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折柳狂吟,砚波尚湿红衣露。仙桃宴早,江梅春近,还催客句。宫漏传鸡,禁门嘶骑,宦情熟处。正黄编夜展,天香字暖,春葱剪、红蜜炬。
宫帽鸾枝醉舞。思飘扬、臞仙风举。星罗万卷,云驱千阵,飞毫海雨。长寿杯深,探春腔稳,江湖同赋。又看看便系,金狨莺晓,傍西湖路。
我攀折来杨柳枝,边狂舞边吟词,即席就用“红衣露”砚成墨汁,填下了这首词为你祝寿。你早就能赴那仙桃宴,现在又有红梅怒放为你祝寿,且又助我灵感迸发,将这首词畅快地写下去。鸡人官夜呼达旦,警策着百官们准时上朝,清晨之时在午门外会有百官们上朝时乘坐来的车骑嘶鸣声。而这就是尹焕老兄你已经做熟了的事情啊!老兄晚上秉烛草拟公文敕令,身旁御香袅袅,又有侍女十指如葱管,为你剪烛使之明亮。
你虽身子瘦弱但才思敏捷,醉中运笔创作势如那鸾翔凤舞,又自觉文思如泉涌,思接万里如仙人之飞举遨游。胸藏万卷书,飞笔走毫能如云如雨而落笔千言。你虽是官员身份,但是仍旧喜欢与我这样的江湖游子交结来往,所以寿宴上也就有江湖中人前来同赋寿辞,并且举杯祝颂你长寿康健,官运如春天万花齐放般的红红火火。你家的寿宴通晓达旦,直到黄莺啼晓。朋友们这才纷纷备好鞍马启程,从西湖边沿着环湖路回去。
此词发端一韵,回忆尹焕中进士后离开京都到苏州任职时的送别情况。首句“折柳”点明送别,“狂吟”写尹焕临行时吟诗作别。“砚波尚湿红衣露”言赠别诗写得感人,至今还记得当时侑酒的歌女被感动得泪水潸潸。起笔颇为含蓄,不说自己被尹焕之赠别诗所感动,而用侧面烘托法。首韵是逆笔回忆往昔,写出两人交谊之深厚长远。起笔颇妙。“仙桃宴早”一韵,言尹焕后来又被调回京都任职。任两浙转运漕司的运判的第二年就调至京师尚书省左司郎中,成为朝廷命官,故曰“仙桃宴早”。“江梅春近”句,“梅”暗切“梅津”之号,“春近”言其官运享通。“宫漏传鸡”一韵,紧承“春近”二字,写尹焕到尚书省任左司郎中(相近宰相之职)上早朝的情形。“宫漏传鸡”二句言天还未亮,尹已乘马赴朝,在宫门外下马等候,看宫漏报时,听鸡人传叫。“宦情熟处”一句,言其极为熟悉为官的各种事宜。“正黄编夜展”一韵,写尹焕在宫中、家内披阅文卷,代写敕令的情况。“夜展”二字,可见出尹焕为官之勤奋。尹焕为尚书左司郎中时兼任敕令所删定官,还负责草拟皇帝的敕令,“天香字暖”写其在宫中草拟公文敕令时,时而有御香袅袅。“春葱剪、红蜜炬”写尹焕夜晚在家中拟公文时有侍女剪烛侍奉。按词意,此为倒装句,应在“黄编夜展”之后。
过片继写尹焕在朝中为官情况。“宫帽鸾枝醉舞”二韵,言其头戴插着宫花的幞头,神态潇洒,步履高远,思绪飘扬。“臞仙”典出《大人赋序》,原指患有消渴病的司马相如,此处又化用陆游《射的山观梅》“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乃有此仙”,以代指梅花,于是暗切“梅津”。“星罗万卷”一韵,言尹焕才华横溢。“星罗万卷”喻其读书万卷,知识渊博。“云驱千阵”,化用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诗句,极写尹焕之文思敏捷如三峡水之倒流,行文气势大可独扫千人军阵。“飞毫海雨”化用陆游《跋东坡七夕词后》“惟东坡此篇,居然是星汉上语,歌之曲终,党天风海雨通人”,赞尹的笔墨有天风浪浪海风通人的气势。“长寿杯深”一韵,扣题写“寿”字,以深杯用酒之意祝尹长寿,“探春腔稳”二句既祝其文运亨通、仕途顺利,又祝其在朝在野都有知己。最后“又看看便系”一韵,表达了《水龙吟·寿尹梅津》中的“午朝回、吟生晚兴。春霖绣笔,莺边清晓,金狨旋整”之意,言其转瞬之间便是退朝休息之时,既可游赏西湖美景,又可用久早春雨之笔,抒写那清新悦耳、生动活泼的诗文。
此篇遣词用字别具一格,富于创造性。一是善用代字。如用“天香”代宫中御香等。二是善化典故。如“云驱千阵”,化用杜诗,表达笔势健挺有力。三是善用色彩艳丽及富于动感的字词。如“红衣”“黄编”“春葱”“金狨”“红蜜炬”等词色彩艳丽,“折柳”“催客”“传鸡”“嘶骑”“剪红”“飞毫”“探春”“夜展”“字暖”“云驱”等词富于动态。仅百余字的小词在频繁的时空变化中道尽了尹焕穷达进退的一生。正如清人况周颐所说:“梦窗密处,能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蕙风词话》)
此词是词人为好友尹焕所作的祝寿词,约作于淳祐八年(1248年)。词人与尹焕的交游最笃,集中赠尹焕的词有十一首之多,而尹焕则曾为词人的词集作序曰:“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此词乃是词人四十八岁时在杭州作。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 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飏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柳困桃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拚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