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带着露的花在水中映出了倒影,笼罩在一片淡淡雾中的青草,挨着池中的碧水。金明池的水波荡漾出淡淡的暖意。垂柳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在风中摇曳,远远望去,对岸系着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的彩船。长长的虹桥,其台阶高低排列如雁齿般整齐,一直延伸到水殿。在柳树之堤旁,鱼龙曼衍嬉闹。那里聚集着一群穿着娇艳来闹春的美女,音乐声喧天。天气晴朗,花木沐浴在春风中,光泽鲜亮;一眼望去,金明池好象唐代的蓬莱池水一般清澈。
偶然看见皇帝出游于此,举杯与群臣共饮禊宴酒。在清莹的池水畔,开设御宴。数叶扁舟如在画楫上游荡,夺锦橱之戏的场面,就像彩霞般烂漫。游人尽情欢娱,歌颂《鱼藻》佳曲,乐声婉转动听。时有轻盈女子,每个人都佩垂着明珠,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渐渐走远。高远空阔的天空渐渐昏暗起来,就像夜晚的洞天之地。
本词用浓攀重彩、层层铺叙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当时都城的气象宏伟而又花团锦簇的社会风俗画卷。
上片一开始就写金明池,是开门见山的手法。“露华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三个四言句,前两句是对句,后一句散句补足前意。意谓沾着露水的鲜花在池中映出美丽的倒影,烟雾轻笼的丛草微微浸入碧色水池边。池水,暖洋洋的。从“露花”、“烟芜”和“波暖”中。散发出春晨的气息;这是金明池春日一顷碧波微暖、几枝红花相映的明亮的画面,为全词奠下了温暖而热烈的基凋。“露华”句为人瞩目。苏轼曾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华倒影柳屯田”(《词苑谈丛》)。接着景色推向岸边,“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这句是特殊的词雕语言,有词序颠倒和语意紧缩,意思是说远处的岸边,成行的杨柳树盒黄色枝条迎风飘荡;描绘着彩色图案的大船和龙舟停在岸边,船缆拴在柳树上。接着,是金明池中桥的特写镜头,“千步虹桥,参差雁齿,亩趋水殿。”虹桥,指金明池内仙桥。据《东京梦华录》:“仙桥,南北丝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漆阑槽,下排雁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驼虹,老飞虹之状,桥尽处,五殿正在池之中心。”这三句如实描写,却用化静为动的句式将仙桥凌波而起、雄跨池上、直通水殿的气势写活了。以上是金明池的静景描写。以下则着重写其热闹的动态游乐场顽,“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这是两两不同的戏类。鱼龙曼衍,一种变幻多端的古代戏术,按张衡《四京赋》所云,鱼龙者,一科奇兽。先戏于庭中,再入殿前池中激水,化为比目鱼,跳跃弄水,作雾遮日。雾毕,化为黄龙八丈,出水游戏于庭,炫耀日光。实际上大抵为由人装扮成珍奇动物所进行的特技表演。这种戏目,光怪陆离,引人入胜,可观性是很强的;但毕竟是虚幻的。后者则是指乐部歌舞妓表演。“族娇舂罗绮”是一句高度紧缩句,只有在词中为了合乐才有这种特殊句。意谓一群群娇美的、青春年华的穿著华丽的歌舞妓们,弹奏着急管繁弦,响彻云霄。这两类游乐活动,主要是从色和声两方面着笔的。至此,已将金明池上、岸旁的热闹景色写得跃然纸上。于是,再以歌颂性的“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作为上结。意谓远远望去,金明池上空景色晴朗、祥云彩光,彷佛看到了海上的蓬莱仙境。
下片换头几句构思十分巧妙。“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是写皇帝临幸金明池并赐宴群臣的景况。由上结的“似睹”仙境,到过片的“时见”皇帝宸游,歌颂之意,暗中相呼应,但画砥已大幅度转换。“楔饮”,指上巳日(夏历三月初三)临水滨洗濯,宴饮行乐。行文至此,切入本词的题旨。“临翠水”三字不要忽略,它上承金明池,下伏观舟赛。接着,“两两轻轫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写君臣们观看龙舟竞渡夺标。据《东京梦画录》记载当时夺标情况云:“又以旗招之,则诸船皆列五殿之东西,对水殿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本词的艺术手法体现之。“两两轻轫”指两行小船。“飞”字极青划桨之快速,在激烈竞技状态中。因锦标为锦彩银碗之类,在春天丽日的映照下,霞光灿烂,故曰“霞烂”。以上两句生动地再现了小舟飞桨夺标的热烈景象。下面再进一层铺叙,“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鱼藻》为《诗·小雅》篇名,共三章,相传认为是天子宴诸侯、诸侯赞美天子之诗。用此典,是极写宴会上徘徊宛转,唱诗赞美天子。至此,君臣们的欢乐已达极点,词中对皇帝的歌颂也到高潮。于是,文笔一转,再从侧面烘托皇恩,许士庶游赏金明池。“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委,争收翠羽,相将归远。”诗人选取了游女画面,是很巧的剪裁。“别有”两字就意味是和宫廷不同的另一类人群。这几句用了曹植《沼神赋》中的典故。该赋写众女神漫游时“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归远”隐含游乐人散,天已晚了。煞拍也就很自然地写出“渐觉云海沥沉,洞天日晚。”傍晚,天上白云茫茫,金明池上巍峨精美的殿台楼阁,渐渐笼罩于一片暮霭沉沉之中,宛如神仙所居住的洞府一般。这和上绪的“蓬莱”仙境,遥相呼应。全词用赋笔铺叙了金明池的一天之中热烈游况,以晨景始,以晚景终,在恍惚迷离、令人遐思中结束;充分体瑚了柳永慢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
本词写北宋仁宗时,时值政治清明,社会升平,赵祯被册立为皇太子,预示国运兴隆。每年三月一日开始便有君臣士庶游赏汴京金明池的盛况。据《东京梦华录》,金明池“在顺天门外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有面北临水殿,车驾临幸,观争标,锡宴于此”。柳永于天禧二年(1018年)初到京都,柳永在京都感到都市的繁华和个人的自由欢乐,令他不由不赞美和热爱太平盛世,词人带着新鲜与喜悦的心情由衷地歌颂,作了《破阵乐·露华倒影》赞美都城的繁华,描述都城人民在金明池和郊野春游的欢乐。
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苏轼赞道:“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这是对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高度赞赏。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踏白石滩。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龛间长丈余,门户无扃关。
