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後,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飗。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我看杜少陵的诗,可以说是与世间物质本原相通,具有浑然正气。
他的诗有开拓天宇、旋转大地的力量,那雄壮的面貌和坚毅的神情都是我难以企及的。
在这广阔浩渺的世界中,自然就会生有多种多样的生物。
有美丑、大小而且千差万别,竟然看不出是怎样被创造万物之手雕镂、刻画出来的。
杜甫具有这样的才华,可惜命运多舛到了极致,他一生穷困潦倒,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他年近半百只担任了一个小官,可是后来还是免不了被贬谪流徙,忍饥挨饿漂泊了半个九州。
他的妻子瘦弱,后来他的幼子饿死,一家人在战乱年代还常常遭受盗贼兵祸的威胁。
这样的环境下,杜甫依然不忘记忧思国家社稷安危,他用诗歌揭露争的残酷,去吟咏民间疾苦。
他的心愿是希望皇上能成为像尧舜那样圣明的君主,大臣都能像商的伊尹和周朝的周公旦一样贤能。
他一个人住在破旧的屋子里,宁愿让他受冻而死,也不忍心看着天下人在寒风冷雨中颠沛流离。
现在的人只为个人困境悲叹,伤感自己怀才不遇,我真为他们感到羞愧。
所以当我看到杜甫的画像时,想起了他高洁的品质和才华,再一次泪流满面地躬身祭拜。
只是如今推想杜公的思想和胸怀,自古以来很少见,我真希望他能起死回生,然后追随在他的身边一同畅游。
这是一首颂扬人物生平的七言古诗,诗中强调杜甫巨大的文学创作才能、崇高的道德光辉的人格和自己景仰追随的愿望。诗中五言与七言交错而发,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抑扬顿挫之间使人心潮澎湃,情感一触即发。
在这首古诗中,王安石传神地刻画了杜甫的精神风貌,真切地表现了他的心中所感。诗中先是从杜甫的诗歌写起,赞美他的诗歌气势非凡,有天地浑然之气,而且“力能排天斡九地”,其“壮颜毅色不可求”,足以“天地造化万物,或丑或美,大小巨细,千姿万态的化育之功”,显然这是在比喻杜甫不同凡响的才华;再写杜甫仕途的悲惨遭遇,以及本来就家庭贫苦却又遭受丧子之痛的境况,默默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最后赞美杜甫的高尚人格,表达了对杜甫的钦佩之情。
王安石对杜甫推崇备至。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王安石在任舒州通判期间,辑录了一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集,并写有《老杜诗后集序》。《杜甫画像》大约写于这前后。
山村病起帽围宽,春尽江南尚薄寒。
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
收拾吟牋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
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
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
当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
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
莫怪鸳鸯绣带长,腰轻不胜舞衣裳。薄幸只贪游冶去,何处,垂杨系马恣轻狂。
花谢絮飞春又尽,堪恨。断弦尘管伴啼妆。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