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宋代王安石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白话译文

春雨拍打着江南的树木,一夜之间催开无数花朵。花期过后,绿叶繁茂,逐渐形成巨大的凉荫,树下有来往的游人踏出一条归家的小路。

我和你相逢的地方,无奈即将是暮春时节。花事已残,我端起酒杯向东风祝祷,请你暂且不要让春天就这么匆匆离去。

词句注释

  1. 伤春怨:词牌名。全词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伤春怨”词牌只有王安石这一首词传世。
  2. 打:拍打。
  3. 阴:树荫。
  4. 不道:不堪,无奈,不料。
  5. 祝:祝祷。
  6. 且:暂且,姑且。
  7. 恁(nèn):这么,那么,如此。

作品赏析

此词表达了词人不愿让春色归去的惜春恋春之情。上片主要写春景。首先出场的是调皮的春雨,只见它不住地敲打花树,接下来便有了“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的美丽景色。上阕纯写春景,但写景中已露惜春之意。下阕抒情,词人欲留住春光。回想起与好朋友曾经相逢的地方,心中自然欢喜,但可惜的是赶上暮春时节百花凋残,不免有些失望,甚至有了点点忧伤,所以借“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抒发了惜春之情以及留春之意。全词寥寥数语,便将伤春和送别的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惜春的同时又巧妙地表现了自己对离人的挽留之情。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将伤春与送别的主题结合起来表现,在惜春的同时巧妙地表现了对离人的挽留。全词写出了江南暮春烟雨迷濛的景色,衬托出作者与友人相逢将别时的情景。通篇寓情于景,含蓄蕴藉。

创作背景

这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江宁元丰间,尝得乐章两阕于梦中,云“雨打江南树(以下略)”。其二云:“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鞭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带草。泪痕都榅了。”据此,此词为王安石梦中作。

名家点评

  •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伤春怨》(按:此词《词综》题为《伤春怨·梦中作》),王安石结语,与欧公暗合。
  • 清·王闿运《湘绮楼选绝妙好词》:以去要君语,尚有一肚皮新法要施行,却不见一点执拗。

猜你喜欢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宋代 • 陈人杰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谏院题名记

宋代 • 司马光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伊州歌

唐代 • 王维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兰陵王·恨之极

宋代 • 辛弃疾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有人以石研屏见饷者。其色如玉,光润可爱。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多力善斗,号张难敌。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居三日,其家人来视之,浮水上,则牛耳。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辄不利。”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觉而忘其言。后三日,赋词以识其异。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望夫江上岩岩立。嗟一念中变,后期长绝。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倾为石。

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依然困斗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

送裴侍御归上都

唐代 • 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王安石
简介描述: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宋仁宗末年,曾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但未被采纳。宋神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继续阐述变法主张,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升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制定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次年拜相,大力推行改革,并积极促成熙河开边。变法初期,神宗对王安石言听计从。然而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反对者声势颇大,且变法派内部也出现分裂。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因君臣间在变法上的分歧而罢相,出判江宁。累封为荆国公。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今人辑有《王安石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