仰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
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
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
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
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
枝梢嫋青翠,韵若风中弦。
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
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
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
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
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
野绿簇草树,眼界吞秦原。
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
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阑。
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
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
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盘。
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西开玉像殿,白佛森比肩。
斗薮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叠霜为袈娑,贯雹为华鬘。
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
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栴檀。
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
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
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然。
众宝互低昂,碧佩珊瑚幡。
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
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
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祗园。
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
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
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
月与宝相射,晶光争鲜妍。
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
晓寻南塔路,乱竹低婵娟。
林幽不逢人,寒蝶飞翾翾。
山果不识名,离离夹道蕃。
足以疗饥乏,摘尝味甘酸。
道南蓝谷神,紫伞白纸钱。
若岁有水旱,诏使修苹蘩。
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
危石叠四五,靁嵬欹且刓。
造物者何意,堆在岩东偏。
冷滑无人迹,苔点如花笺。
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
目眩手足掉,不敢低头看。
风从石下生,薄人而上搏。
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骞。
孇孇三面峰,峰尖刀剑攒。
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
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
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
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
周回绕山转,下视如青环。
或铺为慢流,或激为奔湍。
泓澄最深处,浮出蛟龙涎。
侧身入其中,悬磴尤险艰。
扪萝蹋樛木,下逐饮涧猿。
雪迸起白鹭,锦跳惊红鳣。
歇定方盥漱,濯去支体烦。
浅深皆洞彻,可照脑与肝。
但爱清见底,欲寻不知源。
东崖饶怪石,积甃苍琅玕。
温润发于外,其间韫璵璠。
卞和死已久,良玉多弃捐。
或时泄光彩,夜与星月连。
中顶最高峰,拄天青玉竿。
冋令上不得,岂我能攀援。
上有白莲池,素葩覆清澜。
闻名不可到,处所非人寰。
又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砖。
插在半壁上,其下万仞悬。
云有过去师,坐得无生禅。
号为定心石,长老世相传。
却上谒仙祠,蔓草生緜緜。
昔闻王氏子,羽化升上玄。
其西晒药台,犹对芝术田。
时复明月夜,上闻黄鹤言。
回寻画龙堂,二叟鬓发斑。
想见听法时,欢喜礼印坛。
复归泉窟下,化作龙蜿蜒。
阶前石孔在,欲雨生白烟。
往有写经僧,身静心精专。
感彼云外鸽,众飞千翩翩。
来添砚中水,去吸岩底泉。
一日三往复,时节长不愆。
经成号圣僧,弟子名扬难。
诵此莲花偈,数满百亿千。
身坏口不坏,舌根如红莲。
颅骨今不见,石函尚存焉。
粉壁有吴画,笔彩依旧鲜。
素屏有褚书,墨色如新干。
灵境与异迹,周览无不殚。
一游五昼夜,欲返仍盘桓。
我本山中人,误为时网牵。
牵率使读书,推挽令効官。
既登文字科,又忝谏诤员。
拙直不合时,无益同素餐。
以此自惭惕,戚戚常寡欢。
无成心力尽,未老形骸残。
今来脱簪组,始觉离忧患。
及为山水游,弥得纵疏顽。
野麋断羁绊,行走无拘銮。
池鱼放入海,一往何时还。
身著居士衣,手把南华篇。
终来此山住,永谢区中缘。
我今四十余,从此终身闲。
若以七十期,犹得三十年。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绀缕堆云,清腮润玉,汜人初见。蛮腥未洗,海客一怀凄惋。渺征槎、去乘阆风,占香上国幽心展。□遗芳掩色,真恣凝澹,返魂骚畹。
一盼。千金换。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离烟恨水,梦杳南天秋晚。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