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

宋代苏轼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白话译文

谁怀念李白而想和李白举酒论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夸说当时扬州的繁华富丽。从早春又到晚春初夏,离恨之情千斤重。

小船连夜渡江来到扬州,大家同时吃惊而又笑我经过旅途辛苦的疲困容颜。说的话仍然带着江东口音。夜深喝酒的地方,仍是像作梦一样。

词语注释

  1. 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2. 草堂:杜甫在成都时的住所。江东: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往来于金陵(今江苏南京)、采石(今属安徽)之间。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3. ‘‘珠帘”句:杜牧《赠别二首》之一:“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4. 轻舸(gě):小船。
  5. “语音”句:言友人说话时吴地口音未改。吴侬,吴地口音。
  6. “夜阑”二句:化用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作品赏析

上片写对友人怀念的深切。“尊酒何人怀李白”两句,运用杜甫怀念李白的典故,抒写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何人”,当然是指杜甫,故作设问,不仅增加了句法的变化,也使语言显得含蓄有味。杜甫、“草堂”都是词人自喻,“李白”、“江东”则是他喻,即比喻友人,亦即“扬州席上”的主人。“珠帘十里卷香风”,用杜牧诗意写扬州,暗指东道主王存,与上文“怀李白”、“指江东”语意相承。词人怀念之情虽深,可是“花开花谢,离恨几千重”。“花开花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这里是说离别之久;“离恨几千重”,是夸说离恨之深,而且使抽象的感情有了形体感,似乎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有了上片的铺垫,下片写扬州席上意外相逢时的惊喜和迷惘,就显得十分真实可信了。“轻舸渡江连夜到”,承上“珠帘”句,点出题目“夜到扬州”。词人是从江南京口渡江而来的,所以才如此便捷。“一时惊笑衰容”,紧承前句,写出了与友人意外相逢时惊喜参半的复杂感情。词人当年已56岁,又久历宦海沉浮,天涯游宦,说是“衰容”,想来是极为吻合的。彼此倾谈时,词人还发现,对方“语音犹自带吴侬”。结穴二句写“席上”的情事:“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这里化用杜甫写乱离中与亲人偶然重聚时深微感情的名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来表现这次重逢时的迷惘心态,从而深化了与老友间的交谊。

这首词真实地表露了词人当时“量移”后的心境。“量移”,虽未能彻底平反昭雪,但已显现出宽赦之君恩。所以,词人先以李白受谗自喻,后以杜甫乱中幸得生还相譬,其用事贴切,暗与自己实际遭遇相合。故而在六十字的短短篇幅中,写了相忆、相聚、慰藉、话旧、伤离等广阔的内容,含蓄地倾诉了自身之不幸遭遇,使作品更富于感愤。使人读之浮想联翩,为之凄然。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苏轼从杭州任上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过扬州,友人设宴,于是作此词于席上。

名家点评

  • 《太原日报》副刊部主任张厚余: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词人反复地写出了与友人相逢时的复杂心情。上片写思念之切,离恨之苦,中间又穿插写相见之欢;下片写相见之欢又点出昔日相离之思和明朝又离之叹。悲欢离合种种矛盾的思缕交织成一片,在古今诗词中这种写法和由此而达到的境界还极为少见。

猜你喜欢

清平乐·烟深水阔

唐代 • 李白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自叙

唐代 •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竹里馆

唐代 •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猛虎行

唐代 •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苏轼
简介描述: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