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甿

唐代刘禹锡

刘子如京师,过徐之右鄙。其道旁午,有增增,扶班白,絜羁角,赍生器,荷农用,摩肩而西。仆夫告予曰:“斯宋人、梁人、亳人、颍人之逋者,今复矣。”予愕而讯云:“予闻陇西公畅毂之止,方逾月矣。今尔曹之来也,欣欣然似恐后者,其间有劳来之簿欤,蠲复之条欤,赈赡之恩欤?硕鼠亡欤,瘈狗逐欤?” 曰:“皆未闻也。且夫浚都,吾政之上游也。自巨盗间衅,而武臣颛焉。牧守由将校以授,皆虎而冠;子男由胥徒以出,皆鹤而轩。故其上也子视卒而芥视民,其下也鸷其理而蛑其赋。民弗堪命,是轶于他土。然咸重迁也,非阽危挤壑,不能违之。曩者虽归欤成谣,而故态相沿,莫我敢复。今闻吾帅故为丞相也,能清静画一,必能以仁苏我矣;其佐尝宰京邑也,能诛锄豪右,必能以法卫我矣。奉斯二必而来归,恶待事实之及也!”

予因浩叹曰:行积于彼而化行于此,实未至而声先驰,声之感人若是之速欤!然而民知至至矣,政在终终也。试尝论声实之先后曰:民黠政烦,须理而后劝,斯实先声后也。民离政乱,须感而后化,斯声先实后也。立实以致声,则难在经始;由声以循实,则难在克终。操其柄者能审是理,俾先后始终之不失,斯诱民孔易也。

词句注释

  1. 如:到……去。
  2. 徐:即今江苏徐州。鄙:边境,边邑。
  3. 旁午:亦作“旁迕”。指纷繁、交错。
  4. 增增:众多的样子。
  5. 斑白:头发黑白相杂,这里代指老人。
  6. 挈(qiè):牵,领。羁角:古代儿童的发式,一般是男角女羁,这里代指小孩子。
  7. 赍(jī):怀抱着。生器:指生活用具。
  8. 荷(hè):扛着,担着。农用: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工具。
  9. 摩肩:肩挨肩,形容人很多、很拥挤的样子。
  10. 宋:即宋州,治所在今河南商丘。梁:即梁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亳(bó):即亳州,治所在今安徽亳县。颍:即颍州,治所在今安徽阜阳。逋(bū):逃窜,逃亡。
  11. 复:再,又。
  12. 愕:惊讶的样子。陇西公:指董晋,唐河中虞乡人。曾被封为陇西郡开国公。(chànɡ)毂:这里指乘车。同“畅”。
  13. 尔曹:你们,代词。
  14. 欣欣然:形容高兴的样子。
  15. 劳徕(lài):统治者施民以恩德,使之来。
  16. 蠲复:免除劳役或赋税。
  17. 振赡:赈济,救助。
  18. 硕鼠:大老鼠。语出《诗·魏风·硕鼠》,这里指称横征暴敛的贪婪官吏。
  19. 礐(zhì)狗:疯狗。语出《左传·襄公十七年》:“国人逐礐狗,礐狗如于华臣氏,国人从之。”这里指代暴乱之人,即当时的藩镇割据势力。
  20. 浚都:即唐代的浚仪县,是当时宣武军节度使董晋的驻地。欧阳詹有诗云:“莫顾于家,莫流于辽。以饱以回,晨不宵。陇西公来浚都兮。”(《东风二章》)
  21. 上游:先进的地位,这里指政治经济中心。
  22. 巨盗:指的是安、史叛军。颛(zhuān):通“专”,指专擅兵权。
  23. 牧守:指州郡的地方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将校:是军官的通称。
  24. 虎而冠:老虎穿戴上人的衣服,喻指凶残的人。
  25. 子男:爵位名,为古代诸侯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四等和第五等。胥徒:本为服徭役的人,后泛指官府的衙役。
  26. 鹤而轩:语出《左传·闵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后用以比喻侥幸得到禄位。
  27. 子视卒:把他的差役视为己出,言其重视。芥视民:把他的人民视为草芥,言其轻视。
  28. 鸷(zhì):凶猛。蛑(móu):破坏庄稼的害虫。
  29. 弗堪命:不能忍受。
  30. 轶:通“逸”,逃跑。
  31. 阽(diàn):临近。壑:深沟或大水沟,泛指极危险之地。
  32. 囊者:从前。
  33. 清静画一:语出《史记·曹相国世家》:“萧何为法,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是说统一的政令能使农民得到安定。
  34. 仁:指施行仁政。苏:指解救,拯救。
  35. 佐:辅佐。宰:主管,主持。京邑:指京城地区。
  36. 豪右:指封建社会里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37. 恶(wū):叹词,表示惊讶。
  38. 浩叹:长叹。行积:积攒好的德行,指施仁政。化行:产生效果。
  39. 实:结果,成效。声先驰:名声先传播开去。
  40. 至至:(人民)到他们想去的地方。
  41. 终终:(政令)贯彻到它应该贯彻的地方。
  42. 黠(xiá):狡猾。颇:偏,不正。
  43. 离:流亡他乡。
  44. 经始:开端。
  45. 克终:能够坚持到底。
  46. 操:拿着。柄:权柄,权力。
  47. 诱:诱使,诱导。这里指治理。孔:很,言程度之深。

作品赏析

此文描述了刘子途中见百姓因新任长官清廉公正而归乡的场景,感叹名声能感召民心,但实效才是关键。而后进一步论述名声与实效的先后关系,强调掌权者需审时度势,使名声与实效相辅相成,终始不失,则引导民众将变得容易。全文通过百姓归乡的故事,阐述了名声与实效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

猜你喜欢

黄莺儿·客枕恨邻鸡

明代 • 杨慎

客枕恨邻鸡,未明时,又早啼。惊人好梦回千里。星河影低,云烟望迷,鸡声才罢鸦声起。冷凄凄,高楼独倚,残月挂天西。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清代 • 纳兰性德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寻雍尊师隐居

唐代 • 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小雨

宋代 • 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引驾行·虹收残雨

宋代 • 柳永

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背都门、动消黯,西风片帆轻举。愁睹。泛画鹢翩翩,灵鼍隐隐下前浦。忍回首、佳人渐远,想高城、隔烟树。

几许。秦楼永昼,谢阁连宵奇遇。算赠笑千金,酬歌百琲,尽成轻负。南顾。念吴邦越国,风烟萧索在何处。独自个、千山万水,指天涯去。

刘禹锡
简介描述: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存在江苏徐州、河南洛阳、浙江嘉兴三种说法,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为匈奴后裔)。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出生于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