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纪行

明代袁宗道

从石首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耳。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雪,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余笑曰:“同袍相调,常事耳。”因大笑。明日,风始定。

白话译文

从石首到岳阳,一路水如明镜,山似青螺,篷窗之下,饱看风景,还嫌看不够。最奇怪的是,距墨山仅三十里,船行了两天,总共行了二百余里,还在山下盘旋。太阳早晨从这里露出,晚上从这里落下,旭日的光辉与落日的斜照,都在一个地方。因为长江之水萦回于山间,所以帆船绕着山的腹背行走,虽然走得很快,还是觉得缓慢。

经过岳阳的时候,想游览洞庭湖,被大风所阻。我的三弟小修秀才,写了一篇《诅柳秀才文》,文中多谐谑的话语。傍晚风极大,波涛摇撼,声若响雷,靠近岸边的地方,水都揉碎成白沫,船几乎要覆没。老三说:“难道是柳秀才报复吗?”我笑着说:“好朋友互相调笑,是平常事罢了。”于是大笑。第二天,风才平静下来。

词句注释

  1. 岳阳:今湖南省岳阳市。
  2. 石首:今湖北省石首县,滨长江。
  3. 蓬窗:船窗。蓬,同“篷”。
  4. 墨山:在湖北省石首县及湖南省交界处。
  5. 萦回:曲折往复。
  6. 帆樯:指船只。樯,桅杆。
  7. 腹背:指山的凸出处与凹曲处。
  8. 甚驶:意为船行驶甚速。
  9. 濡迟:迟缓,慢。
  10. 洞庭:即洞庭湖。
  11. 尼:阻。
  12. 季弟:小弟。小修:袁中道,字小修。
  13. 诅:咒骂。柳秀才:指唐代传奇《柳毅传》中的柳毅,传说中他为受丈夫虐待的龙女传书到洞庭龙宫(洞庭龙王是龙女之父),龙君讨回公道后感谢他的传告,遂招他为婿。
  14. 谑语:玩笑话。
  15. 同袍:穿同样衣服的人,意指季弟与柳毅同为秀才。
  16. 调:调笑。

作品赏析

全文布局三个场景,展现三种意境,领略三重境遇。从石首至岳阳行水路,清风和煦下的水清澈明净,犹如一面镜似的平静,山青黛如墨、形似田螺。作者写意状物,娓娓几笔,情景犹在眼前,引申出这美好如斯岂是能看得饱的。这里的“饱”字,画龙点睛刻画出作者意犹未尽的赏景感受,从而沉淀铺就出下一个场面,引出墨山的“奇”。奇在何处,墨山三十里水路,小舟行了两天,这还不算奇。“奇”的是两百里水路,像一直在墨山周围打转、盘桓般,朝出与日暮,似未曾离开、走远。当风帆绕着“墨山”逶迤,只觉人在舟中,舟在水中,水在山中,流水虽快,却始终驶不出圈圈绕绕的滞留。当然,一旦突破瓶颈,走出怪圈,另类情景便豁然开朗了。洞庭湖上,大风而至,波澜兴起,情境骤变,作者与其弟小修的心绪反而大好。小修作《诅柳秀才文》,调侃戏谑着。临近暮色,风厉起来,搅得水面波浪翻滚如雪,靠近水岸处,吞吐成白色的泡沫片片飞起来,荡得小舟欲翻,小修遂笑:“柳秀才这就来报复了啊。”兄弟俩不由轰然而笑。余说:“同袍相调,常事耳。”表达出亲情之间相处的轻松暖融,让人温暖十分。

这篇山水小品词句精炼,意象丰美,情景轻松,可贵之处在于深入浅出,品读简单,意会容易。

创作背景

这篇游戏估计作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丁亥(1578年)春天,即袁宗道中进士的第二年。二十九岁的宗道,从故乡公安带了三弟中道和家眷,乘船经石首、岳阳、武昌,上京任职。这篇文章是作者为记述从石首至岳阳沿途观感而作。

名家点评

  •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蒋松源《历代小品山水》:“从石首到岳阳,全是水路,文中以墨水作陪衬,山水萦绕,使所见之景极有立体感;而且以兄弟相谑作烘托,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闲适轻松的心情,情景十分和谐,令人陶醉。”

猜你喜欢

偶作寄朗之

唐代 • 白居易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金字经·樵隐

元代 • 马致远

担挑山头月,斧磨石上苔。且做樵夫隐去来。柴,买臣安在哉?空岩外,老了栋梁材。

折桂令·荆溪即事

元代 •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唐代 • 皇甫松

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于易水送人

唐代 •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袁宗道
简介描述:

袁宗道(1560年—1600年),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太子讲官,官至右庶子。与弟袁宏道、袁中道齐名,并称“三袁”,反对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崇尚本色,标榜“性灵”,世称“公安派”。袁宗道于唐诗崇白居易,宋诗崇苏东坡,故称其斋为“白苏斋”。著作有《白苏斋集》。

袁宗道的热门诗文

Top