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
海峤新辞永嘉守,夷门重见信陵君。
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
幸遇甘泉尚词赋,不知何客荐雄文。
激昂慷慨的悲苦长叹谁能听到?我多年谪居湘楚边远之地。
海边山岭刚刚送别被贬的永嘉令谢灵运,夷门监者侯赢又见到了敬贤的信陵君。
我这个无奈隐居的人现在迷茫困惑,您正如鸳鸟鸿鹄早已超越凡俗。
有幸得遇圣明君王喜爱辞赋文学,不知谁能够向圣上推荐我的好文章。
《酬令狐相公赠别》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七言律诗,作于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途经夷门(今开封)时,为酬答汴州刺史令狐楚赠别之作。
全诗以“越声长苦”起兴,通过“海峤新辞永嘉守”“夷门重见信陵君”等典故,暗喻自身迁谪经历与友人知遇之恩;后以“松菊迷路”“鸳鸿绝群”对比宦途迷茫与友人仕途超然,尾联“幸遇甘泉尚词赋”借汉代甘泉宫代指唐皇,含蓄表达荐引之愿。诗中对仗工整,情感深沉。
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晚年得裴度举荐任太子宾客,白居易称其“诗豪”。该诗收录于《全唐诗》,体现其晚年诗风特征。

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鹃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