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宋代王安石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白话译文

春雨拍打着江南的树木,一夜之间催开无数花朵。花期过后,绿叶繁茂,逐渐形成巨大的凉荫,树下有来往的游人踏出一条归家的小路。

我和你相逢的地方,无奈即将是暮春时节。花事已残,我端起酒杯向东风祝祷,请你暂且不要让春天就这么匆匆离去。

词句注释

  1. 伤春怨:词牌名。全词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伤春怨”词牌只有王安石这一首词传世。
  2. 打:拍打。
  3. 阴:树荫。
  4. 不道:不堪,无奈,不料。
  5. 祝:祝祷。
  6. 且:暂且,姑且。
  7. 恁(nèn):这么,那么,如此。

作品赏析

此词表达了词人不愿让春色归去的惜春恋春之情。上片主要写春景。首先出场的是调皮的春雨,只见它不住地敲打花树,接下来便有了“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的美丽景色。上阕纯写春景,但写景中已露惜春之意。下阕抒情,词人欲留住春光。回想起与好朋友曾经相逢的地方,心中自然欢喜,但可惜的是赶上暮春时节百花凋残,不免有些失望,甚至有了点点忧伤,所以借“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抒发了惜春之情以及留春之意。全词寥寥数语,便将伤春和送别的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惜春的同时又巧妙地表现了自己对离人的挽留之情。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将伤春与送别的主题结合起来表现,在惜春的同时巧妙地表现了对离人的挽留。全词写出了江南暮春烟雨迷濛的景色,衬托出作者与友人相逢将别时的情景。通篇寓情于景,含蓄蕴藉。

创作背景

这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江宁元丰间,尝得乐章两阕于梦中,云“雨打江南树(以下略)”。其二云:“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鞭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带草。泪痕都榅了。”据此,此词为王安石梦中作。

名家点评

  •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伤春怨》(按:此词《词综》题为《伤春怨·梦中作》),王安石结语,与欧公暗合。
  • 清·王闿运《湘绮楼选绝妙好词》:以去要君语,尚有一肚皮新法要施行,却不见一点执拗。

猜你喜欢

长相思令·烟霏霏

宋代 • 吴淑姬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唐代 •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酬朱监纪四辅

明代 • 顾炎武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夜雨寄北

唐代 •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王安石
简介描述: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宋仁宗末年,曾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但未被采纳。宋神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继续阐述变法主张,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升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制定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次年拜相,大力推行改革,并积极促成熙河开边。变法初期,神宗对王安石言听计从。然而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反对者声势颇大,且变法派内部也出现分裂。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因君臣间在变法上的分歧而罢相,出判江宁。累封为荆国公。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今人辑有《王安石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