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五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吴地有个读书人叫徐孟祥的,其能读书著文,且志行高洁,家住光福山中。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他的名声在吴地隐约可闻。缙绅大夫如果到西山游览,一定会到他家拜访。徐孟祥曾经建了几间房子,屋顶用白茅覆盖,不作豪华修饰,只在屋内粉上白泥,很像一座雪屋。建成以后,正赶上天下大雪,于是用“雪屋”来给他命名。范阳卢舍人用古隶书为他的雪屋写了匾额,与徐孟祥交好的官员,写诗来歌咏他的雪屋,叫我来为他的雪屋作记。
水神发号施令,草木停止生长,(干枯凋零),这是冬季来临的时候。天地郁积阴冷之气,空气潮湿就会下雨,天气寒冷就会下雪,纷纷扬扬,千里白茫茫,将山林大地全部覆盖。万物被埋没无法看到,那万物的生机不就差不多停止了吗?谁也没想到,其生机反而寄托在大雪之中呢。所以冬至这个节气,处在小雪之后,大雪之前,但一阳已经在五阴之下孕育呢。因此,腊月中有大雪,那么来年春天就会丰收,人们也不会患疾病。这种雪,不仅仅因他的颜色洁白而值得推崇(看重),大概还在于蕴含生机,消弭灾祸的作用吧。远古的人,有的在树上居住,有的在洞中生活,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生活会生病。圣人建房居住,希望能够避免这两者的忧患罢了,最初并没有后世那种豪华奢侈的装饰啊。徐孟祥读书学习古人,盖茅草为屋,不讲究豪华奢侈,也许他是像古人那样的吧?现在又加上(房子建成之时)又下了雪,难道也是在彰显他高洁的志行吗?仅仅是这样吗?孟祥隐居在深山,但不为世俗所重用,困窘卑微就好像整个冬天凝结的冰雪。至于他把善行施与别人,有成就他人的想法,自己(却)不占有成果的情形,就又如同雪有生长万物消弭灾祸的功效啊!把屋子取名为雪,难道不是很正确吗?至于打开屋门,观赏雪的姿态风度,就表现在各位作者描写雪屋的文章之中了,我就不再多写了。
讲述的是一个叫做孟祥的读书人,志行高洁以自己的能力成就他人,对名利很淡薄。雪屋记就是在赞扬品行高洁之人。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万姓祝年丰。
阶下青松留玉节,夜来风雨作秋声。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胡芦提倒稳。
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
权门多噂𠴲,且复寻诸孙。
诸孙贫无事,宅舍如荒村。
堂前自生竹,堂后自生萱。
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浑。
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
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
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可论。
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