,使速归。已含泪而去,夫迹之,已断手臂,悬市中矣。
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
两肱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
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肤脂凝少汗粟。
三日肉尽余一魂,求夫何处斜阳昏。
天生妇作菜人好,能使夫归得终老。
生葬肠中饱几人,却幸乌鸢啄不早。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臣闻元天列象,紫宫通北极之尊;大帝凝图,宏猷畅东巡之礼。是知道隆光宅,既辑玉于云台;业绍礼宗,必涂金于日观。陛下乘乾握纪,纂三统之重光;御辩登枢,应千龄之累圣。故得河浮五老,启赤文于帝期;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瑞开三脊,祥洽五云。既而辑总章之旧文,绍辟雍之故事。非烟翼驭,移玉辇于梁阴;若月乘轮,秘金绳于岱巘。
臣等职均刍狗,阴谢桑榆。幸属尧镜多辉,照馀光于连石;轩图光耀,追盛礼于枞金。然而邹鲁旧邦,临淄遗俗,俱沐二周之化,咸称一变之风。境接青畴,俯瞰获麟之野;山开翠屺,斜连辨马之峰。岂可使稷山遗氓,顿隔陪封之礼?淹中故老,独奉告成之仪?是用就日披丹,仰璧轮之三舍。望云抒素,叫天阍于九重。傥允微诚,许陪大礼,则梦琼馀息,仰仙阙以交欢;就木残魂,游岱宗而载跃。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