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神·湘水流

唐代刘禹锡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秋。

白话译文

湘江的水啊,不停地流,九嶷山的云雾至今还带着忧愁。

如果要问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在哪里,就在那零陵的芳草间,露水中的秋色里。

词句注释

  1. 九疑:山名。《史记·五帝纪·舜》:“(舜)葬于江南九疑。”
  2. 二妃:传说舜有二妃(蛾皇、女英),死于江湘之间,人称湘君,也称湘妃。
  3. 零陵:地名,传说舜葬之处,在今湖南宁远县境。

作品赏析

此词前两句以重复的句式强化湘水连绵不绝、流淌不息的意象;三句用典,说九疑山的云气与景物至今仍带着哀愁,暗指舜帝南巡不归,二妃追寻至九疑山,泪洒竹上成斑;后两句以设问的方式,回答二妃的所在。整首诗意境凄美、情感深沉,以湘水为背景,融合历史传说与自然景观,表达了深沉的怀念与哀愁。

猜你喜欢

玉楼春·东山探梅

宋代 • 刘镇

泠泠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白头空负雪边春,著意问春春不语。

睢阳叹

明代 • 李东阳

将军有齿嚼欲碎,将军有眦血成泪。

生为将星死为厉,尽是山川不平气。

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

强兵坐拥瞋相视,孝子忠臣竟谁是。

千载功名亦天意,君不见河南节度三日至。

经破薛举战地

唐代 • 李世民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白云泉

唐代 •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游西湖

宋代 • 苏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刘禹锡
简介描述: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存在江苏徐州、河南洛阳、浙江嘉兴三种说法,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为匈奴后裔)。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出生于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